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普通玉米品种推广应用的现状与启示

2019-01-05 15:00赵月奎张颖韬霍仕平
中国种业 2019年5期
关键词:科研院所种业重庆市

赵月奎 张颖韬 鲜 红 霍仕平

(1 重庆市种子管理站,渝北401121;2 重庆三峡农业科学院,万州404155)

随着新《种子法》[1]的颁布实施和国家种业新政相继出台,大大激发了科研院所和种业企业的品种创新活力[2]。品种多,给农民和农业生产提供了更多的品种选择机会,对提高玉米产量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给农业生产和品种管理带来了不少麻 烦[3-4]。为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改进措施,根据国家和重庆市相关部门对外发布的文件或资料,分析了重庆市普通玉米品种推广应用的现状与发展趋势,从中得到几点启示。

1 资料来源

所用分析资料主要来源于重庆市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对外发布的法定资料及相关数据;其次是国家农业农村部中国种业大数据平台发布的数据;第三是各级玉米品种区域试验汇总报告;部分资料来源于生产或社会多点抽样调查。气象资料来源于当地气象部门对外发布的相关数据。

2 品种应用现状

2.1 玉米产业概况 玉米是重庆的主要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单产和总产均居第2 位。直辖以来普通玉米种植面积一直稳定在46 万hm2左右[5-6],占玉米总面积90%以上,杂交种普及率达100%,总产量约270 万t,平均单产5925kg/hm2左右。所产玉米90%以上用作饲料,用作加工(主要是酿酒)原料不足8%,用作主食约占总量的1%。自产玉米仅能满足需求总量的70%左右,每年需要调入玉米100 万t 以上。糯甜玉米主要作鲜食或蔬菜,有少量青贮青饲玉米种植,基本没有爆裂玉米和专用机收玉米品种种植。

普 通 玉 米 种 植 在 海 拔180~1800m 区 域,以700~1200m 区域居多,是重庆市玉米主产区和优势区域,以春播一年三熟(小麦或油蔬—玉米—甘薯)或两熟(马铃薯—玉米)套作为主。糯甜玉米种植在海拔800m 以下的城镇近郊区域,一般为分期播种零星种植,播种期最早为2 月中上旬(双膜覆盖),最晚为7 月下旬至8 月初(秋玉米)。

重庆热量资源丰富,不是玉米生产的限制因素。但常年日照约1100h,是西南地区日照时数和日照强度最少的区域;年降雨量1000~1100mm,但分布不均,多集中在5-6 月和9-10 月;年平均相对湿度80%左右,5-6 月相对湿度达100%。因此多雨高湿、高温干旱、寡日照的气候特点是制约重庆市玉米生产的重要“瓶颈”,也是导致重庆市玉米品质和商品性差的主要原因。

2.2 品种推广应用现状 近年来重庆市种植的普通玉米品种每年都在200 个以上。其中2017 年为226 个,推广面积达0.66 万hm2以上的品种只有10个,分别是中单808、西大211、正大999、鄂玉30、鄂玉16、新中玉801、秦奥23、渝单32、隆庆159 和三北2 号,面积依次为1.69 万hm2、1.47 万hm2、 1.17 万hm2、1.09 万hm2、1.04 万hm2、0.88 万hm2、 0.85 万hm2、0.85 万hm2、0.71 万hm2、0.68 万hm2, 分别占总面积的3.66%、3.18%、2.51%、2.37%、2.24%、1.91%、1.86%、1.86%、1.55%、1.47%。在推广应用面积较大的前30 个品种中,有5 个品种(中单808、鄂玉16、鄂玉30、正大999 和秦奥23)已连续多年应用面积稳定在0.66 万hm2以上,算得上是重庆市的大品种。近年新审定品种如西大211、新中玉801、成玉999、隆庆159、禾睦玉918、金穗33、重玉898、延科288 推广应用面积上升较快,有成为主打品种的趋势。一些已推广应用近10 年甚至超过10 年的品种,如中单808、正大999、鄂玉16、秦奥23、渝单30、鼎玉8 号、三峡玉6 号等,面积一直持续稳定,说明目前还没有完全能够取代它们的品种。

