陶筱娟治疗硬皮病临床经验

2019-01-04 18:50邵燕雷郑敏威陶筱娟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9年1期
关键词:中医师风邪瘀血

邵燕雷 郑敏威 陶筱娟

作者单位:1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杭州 310053);2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风湿免疫肾病科(杭州 310003)

硬皮病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根据病变累及范围可分为局限性与系统性两种。两者均以皮肤肿胀,逐渐发生硬化、萎缩为主要临床表现,其中系统性硬皮病受累皮肤广泛,并易累及内脏,预后较差,患者常死于肺部感染、心力衰竭等疾病[1-2]。陶筱娟主任中医师,全国名老中医经验继承人,从医40余年,对硬皮病治疗造诣颇深,现将陶主任治疗硬皮病经验总结如下。

1 起病隐匿,病程延绵,久病则瘀

硬皮病自起病起即有一个皮肤逐渐改变的过程,以双手为例:水肿期——双手遇冷苍白、水肿;硬化期——皮肤增厚、变硬,僵硬不得握;萎缩期——皮肤萎缩,甚则出现“坏疽”样变。该病起病隐匿,初期症状往往难以引起患者重视,存在漏诊、误诊可能,就诊时往往起病日久,且该病病程延绵,久病则瘀,故“瘀”为主要病理产物,其又再次作用于人体,加重病情的变化[3]。

硬皮病属于中医“皮痹”、“肌痹”、“血痹”等范畴。自古文献中曾以多种角度论述此病之病机。《灵枢·刺节真邪篇》曰:“虚邪搏于皮肤之间,留而不去则痹,卫气不行则为不仁。”皮痹乃素体正气不盛,外邪袭于肌体,气血痹阻而成。故气血久不行则皮肤失荣,尤以四肢末端苍白为甚;久不畅则成瘀,见皮肤发紫、暗沉。《圣济总录·皮痹》中亦提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以秋遇此者为皮痹。……当秋之时,感于三气则为皮痹。”风邪、湿邪、寒邪是主要的外在致病因素。

2 活血化瘀,养血通络

“活血化瘀、养血通络”乃此病之治疗大法。陶筱娟主任中医师喜以四物汤为基础用药。四物汤为治血分证之要方,长于活血养血。以补血行血之当归、活血行气之川芎祛除瘀血,以填精益髓之熟地、营阴养血之芍药化生新血,取其“瘀血去而新血生”之意,可酌情加丹参、红花等养血活血之佳品。同时加用活血破血力强之鬼箭羽、追风行血之鸟不宿,取其散结活血之长,行“血行而风自灭”之意。

3 温扶肾阳,益火之源

硬皮病患者常诉有寒冷彻骨之感,此乃肾阳亏虚之症候。《景岳全书》中提到:“五脏之伤穷必及肾。”因为硬皮病具有迁延不愈的特点,久病则易损及肾阳,命门火衰,肾失温煦之司,故而见冷彻肌骨。陶主任喜用“金匮肾气丸”加减,取其“阳得阴助而化生无穷,阴得阳升而源泉不竭”之意。另有心阳不振,见胸闷、胸痛者,可予以薤白、瓜蒌等温振心阳之品;有寒湿、瘀血附着于骨,见关节酸痛不适、肿胀者,加羌活、独活、威灵仙等祛风散寒止痛之品,全蝎、僵蚕等虫类药物化风止痉效果更佳。

