督灸及其相应器械的研究进展*

2019-01-05 14:12朱学东宋宇锦
中医外治杂志 2019年2期
关键词:艾绒施灸艾灸

朱学东,高 明,宋宇锦

(上海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 中医工程教研室,上海 201203)

1 督灸的定义

督灸,又名长蛇灸、铺灸、龙骨灸,与隔物灸、药物灸等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但又有一定的区别,临床上常相互交汇运用。督灸是指灸疗部位从大椎穴开始一直到腰俞的脊柱段,因该段是督脉循行的重要部位,因此,对该段进行灸疗即是督灸。

2 操作前准备

①75 %酒精:用于施术前皮肤消毒。②介质:介质是用于涂抹在督灸时所在部位皮肤上具有一定黏性、刺激性的液体,一般选用大蒜汁、生姜汁或葱汁。③督灸粉:将不同的中药材打成粉末,混合后铺撒在介质上。④桑皮纸:置于督灸粉上,在其表面铺放姜泥。⑤姜泥:铺放在桑皮纸上。⑥艾绒或艾炷:艾绒可以排放在姜泥上形成艾绒被,艾炷为橄榄形。⑦点火器:如火柴、香烟。⑧碘附:用于灸后皮肤出现水疱、破皮者消毒。⑨干毛巾:用于铺盖于皮肤外露的部位,防止受寒、着凉。

3 介质的选取

督灸时的介质,是指消毒后涂抹在皮肤上具有黏附督灸粉、增强督灸治疗作用的汁液,常用的介质有姜汁、蒜汁等。①姜汁:姜汁是生姜捣碎后的汁液,具有辛、温的特性,其辛可走串,其温可散寒,因此常用于督灸中解表散寒,具有寒证的病候。《名医别录》曰:“主伤寒头痛鼻塞,咳逆上气。”②蒜汁:是将大蒜捣碎后的汁液,其味辛、温,黏性较强,对督灸粉的黏附作用较姜汁好,其作用主要是用于痈肿疔毒、肺痨、顿咳等。现代药理研究表达了其具有抗菌、抗炎、加强免疫、抗氧化、延缓衰老等作用。督灸时,可根据不同的病情需要选择不同的介质。

4 督灸粉的选取

督灸粉是将不同的中药材打成粉末后按照一定的比例调和而成,督灸时根据不同病症选取不同的药物成分。目前,常用的督灸粉药物组成有肉桂、麝香、丁香、川芎、斑蝥、冰片、附子、桂枝、细辛、当归、没药、透骨草等[1],但是临床上关于督灸粉的组成及治疗某种特定疾病的研究并不多,各自的研究其组成大多数存在差异,在专利的申请中只涉及了一种用于强直性脊柱炎的督灸粉配方[2]。

5 灸疗范围的选取

根据成年人体背腰部脊柱大小可大致确定督灸的范围[3],人体背部的膀胱经在背部循行的第一、第二侧线距离后正中线的距离分别为1.5寸和3寸,而背部正中线即是督脉,肩胛区的大小变化范围约在8 cm~13 cm,因此在背腰部循行的膀胱经左右第一侧线的间距变化范围在4 cm~6.5 cm。督灸治疗时,不但涵盖了脊柱上的督脉,还包括了华佗夹脊穴与膀胱经第一侧线腧穴,即为督灸的常用范围。

6 具体操作步骤

①体位:受试者背部裸露俯卧于床面上,双手自然平放在躯体两侧。②部位:术者用拇指指甲沿脊椎尖端按压“十”字痕迹取穴,此外,距离督脉旁开1.5寸也是督灸时应覆盖的范围,有时可根据病情需要扩展到3寸范围。③消毒:75 %酒精棉球沿施术部位自上而下消毒3遍,不可往返。④涂抹介质:沿施灸部位由上到下涂均匀抹姜汁或其他介质。⑤撒督灸粉:沿施灸部位,使之呈块状,其厚度在0.3 cm~1 cm。⑥覆盖桑皮纸:桑皮纸覆盖在督灸粉上,为确保督灸粉被全面覆盖,可适当加宽加长其尺寸。⑦放置铺料:将已捣碎的姜泥铺在桑皮纸上,塑形成厚度约0.8 cm~3 cm、宽约8 cm~13 cm的长条状姜被,下宽上窄,上方形成凹陷。⑧放置艾绒或艾炷:在铺料上面放置艾绒,艾绒的厚度一般在0.8 cm~2 cm。⑨点燃艾绒:全段式或三点式(头、身、尾)点燃艾绒,自然熄灭。⑩换艾绒或艾炷:灸完一次后换艾绒,连续灸疗3次后移去艾灰,将姜泥、督灸粉在放置片刻后去除,最后用湿热毛巾擦拭干净,受试者穿衣平躺休息,观察有无异常。灸泡处理:患者灸可起水泡,24 h左右用一次性注射器针头引流水泡,护理创面,直至结痂脱落[4~5]。

