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两优464特征特性及其在汨罗的高产栽培措施

2019-01-05 13:38李剑波彭运祥杨细林
作物研究 2019年4期
关键词:精米全生育期稻瘟病

喻 勇,邓 松,李剑波,彭运祥,杨细林,李 刚

(1 汨罗市农业农村局,湖南汨罗 414400; 2 湖南鑫盛华丰种业科技有限公司,岳阳 414000;3 湖南洞庭高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岳阳 414000; 4 岳阳市农业科学院水稻所,湖南岳阳 414000;5 岳阳县农业种子技术推广站,湖南岳阳 414100)

凤两优464是岳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所)、湖南洞庭高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利用湖南农业大学选育的两用核不育系凤S与自选优良恢复系R464配组育成的优质中籼迟熟杂交水稻组合。2017年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湘审稻20170011。

2017年汨罗市引进凤两优464示范种植0.2 hm2,大田表现株叶形态好、分蘖能力强、结实率高、后期落色好、米质优、抗性好等特点。2018年在汨罗市种植面积扩大到45 hm2,大面积种植综合性状优良,品质好。

1 产量表现

1.1 品比区试结果

2012年在湖南洞庭高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进行中稻品比试验,3次重复平均产量9.63 t/hm2,比对照Y两优1号增产6.15%,增产极显著,居小组首位;全生育期比对照短3 d。无稻瘟病、稻曲病,稻米外观品质好。2013年在中种集团品比筛选试验中,平均产量10.02 t/hm2,比对照丰两优4号增产8.05%;全生育期比对照长0.4 d。2014年参加湖南省中籼迟熟组预试,平均产量10.29 t/hm2,比对照Y两优1号增产3.81%,居小组第1位。

2015年参加湖南省中籼迟熟组区试,平均产量9.99 t/hm2,比对照增产0.79%,日产量71.55 kg/hm2,比对照高1.92%,2016年湖南省中籼迟熟组续试,平均产量8.43 t/hm2,比对照减产1.84%,减产不显著,日产量61.65 kg/hm2,与对照相当。

1.2 生产试验与试种示范结果

2016年在湖南省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9.28 t/hm2,比对照Y两优1号增产9.12%,居参试品种第2位。全生育期135.1 d,比对照短3.8 d。田间未出现倒伏,未发生叶瘟、穗颈瘟、稻曲病和白叶枯病,纹枯病轻。

2015年在湖南岳阳县麻塘镇科研试验场试种0.15 hm2,平均产量10.21 t/hm2;2016年,岳阳县麻塘镇洞庭村示范面积0.35 hm2,平均产量9.37 t/hm2;筻口镇世庠村示范种植0.47 hm2,平均产量9.48 t/hm2。2017年汨罗市引进凤两优464示范种植0.2 hm2,平均产量9.51 t/hm2;2018年在汨罗市种植面积扩大到45 hm2,平均产量9.41 t/hm2。2年试种示范,凤两优464表现生长繁茂,分蘖力较强,穗型较大,增产潜力较大,稳产性好,外观米质优,田间表现无稻瘟病,抗倒伏性较好。

2 稻米品质

2015年湖南省区试检测结果:出糙率80.5%,精米率72.4%,整精米率66.5%,粒长6.8 mm,长宽比3.4,垩白粒率8%,垩白度3.0%,直链淀粉含量19.6%,胶稠度50 mm,透明度1级,米质达二等优质稻米标准。

2016年湖南省区试检测结果:出糙率80.3%,精米率72.0%,整精米率62.4%,粒长6.8 mm,长宽比3.5,垩白粒率9%,垩白度1.9%,直链淀粉含量20.4%,胶稠度50 mm,透明度1级,米质达国标二等优质稻米标准。

3 主要特征特性

3.1 农艺性状

凤两优464在湖南作中稻栽培,全生育期138 d左右,比对照Y两优1号短2 d。该组合发苗较快,分蘖力强,中期生长势强,繁茂性好,株高107 cm左右。株型松散适中,叶缘叶鞘绿色,叶姿直立,叶下禾,穗型中等,谷粒细长,稃尖杆黄色,短顶芒。抽穗整齐,后期生长稳健,熟期落色好,穗粒结构均衡,丰产性好。一般有效穗285万/hm2,每穗总粒数166.12粒,结实率85.02%,千粒重25.05 g。

3.2 抗性

省区试抗病性鉴定结果:2015年苗叶瘟平均3.67级,穗瘟平均5.0级,稻瘟病综合抗性指数3.67,白叶枯病5级,稻曲病5级;2016年叶瘟平均5.0级,穗瘟平均5.0级,稻瘟病综合抗性指数3.5级,白叶枯病5级,稻曲病5级。两年多点鉴定结果:苗叶瘟平均4.2级,穗瘟平均5.0级,稻瘟病综合抗性指数3.6,白叶枯病5.0级,稻曲病5.0级。

抗高温、低温情况:2016年在贺家山原种场进行抗高温、低温试验,该组合表现耐高温能力中,耐低温能力中。抗倒性表现:两年在汨罗未出现倒伏。

4 高产栽培技术

4.1 适时播种,培育壮秧

根据当地种植情况,一般4月下旬至5月上旬播种,大田用种量15 kg/hm2,秧田播种量120 kg/hm2以内,稀播匀播育壮秧。

4.2 及时移栽,合理密植

移栽秧龄控制在30 d以内,抛栽秧龄20 d以内,要求蔸数18万/hm2,每蔸包蘖5~6苗。

4.3 施足底肥,早施追肥

中等肥力田施纯N 165~180 kg/hm2,一般施碳铵600~750 kg/hm2、磷肥600 kg/hm2,并配施一定有机肥作基肥。移栽后4~5 d施尿素112.5~150 kg/hm2、氯化钾150 kg/hm2作追肥,做到施足基肥,中施追肥,促早生快发,中后期看苗酌情补肥[1]。

4.4 科学管水,及时收割

寸水活蔸,浅水分蘖,足苗晒田,中后期湿润灌溉,忌脱水过早。依据病虫测报,及时防治稻飞虱、螟虫、稻瘟病等[2]。为了不影响产量和品质,品种成熟至95%时抢晴天及时收割,并单收、单晒、单储。

猜你喜欢
精米全生育期稻瘟病
水稻已克隆抗稻瘟病基因的研究与应用
基于Meta-QTL和RNA-seq的整合分析挖掘水稻抗稻瘟病候选基因
碾米加工技术对长粒型优质籼稻整精米率的影响
QTL-Seq定位粳稻整精米率QTL
不同播期、收获期和储存期对优质长粒籼稻整精米率的影响
水稻稻瘟病的发病原因及综合防治策略阐述
稻瘟病抗性基因对安徽省稻瘟病菌种群抗性的影响
黄淮海地区主栽大豆品种抗旱性比较
温光条件对不同类型水稻品种叶龄和生育期的影响
碾磨品质对籼稻食味品质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