从前20 位品种的推广应用总面积和占比看(表1),2013 年8.72 万hm2,占18.48%;2014 年9.42 万hm2,占20.27%;2015 年11.01 万hm2,占23.66%;2016 年13.50 万hm2,占29.64%;2017 年16.15 万hm2,占35.51%;表明重庆市普通玉米品种推广应用正逐步向前20 位品种集中,主导品种格局基本形成。在这些品种中,科研院所培育的品种占总面积的比例由2013 年的8.77%上升到2017 年的16.33%;种业企业培育的品种占总面积的比例由2013 年的9.71%上升到2017 年的19.18%。种业企业培育的品种推广应用面积和占比均高于科研院所,说明种业企业正在逐步成为重庆市玉米品种创新的主体。

从表1 还可看出,2013-2017 年科研院所、种业企业培育的品种应用面积及其占比总体上均呈上升趋势,2017 年与2013 年比较,科研院所品种面积上升79.47%,种业企业品种面积上升90.39%。但应看到在前20 位品种中,种业企业品种数量占60%,应用面积占53.99%,品种数量和面积占比均大于科研院所,品种应用面积上升速率比市内科研院所高10.92 个百分点,且市外科研院所品种应用面积上升速率(117.64%)远高于市内科研院所(57.08%),说明重庆市内科研院所玉米品种创新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2.3 品种表现 表2 是重庆市推广应用面积居前20 位的玉米品种的主要表现。结果显示,在区域试验中比对照增产8%以上的品种有13 个,占65%。这些品种生育期普遍为中熟或中熟偏晚;株高、穗位高中等或偏高;果穗较粗大;多数品种品质中等偏好,但一些品种蛋白质或脂肪含量偏低,个别品种淀粉含量很低。在抗病性方面,少数品种茎腐病达高感,潜存着较大的抗性风险,生产上应注意加强风险防范。

3 启示与讨论

3.1 外来品种占据重庆玉米品种市场主导地位的格局没有根本改变 重庆市玉米品种创新起步较晚,创新实力总体较弱,直辖初期至中期,普通玉米品种主要靠引进。到2017 年,在10 个推广应用面积超过0.66 万hm2的品种中自育品种仅有3 个,单品种推广应用面积也不是最大的,这种格局在短期内仍不能得到根本改变。

3.2 籽粒用玉米占据重庆市玉米产业主导地位的格局短期内难以改变 玉米是重庆市播种面积和总产量均居第2 位的主要粮食作物,在国家大力推进种植业供给侧改革,增加青贮玉米、发展鲜食玉米的大背景下,重庆市普通籽粒用玉米总面积稳定在90%以上,糯甜玉米、青贮青饲玉米仅占总面积10%左右。这与重庆市籽粒用玉米缺口大、玉米主要是自产自销、商品化率极低有密切关系,这种格局在短期内不会发生根本改变。

3.3 玉米品种自主创新能力有待提高 多雨高湿、高温干旱、寡日照的气候特点是制约重庆市玉米生产的重要“瓶颈”,外来品种总体适应性差,需要重庆地产品种予以补充。因此,重庆市玉米品种自主创新工作不但不能放弃,而且在本土化育种方面还应进一步加大力度,特别要加强品种抗病性、抗旱性、耐寒性和耐瘠性的遗传改良。

3.4 品种更新换代步伐有待加快 总体上看,重庆市玉米品种更新换代速度慢,一些品种已推广应用10 年以上,至今还是市场的主打品种。今后应加强优质高产、绿色高效、特色专用品种自主创新与引进推广应用。

3.5 在短期内施行机械轻简化栽培不太现实 重庆市玉米种植普遍以春播一年三熟(小麦或油蔬—玉米—甘薯)或两熟(马铃薯—玉米)套作为主,这种耕作制度不利于机械化,加上生产上老百姓喜欢高秆大穗品种,这类品种种植密度上不去,与现有玉米生产机械不匹配。因此,重庆市玉米生产要在短期内施行机械轻简化栽培不太现实。但通过减肥、减药、少免耕,以减少生产物资和用工投入,实现绿色高效生产是可行的,也是重庆市玉米生产的发展方向。

猜你喜欢
科研院所种业重庆市
登海种业
登海种业
重庆市光海养蜂场
重庆市光海养蜂场
航天科研院所“双创”路径研究
五个方面着手 打好种业翻身仗
打好水产种业翻身仗
奋进中的重庆市巴南区中医院
科研院所重点实验室运行管理探索与实践
科研院所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管理的有效性提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