7 督灸器械的种类

目前,督灸主要依靠操作者手工完成,必然存在许多操作上的问题,如督灸热量分布不均匀、艾热利用率低,原材料消耗量大,艾绒或艾炷易脱落,造成意外事故发生,艾烟较大,使得相关人员呼吸困难等。基于以上在督灸过程中存在的缺陷,临床上,督灸爱好者和临床工作人员提供了部分解决方案,以下是督灸领域内相关器械的专利申请情况,输入关键词“督灸、铺灸、长蛇灸”于SooPat专利数据搜索引擎。结果显示:涉及的器械名称有督灸服、督灸盒、督灸器、督灸治疗装置、督灸治疗床、督灸姜泥清理架、督灸姜末成型器、督灸治疗带、督灸药粉、督灸防护装置、督灸姜泥压沟器、督灸贴等。现就对部分直接与督灸相关的产品进行简要的描述。

7.1 督灸盒

督灸盒是在普通艾灸盒的基础上演变而来,比普通艾灸盒体积更大、更长,能容纳的艾条数目更多,施灸范围更广。贺成功等[6]发明了一款具有控制艾灸热量,避免过热引起患者皮肤剧痛、艾热利用率低以及艾炷易脱落烫伤皮肤、烧坏床单等问题。可以根据施灸部位长短调节长度;内部使用后可擦掉艾烟油;督灸盒设置可变形以适应腰、颈部。此外,他还发明了一款将督灸技术和灸盒技术的优点结合在一起,一种新的适于腰部和背部施灸的片段式督灸盒[7],由盒盖、燃艾槽、矩形框架组成。该发明的优点是既可使用艾炷也可使用艾条进行施灸;矩形框架内可以放置姜末、蒜泥、附子饼等不同药物进行隔药灸,也可直接进行温和灸。此外,田传鑫等[8]发明了一款可变曲度的督灸盒。其目的是针对现有督灸过程中姜被结构不稳,容易塌陷,造成艾柱脱落,导致意外发生;患者长时间不能活动,造成施灸后疲劳,影响疗效等问题。其特点在于施灸过程中患者可轻微变换姿势,减轻患者疲劳。刘洪强等[9]发明了一款可将多种物品如艾绒、督灸粉、铺巾等存放在一起的督灸盒。一次性使用,方便、快捷、全面,缩短了督灸操作时间。

7.2 督灸治疗床

督灸治疗床的发明使得受试者由原来的俯卧位施灸转变为仰卧位施灸,解决了患者督灸时长时间呼吸不畅、容易疲劳等问题,提高了督灸的舒适性。贺成功等[10]发明的一种督灸治疗床,主要由贮药槽、侧门、方形盒、燃艾管几部分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贮药槽设置为长方形,位于治疗床面前部中央;侧门设置侧门把手:燃艾管设置在侧门的底面;方形盒设置进气孔、出气管;盖板设置为长方形,位于贮药槽的上方。该器械的优点在于艾热和安全性提高、舒适度增加。此外,他还发明了一款通脉温阳灸治疗床[11],其功能类似于督灸治疗床。

