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柱理论在胫骨平台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2019-01-05 10:01沈云峰杨浩杨晓勇尹家辉许争光
医药前沿 2019年2期
关键词:骨块腓肠肌胫骨

沈云峰 杨浩 杨晓勇 尹家辉 许争光

(玉溪市中医医院 云南 玉溪 653100)

胫骨平台骨折多为高能量损伤所致,软组织损伤严重,并发症多,治疗要求高,为恢复小腿力线及胫骨关节的平整,绝大多数需要行手术开放复位内固定治疗[1],我科自2013年1月—2016年1月共收治82例胫骨平台患者,利用三柱理论指导手术治疗,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82例,男60例,女22例;年龄20~58岁,平均36岁,左侧30例,右侧52例,受伤原因:高处跌落伤40例,交通事故伤42例,均为闭合性损伤。按Schatzker分型:Ⅱ型骨折:10例,Ⅲ型骨折:15例,Ⅳ型骨折:15例,Ⅴ型骨折:34例,Ⅵ型骨折:8例,按照罗从风等胫骨平台分为外、内、后3柱的理论,本组病例外侧柱骨折:40例,双柱骨折:34例,三柱骨折:8例。

1.2 手术方法

麻醉成功后,患者大腿绑气囊止血带,根据骨折情况情况选用体位,单柱、两柱骨折采取仰卧位,三柱骨折采用漂浮体位,切口取前外侧加前内侧;前内侧合并后侧柱骨折患者采用后内侧倒L形入路,后内侧切口的横行部分位于膝关节后皮肤皱褶,然后沿腓肠肌内侧头弯向远侧,为长约10~15cm的倒L型。掀起全厚的筋膜皮瓣后,保护好血管神经,从腓肠肌内、外侧头间隙进入,切开关节囊,根据骨折情况,可以显露后交叉韧带止点并根据需要做固定,复位顺序先复位后内侧骨块,此骨块通常比较完整,解剖复位后做一个标志,其他骨块可参照其复位,后内侧骨块通常用直径3.5mm的动力加压钢板防滑固定,防止进入关节腔,近端用短螺钉固定,有条件的可用锁定钢板固定近端,稳定性更好,前内侧骨块将皮瓣向前稍分离,再用一块重建钢板固定,外侧柱骨折通常伴有关节面压缩,我们均通过前外侧切口将半月板向上牵开,在直视下可得到处理,包括后外侧骨块都能处理,同时取自体髂骨植骨,用L型解剖锁定钢板固定,钢板的位置及螺钉术中用C臂透视监测调整。

1.3 术后处理及随访

术后患者均不需要使用外固定,患处冷敷3天,减轻软组织的肿胀和疼痛,减少出血,同时适度抬高患肢略高于胸部,指导患者做踝关节主动屈伸功能锻炼,促进静脉回流,同时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术后第2天行CPM机功能锻炼,抗生素使用不超过3天,术后第2天开始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预防血栓,术后12周后开始负重行走,术后1、3、6、12月复查X光片。

2.结果

82例患者术后随访12~28个月,骨折愈合时间10~18周,平均16周,5例患者术后出现伤口血肿,膝关节活动度:8例伸直受限,受限范围小于12度,平均活动度130度,3例患者术后出现伤口内血肿,换药引流后愈合,根据Rasmussem评分系统评定膝关节功能:优60例,良16例,可6例,优良率为92.6%。

3.讨论

胫骨平台骨折多为高能量损伤,软组织损伤重,如果过早的行手术治疗,明显会增加术后皮肤坏死、延迟愈合或感染的机会,我们的经验是受伤后评估软组织的情况,行跟骨牵引或石膏托固定,5~7天肿胀减轻后手术治疗。

目前治疗胫骨平台骨折多采用内、外侧双切口入路,适用于绝大部分累及外侧柱和内侧柱骨折的患者。但对于平台后柱骨折,由于骨折线位置偏后,骨折线位于冠状位,通过普通的前内、外侧入路很难达到,以前多采用对此类骨折缺少充分的认识,多采用传统的内、外侧支撑钢板,结果造成胫骨平台无法复位或复位不良,甚至发生内固定失效骨折再次移位。我们现在对于后柱骨折,多采用后侧进入,从腓肠肌内、外侧头之间进入,不需要切断腓肠内、外侧头,均能做到良好的复位固定。

胫骨平台的复位顺序先复位后内侧骨块,因为此骨块骨质硬度大,骨质通常完整不容易粉碎,将此完整骨块复位固定后,此骨块成为其他骨块的复位标准,以此骨块为正常参考结构,有时候骨折粉碎,钢板固定后内侧骨块后,很难兼顾前内侧骨块,如果前内侧骨块有移位,需要将切口扩大,在前内侧再单独放置另一块榨钢板固定。后外侧骨块我们绝大多数仍然是通过前外侧切口得到很好的处理,如果后外侧皮质粉碎,我们联合后侧腓肠肌两个头的间隙进入,牵开血管神经束,小心解剖后外侧,避免损伤血管,均能得到很好的复位固定。

本文结果显示,82例患者术后骨折愈合时间平均16周,并发症较少,关节活动度为130°,膝关节功能:优60例,良16例,可6例,优良率达到92.6%。这与黄其志等报道的结果具有相似性,结果显示术后平均骨折愈合时间为14.1周,关节活动度为121.3°,膝关节评分为89.6分。我们认为术前常规需要行胫骨平台三维CT扫描及成像,根据三柱理论,明确诊断,术前计划好损伤到哪个柱,恢复每一柱的高度,坚强的内固定,内侧柱我们一般用3.5系统的T型锁定钢板固定,外侧柱用3.5系统的L型锁定钢板,后内侧柱用3.5系统的窄动力塑形后固定,后外侧柱用3.5系统的桡骨远端T型钢板固定,由于使用钢板坚强的固定,早期的功能锻炼,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结果提示该理论的应用具有显著的价值。

猜你喜欢
骨块腓肠肌胫骨
高频超声评估2型糖尿病患者腓肠肌病变的诊断价值
关键骨块技术联合解剖锁定加压钢板治疗锁骨中段粉碎性骨折23例
可吸收缝线结合Nice结在长骨干骨折游离骨块中的应用
石氏三色膏治疗小腿腓肠肌损伤60例
前后联合入路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
切开复位内固定与有限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治疗胫骨Pilon骨折的对比观察
腓肠肌损伤的MRI临床诊断研究
腰椎附件结构性骨块植骨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疗效观察
多功能胫骨带锁髓内钉治疗胫骨近端关节外骨折的临床观察
术中适度撑开治疗腰椎爆裂骨折突入椎管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