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粱品种辽杂43 号在辽西北地区高产栽培技术

2019-01-05 15:00郑宏峰
中国种业 2019年5期
关键词:黑穗病墒情高粱

郑宏峰 朱 哲

(辽宁省铁岭市农业科学院,铁岭 112616)

辽杂43 号是辽宁省农业科学院以不育系121A为母本、自选恢复系LR625 为父本杂交选育的高粱品种。2011 年在院内进行了品种比较试验和抗逆性鉴定,表现优异。2012-2013 年参加辽宁省区域试验,2013 年参加同组生产试验并进行抗病鉴定和品质分析。2014 年通过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辽审粱2014003。

随着近几年国家对“镰刀湾”地区种植结构调整,辽杂43 号在辽河沿岸、辽西北半干旱地区、通辽科左后旗等区域种植面积有较大幅度增加,该品种表现出丰产性好、抗逆性强、抗倒、高抗丝黑穗病、耐连茬、适应性广等特点。

1 亲本来源

1.1 母本 不育系121A 及其配套保持系为1985年从印度国际热带半干旱地区作物研究所引入的 品系[1]。

1.2 父本 恢复系LR625 是以晋梁5/晋辐1 为母本、莲塘矮/八棵杈为父本,人工去雄杂交组成晋梁5/晋辐1×莲塘矮/八棵杈,在F3开始进行抗病鉴定和单株选择,经连续5 代选育而成的具有配合力高、米质好、抗病性强等特点的品系。

2 品种特征特性

2.1 农艺性状 辽宁地区出苗至成熟121d,绿色芽鞘,叶色浓绿,苗期长势强,分蘖数1~2 个,株高214.2cm,叶片数20 片左右。穗型中紧,纺锤型,穗长31.6cm,育性100%,褐壳、红粒,穗粒重87.5g,千粒重31.6g,籽粒整齐度好。着壳率0.5%,角质率70%,出米率80%。

2.2 品质 2013 年经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沈阳)测定:籽粒粗蛋白含量7.80%,粗淀粉含量72.91%,粗脂肪含量3.18%,单宁含量0.68%。

2.3 抗性 2012-2013 年2 年在院内进行人工接种抗病鉴定:高抗丝黑穗病,感病率为0,较抗倒伏(2 年倒伏率平均为7.4%,倒折率为9.7%),抗蚜虫、螟虫,抗叶病。

3 产量表现

2012-2013 年参加辽宁省高粱区域试验,2012年8 点增产,3 点减产,每667m2平均产量627.9 kg,比对照辽杂11 号增产7.5%;2013 年续试,9 点增产,2 点减产,平均产量615.4kg,比对照辽杂11 号增产6.8%。2013 年参加同组生产试验,每667m2平均产量597.1 kg,比对照辽杂11 号增产9.6%。2017 年在铁岭县熊官屯镇、法库县和平乡分别种植26.67hm2、22hm2,每667m2平均产量分别为689kg、694kg;2018 年在康平北三家子农场种植24hm2,平均产量为702kg。

4 高产栽培技术

4.1 选地与整地 选择土壤肥力适宜、地力均匀、集中连片、旱涝保收的地块。由于近2 年辽宁北部及内蒙古部分地区降雨量偏少,建议条件允许地块进行秋季整地,施农肥、深翻;第2 年早春土壤解冻时,及时耙地起垄、镇压保墒,为及时播种创造条件。

4.2 播种

4.2.1 适时播种 播种时间的确定应考虑温度和土壤墒情。高粱籽粒较小,低温易侵染病菌导致出现病苗、死苗,所以应根据当地气候情况来调整播种时间以减少此类风险,播种时要求土壤表层5cm 地温稳定通过10~12℃,土壤墒情适宜,辽宁北部地区以5 月初播种为宜,辽西、内蒙古赤峰、通辽科左后旗一带以5 月5-15 日为宜。

4.2.2 精细播种 目前,辽西北地区多为机械化播种,对种子的质量要求较高,种子需大小均匀,无破损粒、虫蛀粒。播种前选择阳光充足天气提前晒种能促进种子生理成熟,增强种皮的通气透水性,加强酶的活性,提高种子活力,还可以杀死种皮上的细菌,提高芽率和芽势。为了防止病虫害需对种子进行包衣处理,包衣后放在干燥通风处让种子阴干备播。辽杂43 号每667m2播种量在0.5~1kg,根据地力确定保苗株数,建议保苗7000 株/667m2左右。播种深度应根据墒情和土地状况做出适当调整,播种过浅、整地较差地块土壤墒情较差,土壤漏风跑墒,种子不能与土壤有效接触而无法吸收水分,造成出苗不全;播种过深,出苗期推迟,遇到低温年份易出现粉籽导致缺苗[2],高粱播种深度以土壤镇压后厚度1~2cm 为宜,最深不宜超过3cm,墒情较好、土地整地较好的地块适当调整深度。

4.3 施肥 高粱属既耐旱又抗涝的品种,抗逆性、适应性均较强,一般地块每667m2用复合肥50~60kg 作基肥,在拔节期适当追施尿素5~10kg加少量钾肥以提高产量和抗性[3],如用农家肥需施1000~2000kg。

4.4 病虫鸟害防治 高粱病虫害较其他作物少,对产量影响较大的主要是丝黑穗病和中后期的粘虫、螟虫、蚜虫等。防治丝黑穗病比较有效的办法是药剂拌种,用20%粉锈宁乳油加少量水按比例均匀拌种。蚜虫、粘虫的防治一般用4.5%高效氯氰菊酯20mL 兑水25~30kg 均匀喷施;用阿维菌素防治螟虫效果较好,生物防治一般采用释放赤眼蜂、白僵菌防治玉米螟。高粱乳熟期常有野鸟等啄食,需做好防范减少损失。

4.5 安全合理使用除草剂 高粱对除草剂较敏感,喷施除草剂一般在播种后出苗前使用,较为常用的高粱除草剂有莠去津和异丙甲草胺[4];苗后除草剂要慎用,如有需要应在3~6 叶时每667m2用50%二氯喹啉酸可湿性粉剂70g 加38%莠去津300g 喷施。如发生药害,应及时喷洒营养剂和生长调节剂,减轻或解除药害。

4.6 适时收获 该品种适宜在蜡熟末期收获,此时收获籽粒产量最高,品质最佳,损失最少。

猜你喜欢
黑穗病墒情高粱
高粱名称考释
甘蔗重要亲本田间自然抗黑穗病测定
高粱红了
金秋时节高粱红
墒情会商,助力备耕春播
全国农技中心举办首次土壤墒情监测线上培训班
土壤墒情监测的意义及技术规范
土壤墒情监测的意义与技术规范
谷子黑穗病的发病及防治
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生与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