7.3 督灸器

督灸器与督灸盒相差不大,但又有区别,主要是指除督灸盒具备的功能以外还具有能够生产部分与督灸相关的物品如姜泥、蒜泥等的功能,或是着重预防督灸过程中意外事故的发生。刘晓云等[12]发明了一款可穿戴式督灸器,该督灸器包括两个对称的前、后护翼,前后护翼与燃烧槽两边相连,由多个单元拼接而成。该发明的优势在于可以随时进行督灸,方便、安全,且可实时调节温度防止烫伤。雷丽芳等[13]发明了一种督灸器,该督灸器包括基座模具盒和艾柱模具盒,该发明的优势在于,能够用艾绒、姜、蒜等快速制出具有一定规格的艾炷和姜末、蒜泥,节约了时间。苏国磊等[14]发明了一款督灸器,主要用于解决督灸时使用锡纸存在安全隐患问题,其解决技术方案是,该督灸器包括固定凹槽、隔热层和铁丝网,固定凹槽由底板及底板四周的竖板构成,底板为与脊柱的生理曲度相一致的长条板,底板上有长条孔,长条孔内装有铁丝网,长条孔四周有置于底板上的隔热层,固定凹槽的前后竖板上各有一个提手孔,使用安全方便,控制灵活。

7.4 灸疗仪

灸疗仪是指将艾绒或艾块放置与一个容器内,点燃或不点燃对人体局部进行施灸的方法。容器还外加了如吸烟、控温、时间调节等功能。随着现代化灸疗技术的发展,灸疗仪也可以是指用某种可发射出具有与艾绒燃烧时相似波长的物质施灸的器械。赵前进[15]发明了一款用于督灸的灸疗仪,由机壳和贴片组成,机壳内透明且设置了烟雾过滤装置,使得灸疗时烟雾污染少;贴片下方设有阻燃布,预防烫伤,且可对温度进行调节,提高了灸疗时的安全性和舒适性。此外,高志博[16]设计发明了一款托玛琳艾绒铺灸垫,通电源插头的控温开关与发热层上的发热线连接,在皮革、针刺棉、发热层的周边用线上下缝合固定成一体,该设计简化了传统艾灸操作难、控温难的问题。此外,远红外托玛琳作为接触面,增加了艾灸治疗的效果。

7.5 红外磁疗督灸法

红外磁疗督灸法发明是一种督灸疗法设想,运用于督灸,与传统督灸存在着一定的区别。由陈萱郦[17]设计发明,她认为远红外磁疗粉与空气接触能自然产生热能,取代艾炷燃烧的传统热源。持续12 h以上自然产生的热能,相当于传统数百上千壮艾炷的热能,且温度始终恒定在48 ℃~55 ℃之间。最为关键的是督灸含有多种金属矿物如锰、铬、硒等,使得其辐射波一直保持在7.5 μm~9.5 μm之间,使灸疗效果更好。该督灸方法为督灸的现代发展提供了思路,增加了督灸方法的多样性。

7.6 督灸服

督灸服也是一款用于督灸时的辅助设备,可穿戴,其主要目的是解决督灸时的舒适性、安全性等问题。李琳等[18]发明了一款用于督灸服,由外体部分和内体部分构成,外体上端有防火层,内体可更换。该发明结构简单,新颖独特,临床使用时,减少病人盖被时的不便和麻烦。刘昊[19]发明一种新型便捷督灸服,包括督灸服本体,背部中间位置设有长条状督灸区,督灸区内部固定连接有药材网罩,网罩两侧缝制有弹性绷带,督灸区底部缝制有弹性防护兜。以上发明[18、19]用于提高督灸的舒适性、安全性,可进行日常行走、坐立,又防止着凉,方便医护人员操作。

7.7 督灸膏

督灸膏是将不同的物质混合,密封于一个小袋内,形相似膏药,可以发热,且持续时间较长类似于温和灸的效果。顾海等[20]发明了一种督灸膏,用于人体颈段、胸段、腰骶段三段敷贴。通过采用自主发热材料热敷灵与沙粒相结合,吸收传统维吾尔医药精髓,其中督灸膏剂4.0 %~4.9 %、沙粒4.7 %~5.6 %、热敷灵91.6 %~96.3 %,该督灸膏克服了现有督灸在人体颈椎操作不易的困难,对于治疗虚寒性、骨关节疾病及防病保健领域具有广泛的实用性和应用价值。此外,他还发明了一种督灸贴[21],通过将粘胶布、敷料包、药膏包。撕开外袋,让内袋暴露在空气里的装置为一种密封袋。在胶布上面正中放置敷料包和药膏包,敷料包和药膏包的规格与粘胶布规格一致;该督灸贴可广泛应用人体督脉敷贴。

