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呼唤医学与人文交融

2019-01-05 04:40朱美跃
中国卫生 2019年4期
关键词:医务交融医护

文/朱美跃

医学与人文交融模式,是一种新型的具有前瞻意义的,跨学科、综合性的现代医疗服务技术,需要引起包括政府管理部门和广大医务工作者在内的全社会的重视。在已有的医疗服务技术无法迅速发生质的突破的前提下,探索医学与人文交融医疗服务模式,就显得非常迫切和必要。

我国医学人文教育缺失

医疗行为是人际之间一种互动式活动,所以信赖与配合就成了医疗服务不可或缺的一个基本要素,沟通与表述成为医疗服务过程中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

遗憾的是,我国现有执业医师大多缺乏这种技能,因为这种能力的培养一直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属于先天不足。

目前,我国的医学人文教育占大学总学时的8%左右,基本以课堂灌输为主,缺乏个案讨论,缺乏互动式交流,缺乏实践体验;而国外医学院校的生源都来自于本科毕业生,专业课由自然科学、人文社科和医学等三大板块组成,人文教育占总学时的比例高的能到20%~25%(美国、德国),低的也能到10%~15%(英国、日本);如何处理医患关系、如何达到有效沟通的个案讨论和交互式历练不但贯穿于医学教育全过程,而且延伸到整个执业生涯,是继续教育的必备项目。

人文素养需全面提升

医学与人文交融的模式,是未来医疗服务转型升级提质的必然趋势和要求,是一种具有人文色彩的更高级的医疗模式,是一种更现代、更科学也是更具疗效的医疗模式,同时也是解决医患矛盾的一个有效路径和举措。

提高医护工作者的人文素养,是一个持久的浩大的综合性工程。要完成这个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形成共识,同时需要国家和政府层面的引导。

首先是让医疗教学和医疗研究机构行动起来,探索设立人文医学科系。第一步可以先分科教育,在医科大学里,硬性规定学生加修人文理论科目,继而探索如何利用科学理论和方法,分析病人的心理与精神活动。条件成熟后,融合两科进行融合教育,在融合两科教育的基础上,打通两科理论,尝试用“融合”的理论和方法,探索具体病因病理。第二步是加强临床试验和应用,取得具体经验并反馈到医学教研机构。通过反复不断地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到理论的过程,不断完善医学人文交融理论和临床应用水平。

医学院校的学生是未来的医护工作者,他们在接受系统的医学与人文融合教育后,具备现代医学和人文素养,并能融合运用这两种知识医治病患者,使他们成为同时掌握物理医疗技术和精神医疗技术的医护工作者,并能针对具体的病情,融合运用两种医疗服务技术服务患者。

针对现实中存量巨大的医疗理论工作者和广大的一线医务工作者,则需要卫生健康部门迅速行动起来,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医务工作者进行必要的普及式的人文素养教育。在此基础上,采取抓大放小、以点带面的措施,分地区、择医院、选科室,对地区卫生健康管理部门的领导、对重点医院的负责人、对重点科室的医护工作者进行医学人文融合教育,积极开展基于医学人文融合基础上的医疗服务临床试验工作。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扩大试验面,惠及更广泛的地区、更多的医务工作者。

猜你喜欢
医务交融医护
工银医护无界卡一份对医护者的关怀
中职《医护英语》与专业课的结合教学探索
真美
Two angels for teens amid pandemic 疫情下的青少年天使
闪光的背影——献给战斗在一线救死扶伤的医护工作者
破茧而生 近代中国女西医护的养成之路
致逝去的医务者
集聚思想碰撞推进文化交融与发展
中外艺术精品展览文化的碰撞与交融
无舵雪橇生物学监控与医务监督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