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油高产杂交油菜品种瑞油501 的选育与栽培技术

2019-01-05 15:00张洁夫王晓东付三雄浦惠明胡茂龙陈高建芹龙卫华周晓婴
中国种业 2019年5期
关键词:含油率菌核病区域试验

陈 锋 张洁夫 张 维 王晓东 付三雄 浦惠明 胡茂龙陈 松 高建芹 龙卫华 周晓婴 彭 琦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农业部长江下游棉花与油菜重点实验室(南京),南京 210014)

油菜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双低菜籽油中脂肪酸组成合理,是有利于人体健康的食用油[1],大力发展优质双低菜籽油是缓解国内食用油自给紧张,实现健康中国的有效途径。近年来,油菜育种从以追求产量为主逐渐过渡到高产与高含油率并重,各单位相继育成了一批高产油量油菜品种[2-4]。

瑞油501 属甘蓝型半冬性杂交油菜品种,由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与江苏瑞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以隐性细胞核雄性不育两用系G2A为母本、双低品系11-3034 为父本联合选育而成,于2018 年通过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登记编号:GPD 油菜(2018)320253。该品种具有高产、高油、抗倒、适合机械化等优点,耐迟播性较好,苗期长势强,播种后容易全苗、壮苗。在晚粳收获后的冬闲田利用上,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1 亲本来源及品种选育

1.1 亲本来源 母本G2A 选自隐性细胞核雄性不育两用系430AB。430AB 于1999 年引自贵州省农业科学院油料研究所,芥酸含量0.58%、硫苷含量(饼粉)49.8μmol/g,不符合双低育种的要求;在南京种植后发现熟期过早,大部分单株出现冬前早花现象,无法全部安全越冬。从2000 年花期开始,选择430AB 群体内生育期相对较迟的可育株与不育株测交繁殖,对收获的种子利用近红外光谱测定法对芥酸和硫甙含量施加双低选择压,同时结合综合性状筛选。经过连续多年的改良,最终获得了适应本地区生态条件的430AB 双低两用系,2007 年通过江苏省组织的油菜新不育系鉴定,定名为G2AB。G2AB一般配合力较强,作母本育成了宁杂11 号[5]、宁杂27 等杂交油菜品种。近年来,随着高含油率育种的加强,逐年对两用系G2AB 进行含油率和综合性状的筛选,使得G2AB 的含油率稳定在45%左右,株型及角果性状也得到较好的改良。

父本11-3034 选自浙油17[6]与宁油18 号[7]的杂交后代。浙油17(又名浙双8 号)属甘蓝型半冬性中熟常规油菜品种,2008 年引进,由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与核技术利用研究所育成,具有熟期较早、含油量较高等优点;宁油18 号属甘蓝型半冬性常规油菜品种,由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育成,系选自常规油菜品种宁油10 号,具有抗倒伏、籽粒大等优点。2009 年花期配制杂交组合浙油17×宁油18 号,收获F1种子夏繁加代,2010 年花期从F2群体中选择兼具株高适中、角果性状好、抗倒伏、抗菌核病等优点的单株自交,收获后筛选出双低高含油量的种子种成F3家系,后代继续优中选优,F5结合产量鉴定,形成双低高油、性状优良的品系11-3034。

1.2 选育过程 2012 年花期配制杂交组合G2A× 11-3034,同年秋播进行育性及配合力测定;2013 年秋播大棚制种。2014 年参加本单位组织的多点品种比较试验(14GY109),产量表现突出且含油量较高;2015-2016 年度参加江苏省油菜新品种区域试验(瑞油501);2016-2017 年度参加江苏省油菜新品种联合鉴定试验。2018 年通过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

2 产量表现

2014 年多点品种比较试验中,4 个试点全部增产,每hm2产量3443.1kg,比对照秦优10 号增产5.55%,达极显著水平。2015-2016 年度参加江苏省油菜新品种区域试验,8 个试点6 增2 减,每hm2平均产量2682.6kg,比对照秦优10 号增产3.3%,居所有参试品种第4 位。2016-2017 年度参加江苏省油菜新品种联合鉴定试验,6 个试点5 增1 减,每hm2平均产量2596.5kg,比对照秦优10 号增产8.66%,达极显著水平,居所有参试品种第3 位。2018 年夏收,在本单位组织的油菜新品种展示大丰试验点, 每hm2平均产量4129.5kg。因此,瑞油501 大面积生产每hm2可达4000kg 产量水平,并具有4500kg以上的生产潜力。

3 特征特性

瑞油501 全生育期234.8d,与对照秦优10 号相当。越冬期半直立,叶色深绿色,叶片宽大,叶缘波浪状,蜡粉中等,无刺毛;成熟期株高适中,为165.32cm,一次有效分枝数10.44 个,二次有效分枝数10.63 个,全株有效角果数456.38 个,角长7.06cm,每角粒数23.3 粒,千粒重3.62g。结角密度较大,角果长度中等、挺直饱满,熟相较好。区域试验田间调查结果表明,瑞油501 抗倒性强,植株倒伏程度为直;病毒病发病率0.4%、病指0.16,菌核病发病率31.71%、病指14.26,抗病性评价为高抗病毒病,低抗菌核病;耐寒性较好,受冻率为4%、冻指为2.53。2016 年夏收,以江苏省油菜区域试验8 试点等量混样为样本,经农业部油料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定,瑞油501 的芥酸含量0.26%、硫苷含量(饼粉)23.64μmol/g,符合双低标准,含油率较高,为46.04%;8 个区试点中,盐城试点含油率最高,为48.35%。

4 栽培技术要点

4.1 适期播种 瑞油501 熟期中等,苗期长势较强,为了预防出现冬前抽薹,不宜过早播种。育苗移栽播种期,苏北为9 月20-25 日,苏中、苏南为9 月底,苗床用种量每hm2约7.5kg,苗床、大田比为1∶5 左右;直播适宜播种期为9 月下旬末期至10 月中上旬,用种量为3kg 左右,必须根据土壤墒情适当调节。

4.2 合理密植 根据各地的栽培习惯,移栽田密度宜在6 万~12 万株/hm2,直播田密度宜在15 万~18万株/hm2,有利于建立合理的群体结构,获得高产。适当提高行距、控制株距,便于田间作业,还可以增加田间通风,减少病虫害传播。

4.3 科学施肥 中等地力水平下,每hm2产量在3500~4000kg 的总施纯氮量为240~300kg,磷肥、钾肥施用量为氮肥的一半左右,在缺硼地区要补足硼肥。瑞油501 苗期长势强,物质积累较多,所以在肥料的运筹上要施足基肥。基肥以复合肥为主,施氮量占总施氮量60%,蜡肥、薹肥施用尿素,每次占总施氮量20%左右。

4.4 病虫害防治 苗期注意防治小菜蛾、蚜虫、菜青虫等害虫;初花期用多菌灵、菌核净等药剂喷雾防治菌核病,田间湿度大、花期雨水多的年份可以在盛花期多喷施1 遍。

猜你喜欢
含油率菌核病区域试验
油菜菌核病发生流行趋势与防治技术对策
云南省稻品种审定标准(2022年修订)*
甘蓝型油菜的产油量分析
页岩气开发水基钻屑中含油率的测定方法研究
桑葚菌核病综合防治技术综述
上海地区气象因素影响扁豆菌核病发生的研究初探*
氧化处理含油污泥的氧化剂选择研究
鹰嘴豆新品种区域适应性试验评价
播期与氮肥对高芥低硫油菜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2008年襄樊市中稻品种区域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