7.8 其他督灸相关产品

伊立军等[22]发明了一款远红外线艾叶热能铺灸调理垫,由五层组成,依次为内层、药层、加热层、隔热层和外层;药层内中药的组成为艾叶、三棱、莪术、石菖蒲、益智仁;加热层为远红外加热系统,由纳米碳纤维发热线制成。该发明用于解决现有艾灸穴位单一,艾灸烟雾、艾热灼伤等问题。秦长利等[23]设计发明了一款九柱艾草燃烧的长蛇灸具,包括艾柱金属插钉、不锈钢丝网、手持托盘、底托片,其两个手持托盘之间有底托片,前述的手持托盘和底托盘上端面放置有不锈钢丝网,不锈钢丝网上端面中间焊接有艾柱金属插钉、两侧及两端有安全护,要提高了督灸的舒适性和安全性。聂玉芳等[24]提出来一种用于铺灸治疗风寒湿痹证的蒜姜组合物及其应用,所述蒜姜组合物中,按照质量比蒜泥∶生姜泥为10∶7,并提供了其应用。该发明的提供了一种可参考的督灸介质选取依据。

8 展 望

当前,督灸在治疗疾病的研究中涉及强直性脊柱炎、闭经、中风、泄泻、腰痛等多种疾病。可见,督灸作为一种疾病治疗的干预方法确有良好的效果。然而,因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也限制了这一传统中医外治法的发展。临床上的操作多种多样,没有统一的标准可行。督灸在最近几年内发展迅速,变化多样。其一,督灸不只是全面的背腰部督脉所在部位的灸疗,部分如背段、腰段的督脉艾灸也被操作者纳入督灸的范畴;其二,督灸的本质是什么?以及督灸是否可以被其他方法取代也取得了一定的发展?如督灸膏、红外磁疗督灸法等丰富了督灸的理念;其三,督灸并不一定需要督灸粉、姜泥等,普遍的全身脊柱段的温和灸、片段灸也同样可以纳入其范畴。目前,督灸在操作过程中涉及的问题有:①姜泥的宽度、长度、厚度等;②艾火的控制;③艾灰、艾烟、艾油处理;④材料的利用率;⑤操作时长的控制;⑥姜泥、艾炷、蒜泥的制备;⑦舒适性、安全措施等。

在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未来督灸必然会人工化、智能化、信息化。为了提高督灸的效率,必须有一批确实可行的器械诞生。总结以上督灸器械的优缺点及目前在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建议相关人士开发督灸器械时考虑到以下问题:①安全性,主要是艾火的控制,不让艾燃烧时脱落及督灸时温度过高人体伤害;②操作的便捷性:如督灸时是否可以因人体脊柱弯曲程度不同改变器械的施灸范围,可否快速制出成形的艾绒或艾炷、姜泥等,可否生产出一次性督灸所需物品,且可长时间保存;③材料的利用率:主要是督灸材料用量和是否可重复,利用率及有效性;④舒适性:主要是受试者在施灸时的动作状态,是否可将俯卧位改变为平卧位;督灸时艾烟的处理方式;⑤新产品的研发:既然督灸的消耗品是艾绒、姜或蒜、督灸粉等,可否通过现代工业技术直接提取以上物质当中的有效成分后直接涂抹在督灸部位用于施灸。不仅大大减轻人力物力,且具备良好的经济前景。督灸的操作和器械的研发需要进一步的投入,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督灸一定会得到进一步的普及和推广。

猜你喜欢
艾绒施灸艾灸
国内艾灸应用现况调查报告
艾灸保健知多少
预防艾灸上火,可舌下含服玄参片
旋转的钢铁厂
艾灸疗法原材料艾绒的燃烧热值测定研究
基于含末率和微观粉碎度的艾绒质量评价
中暑
婆婆迷上了艾灸
艾灸疗法原材料艾叶和艾绒的鉴别*
艾灸后那些奇怪的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