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杨教授从肝肾论治帕金森病流涎举隅

2019-01-05 02:21王苏雷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9年20期
关键词:肾阳教授病人

吉 婷,陆 艳,王苏雷,陈 畅,赵 杨

帕金森病( Parkinson’s disease,PD) 是中老年常见的一种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除运动症状外,非运动症状也常见。非运动症状包括神经系统症状、睡眠障碍、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及感觉症状等,成为临床研究的热点。有报道,PD 病人流涎发生率为 32% ~74%[1],流涎可能给PD 病人带来较多生活和社会活动的不便,造成社交尴尬,从而对PD 病人的生活质量、心理等方面产生消极作用。关于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医家不断探索,见仁见智。孙淑兰[2]认为口腔诸疾从脾论治。《素问·脉度》云: “脾气通于口,脾和则能知五谷矣”。脾失健运,湿浊熏蒸不化,盈溢于口。《难经·三十四难》曰: “肾液为唾”。兰茂璞[3]从肾阳亏虚理论,先天不足无以温化水液。

赵杨系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硕士和博士导师,从事临床、教学活动及科研创新工作30 余年,擅于结合中医药诊治PD,辨证施治,以温肾养肝立论,融贯中西,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笔者有幸跟师侍诊,受益匪浅,现将赵杨教授治疗PD流涎的经验归纳总结如下。

1 肝虚生风,口面失用

“肝藏血,心行之,人动则血运于诸经,人静则血归于肝脏”,肝贮藏血液,与人体各部分生理活动皆有密切关系[4]。肝血充沛,则人体各脏腑组织得以润养。反之,易出现眩晕、经少、视力减退、肢麻等一系列临床表现。《素问·痿论》谓: “肝主身之筋膜”。筋附着于骨,连接肌肉、关节,依赖肝血濡润而致运动自如得当。若肝血亏虚,生源匮乏,血不养筋,筋脉拘急,肌肉运动失司,僵直不为所用。影响至面部、舌咽部等肌群,导致运动幅度明显降低及自主运动减弱甚至缺失,吞咽不利,涎液清除障碍而致口腔聚集过多。外溢而出,不能自控。《素问·至真要大论》曰: “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赵杨教授认为肝易生风,主升主动。风邪善行而数变,且易与六淫诸邪相合为病。《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谓: “人年四十而阳气自半也,起居衰矣”。PD 高发于65 岁以上中老年人群,且发病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升高[5]。素体尚虚,脏腑功能减退,气血生源不足。邪气易乘虚入络,痹阻面部气血,无力运行,口面失用[6],涎液盈溢而出。流涎症状一定程度上增加了PD 病人的心理负担,社交、人际沟通及情感方面等不能体现自身价值,造成自我孤立,抑郁状态凸显[6]。赵杨教授提出流涎本在肝虚,肝主疏泄,气机不调,郁结而生,临床多表现为情志抑郁、胸胁或少腹胀痛等。涎液属于津液,为各个脏腑组织存在及其分泌物,包括胃肠液、泪液、唾液等,维持人体的基本生命活动。临床可见口角流涎、夜尿频多等属于“津液输布失职”[7],涎液为阴,肝为“刚脏”,疏泄畅达机体的津液输布、全身气机、情志的平衡。

2 肾虚失养,统摄无权

《难经·三十四难》云: “肾液为唾”,涎唾同源。肾主藏精,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先天之精为基础,赖以后天之精以资助,且为机体发挥重要的生理效应。唾为肾精所化,中老年PD 病人,肾精匮乏,失于开阖之力[8]。肾气不固,失于封藏,可致精气流失,出现涎液溢出难收、小便频数、滑精、早泄等临床症状。肾为“水脏”,主五液,具有调节人体水液输泄功能。阴液不足,阴损及阳,阳气虚衰,肾阳温煦、推动功能减退。人体水液输布和排泄异常,打破体内水液代谢平衡,涎液难以自控,蕴于口中,量多而溢。气作为运动不息的细微物质,推运机体的新陈代谢,渗透人体的生命过程。同时气具有温煦、防御、固摄、中介、气化等作用。元气作为生命活动的原动力,根源于肾。“生于先天,而长于后天”,肾贮藏元气,PD 病人多为中老年人群,随着疾病进展,日久元气耗伤,五脏六腑精气亏虚。气机运动失调,则水液失去正常的潜藏,涎液无以收摄而异常增多。《杂症会心录·口角流涎》云: “凡人夜卧之时,心静神敛,则肾气藏而廉泉穴闭。若老年肾阴亏而气不摄舌下两穴,寤寐皆开,侧卧枕间,口角流涎,液不藏矣”,PD 病人多有夜间流涎加重。赵杨教授鉴于多年临床经验及对PD 基本发病机制的见解,认为PD病人多存在阳气亏虚之弊端[9],以肾阳虚为主。阳气不足,阴寒偏盛,四肢筋脉无以温煦柔养出现功能逐渐减退,主要为运动迟缓、肌肉僵直拘挛等临床表现。肾阳不足,命门火衰,故出现四肢不温、面色白、畏寒怕冷、腰膝酸痛、小便清长,涎唾清稀等。阳气虚损,气化失权,涎唾上泛而不收。《素问·至真要大论》谓: “诸病水液,澄澈清冷,皆属于寒”,因而肾阳虚的PD 病人涎液多清冷、透明稀薄。赵杨教授认为治则当温补肾阳,用药以性味多甘温或咸温,如益智仁、鹿茸、菟丝子等温补肾阳之品。根据证候兼夹,临床多予以配伍。