4 风瘀互搏,肺卫不固,标本同治

对于瘀血痹阻型硬皮病患者,陶筱娟主任中医师认为“风邪”是关键的致病因素。《素问·痹论》中指出:“五脏皆有合,病久而不去者,内舍于其合也。故……皮痹不已,复感邪,内舍于肺。”“风邪”善行数变、易袭阳位。久病者必正气亏虚,故易感“风邪”,此时尤以肺脏首当其冲。徐东等[4]指出,58.8%的系统性硬皮病患者累及肺脏病变——肺间质纤维化。临床可见此类患者易出现咳嗽、咳痰、恶风、发热、畏寒等外感症状,且具有经久不愈的特点。对于此类患者,应以“风邪”为标,“瘀血”为本,治疗应遵循标本同治之法。但根据病情应有所侧重,具体分析如下:素有瘀血痹阻,复感风邪侵袭者,法当急则治其标,以祛风解表为主,以活血通络为辅。风寒袭肺者,予以辛温解表之荆芥防风汤、麻黄汤、桂枝汤等方,可酌情加少许黄芩等清热之品,以防病情传变。风热壅肺者,可予以清泄肺热之银翘散等方。根据咳嗽、咳痰等情况,加减桔梗、陈皮、半夏及甘草等品。素有瘀血痹阻,然尚未得风邪侵袭者,法当缓则治其本。此处的“治本”除却有治“瘀血”之本外,更有治“正气虚”之意。在上文中提到的“活血养血”之法外,加用益气固表之玉屏风散,扶助正气,助机体不受外邪侵扰,寓“未病先防”之意。

5 病案举例

沈某,女,55岁,15年前出现双手指及双足趾遇冷苍白,5年前逐渐出现关节肿胀,3年前出现双手指及足趾发紫、手足冰凉,均未进行诊治。1年前在上诉症状基础上,出现右肘关节、右手中指及无名指近端指尖关节疼痛,压痛明显,遂来我科就诊。查“抗核抗体谱:抗核抗体(ANA)(+),滴度 1:1000,抗着丝粒抗体(+),抗可溶性核抗原抗体(+),抗 RO-52抗体(+),抗着丝点B蛋白抗体(+);心脏B超:估测肺动脉收缩压约30mmHg(1mmHg=0.133kPa)”。刻下症见:手足发紫,触之冷硬,关节疼痛,时有胸闷,舌质暗,苔薄,脉沉。系统性硬化病诊断明确。中医辨病为“皮痹”,辨证为“寒凝血瘀”证。陶筱娟主任中医师在使用免疫抑制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予以“活血养血、温阳止痛”之法,具体方药如下:当归30g,芍药12g,熟地 30g,川芎 10g,丹参、鬼箭羽各 15g,三七 9g,肉桂 2g,附子 6g,牛膝 12g,藤梨根 30g,全蝎 2g,瓜蒌、薤白各15g。遵循上法,根据病情变化,稍予以药味加减治疗数月后,患者肢冷、发紫、硬肿等症状均见好转。患者某次遇冷后,出现咳嗽,咳痰少许,畏风怕冷,舌紫苔薄,脉浮。此乃“风瘀互结之外感表证”,予以“解表祛风、宣肺止咳、化瘀通络”之法。用药:荆芥、防风各 10g,桔梗 15g,炒枳实 10g,小春花 6g,苏叶 15g,姜半夏 9g,当归 12g,川芎 10g,赤芍 12g,三七9g。

按:陶筱娟主任中医师认为,治疗硬皮病原则有三:一则“活血化瘀、养血通络”,二则“温扶肾阳、益火之源”,三则“祛风解表、固护肺卫”。此患者初诊时素有瘀血痹阻,复困于寒邪,见关节疼痛、心阳不振等症状,故治以“活血养血、温阳散寒”之法,加以祛风止痛之藤梨根、舒经活络之全蝎、温振心阳之瓜蒌、薤白等以治之。后见风寒外袭、风瘀互博于肌表时,予以辛温解表之荆芥、苏叶,祛风解表之防风、降气平喘之桔梗,化痰止咳之枳实、姜半夏等,佐以活血散瘀之品。七剂后患者症状好转,后巩固“固护肺卫”之法,予以玉屏风散联合四物汤加减,扶正气以抗外邪,亦不忘“祛瘀”之要务。

猜你喜欢
中医师风邪瘀血
从“痹症有瘀血说”论治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治风邪 按摩风府穴
《中医药法》助力中医师职业教育发展的完善路径
中医学关于“瘀血”的用法
2009-2018年广东省中医师资源配置公平性分析与趋势预测
从湿毒挟风论治炎症风暴引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病程演进
瘀血被清除掉,身体会有什么变化?
有一种口渴和瘀血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