3 体 会

赵杨教授总结多年临床诊治经验,结合中医藏象理论,认为PD 流涎症状与肝肾不足紧密关联。主要以肾阳虚为本,肝血不足为标。温肾阳,补肝血为根本治则,同时运用“三因治宜”的思维方式,施以辨证论治。赵杨教授以温肾养肝为大法,拟方以肉苁蓉为君,白芍为臣,益智仁、山药为佐,钩藤为使,临证加减以治疗PD 流涎症状。《本草汇言》: “养命门,滋肾气,补精血之药也”。肉苁蓉为平补之剂,温而不热,补而不峻,对肾阳不足,精血亏虚尤宜,当为君药。白芍归肝脾经,性味苦,微寒。《本草备要》: “补血,泻肝,益脾,敛肝阴”。白芍亦可调肝气,平肝阳,养肝阴之效。佐以益智仁下达于肾,补肾助阳,祛除下焦之寒,兼擅收涩,方可摄涎唾,不得外溢。两者配伍一散一收,温肾元、缩小便、涩精固气之功愈加彰显。《本草正》: “山药能健脾补虚,滋精固肾,治诸虚百损,疗五劳七伤”。该药性甘平,其功可补气血阴阳,亦可补肾固精。钩藤平肝熄风,为方中之使药。

4 病案举隅

病人,男,69 岁,2014-01-22 初诊。因 “进展性左侧肢体震颤5 年”至我院门诊就诊。病人5 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上肢静止性震颤,双下肢易感乏力,行走不稳,动作迟缓,饮水呛咳,翻身困难。发现唾液增多,日间说话时明显,夜间睡眠时常因流涎沾湿枕巾。外院诊断为帕金森病。平素服用美多芭( 250 mg,每日2次) 、金刚烷胺( 100 mg,每日 2 次) 、泰舒达( 50 mg,每日2 次) ,未予规律用药,病情控制欠佳。之后病人逐渐出现左下肢震颤,流涎症状尤为明显。刻下: 左上肢静止性震颤,全身乏力不适,口角流涎,量多,质清稀。小便正常,大便干结,夜寐欠佳。观其舌脉,舌质淡胖,苔白滑,脉沉迟。专科查体: 眼球活动正常,面具脸,左侧肢体肌张力增高,对掌捏合动作欠协调,双下肢叩地试验尚可,左侧偏差。前倾步态,有摇臂,后拉试验( ±) 。赵杨教授辨证此案为颤病、肝肾亏虚证。考虑病人以肢体震颤、日间常口角流涎而不自知为主苦。主张中西医结合原则治疗PD,建议调整抗PD 药物:加量美多芭( 375 mg,每日2 次) 、金刚烷胺剂量频次不变( 100 mg,每日2 次) ,同时予以中药方剂补肾助阳,滋养肝血。具体药物如下: 肉苁蓉30 g,白芍20 g,益智仁20 g,淮山药20 g,金樱子15 g,钩藤 15 g,乌药6 g; 14 剂,水煎煮,30 mL,分早晚温服。

二诊: 2014-02-06。病人服上药14 剂后流涎症状较前改善,日间流涎频次较前减少,量仍多,质清稀。夜间流涎似有减少,但仍沾湿枕巾。左上肢静止性震颤、翻身困难、饮水呛咳症状缓解。病人自诉仍乏力明显,腰膝酸软,畏寒怕冷,易出汗,动辄尤甚。予原方加减,乌药加量至10 g,加用黄芪15 g、五味子10 g。14剂服法同前,未调整抗PD 药物。

三诊: 2014-02-20。病人自觉昼间流涎症状不显,夜间流涎情况改善,量少不足以沾湿枕巾。诸症改善,加减后守方6 个月以巩固治疗。调整抗PD 药物: 美多芭( 250 mg,每日 2 次) 、金刚烷胺( 100 mg,每日 2次) 。

按语: 《证治准绳》云: “此病壮年鲜有,中年以后乃有之,老年尤多”。随着年龄增长,肾精日渐空虚,脏腑功能衰退。损其阴阳,气血乏源,筋脉失养。病人为老年男性,年近七旬,肝肾不足,精血亏虚。肝血不足,血不养筋,无以濡养筋脉,肌群运动障碍而涎液难止。发病日久,肾阳渐损,温煦不行,无力气化而涎液外溢。赵杨教授认为本证主要为肝血虚、肾阳虚,治则宜温肾养肝,收涩止涎。方中重用辛温,主归肝肾之品,肝血得充养,肾阳得温补,则涎液方可止。病人随诊6 个月,期间抗帕金森药物未做调整,中药守方继进,病人及家人诉日夜减流涎症状改善明显,病人自觉震颤及运动迟缓症状较前有所改善,专科查体未见明显变化,积极随访。

猜你喜欢
肾阳教授病人
谁是病人
田教授种“田”为啥这么甜
刘排教授简介
肾阳不足的药膳疗法
由“三焦气化”浅议“治下焦如权”之法
病人膏育
OntheapplicationofAntConcinpre—translationofmachine
还能活多久
恐怖的教授
心不在焉的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