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高产小麦品种圣源619 及绿色栽培技术

2019-01-05 15:00陈建玲袁建生张宪成王边红
中国种业 2019年5期
关键词:赤霉病品系纹枯病

陈建玲 袁建生 张宪成 王边红

(1 河南省长葛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长葛 461500;2 河南省许昌市农业技术推广站,许昌461000;3 河南省长葛市植保植检站,长葛 461500)

圣源619 是由河南圣源种业有限公司以矮抗58 为母本、豫农416 为父本,采用系谱法定向选育而成的半冬性中筋高产优质小麦品种。该品种耐高水肥、矮秆大穗、稳产丰产,目前已在豫、皖、苏、陕等省大面积种植,综合表现好。通过2016-2018年在生产上的推广应用,证明了该品种产量三因素协调,年际间波幅不大,稳产、广适,综合抗性强,具备高产潜力,适宜在黄淮冬麦区南片的河南省驻马店及以北地区、安徽省北部、江苏省北部、陕西省关中地区高中水肥地块早中茬及相同生态条件区域 种植。

1 亲本特征特性及选育经过

1.1 母本 矮抗58 是河南科技学院小麦育种中心培育成的矮秆、高产、多抗、广适小麦品种。该品种为半冬性中熟品种,高抗倒伏;根系活力强,抗冻性强;耐高温、耐雨水。籽粒灌浆充分、饱满度好;幼苗匍匐,冬季叶色淡绿,分蘖多,春季生长稳健,蘖多秆壮,叶色浓绿。株高70cm 左右,穗纺锤型;白粒,籽粒短卵型、半角质;平均每667m2穗数40.5万穗,穗粒数32.4 粒,千粒重43.9g;每667m2产量530~570kg。高抗条锈病、白粉病、秆锈病,中感纹枯病,高感叶锈病、赤霉病[1]。

1.2 父本 豫农416 是河南农业大学小麦育种中心培育成的半冬性多穗型中早熟品种。芽鞘绿色,幼苗半匍匐,叶色正绿,叶片窄长,苗势壮,抗寒性好。分蘖力强,胚芽鞘蘖发生率高,最终成穗数较多。春季起身快,长势强壮,拔节抽穗早;株高适中,旗叶较大,穗下节偏短;株型稍松散,穗层较厚;纺锤型大穗,长芒、白壳,籽粒白色、角质,饱满度好,大小均匀,黑胚率低,外观商品性好。抗后期干热风,灌浆速度快,成熟落黄好。适应性广,对肥水不敏感。综合抗病性较好,中抗白粉病、叶枯病和条锈病,中感纹枯病和叶锈病。平均每667m2穗数39万~43万穗,穗粒数34~37 粒,千粒重46~50g[2]。

1.3 选育经过 圣源619 选育在亲本组配中注重亲本遗传综合性状的优良性,用矮抗58 作母本、豫农416 作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经过连续6 年定项选育而成的抗倒大穗型高产品种。该品种吸取了母本矮秆抗倒、父本大穗大粒等突出优点,丰产性、稳产性、抗逆性、适应性和品质等农艺性状均有优良表现。2006 年F1综合表现突出,被确定为重点组合;2007 年F2表现优良,类型丰富,表现分蘖力强,成穗数多,穗大粒多,粒重高,长势繁茂,抗病、抗倒,熟期适中,从中选优异单株26 株;F3、F4、F5株系进一步提纯,2009 年F4选出品系进行早代测产,产量高;2010 年F5选出最优品系,经室内考种达育种目标;2011 年收获F6基本稳定。在选育过程中,坚持田间选择和室内分析并举,F4就开始进行品质检测分析,使优质品系不被淘汰[3]。分别于2009 年和2010 年进行2 年新品系比较试验。2009-2010年每667m2平均产量698.6kg,比对照周麦18 增产12.16%,居56 个品系第1 位;2010-2011 年平均产量678.9kg,比对照周麦18 增产9.53%,居46 个品系第2 位。

2 品种特征特性

2.1 农艺性状 该品种属半冬性中早熟品系,全生育期224d,比对照周麦18 早熟2d。幼苗半匍匐,苗势壮,叶片窄直,叶色浓绿,冬季抗寒性一般。分蘖力强,成穗率中等。春季起身拔节早,两极分化较慢,对春季低温较敏感。株高73.6cm,茎秆弹性中等,抗倒伏能力中等。株型松紧适中,旗叶宽长、下披。穗叶同层,穗层厚。耐旱性中等,后期根系活力中等,耐后期高温,叶功能好,灌浆快,籽粒脱水快,中早熟,熟相中等。穗长方型,穗码较密,长芒,白壳,白粒,籽粒椭圆形,角质,饱满度较好,黑胚率中等。2013 年、2014 年区试每667m2平均穗数40.7 万穗、41.2 万穗,穗粒数28 粒、30.3 粒,千粒重48.5g、51.9g,产量三因素协调,稳产性好,利于创高产。

2.2 品质表现 2013 年、2014 年经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哈尔滨)分析:籽粒容重782g/L、789g/L,蛋白质(干基)15.89%、13.95%,湿面筋32.6%、31.3%,沉降值48.1mL、37.8mL,吸水率56%、58.8%,稳定时间6.5min、5min,最大抗延阻力380E.U.、323E.U.,拉伸面积86cm2、75cm2,延伸性162mm、169mm,硬度指数62、62。籽粒商品性好、品质优,面粉白度有较大突破,主要品质指标均达到中筋麦标准。

2.3 综合抗性 经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抗病性接种鉴定,2013 年/2014 年结果:条锈病免疫/慢,叶锈病中感/中感,白粉病高感/高感,纹枯病高感/高感,赤霉病高感/高感。田间自然发病条件下:高抗条锈病、叶枯病,中感白粉病、叶锈病、纹枯病、赤霉病。

3 产量表现

3.1 区域及生产试验 2012-2013 年度参加黄淮冬麦区南片冬水组品种区域试验,每667m2平均产量484.6kg,比对照周麦18 增产4.5%;2013-2014年度续试,平均产量589.0kg,比对照周麦18 增产5.04%,达极显著水平。2014-2015 年度参加生产试验,每667m2平均产量555.2kg,比对照周麦18 号增产5.18%,增产点率100%,居冬水组B 组生产试验第2 位。

3.2 大田生产综合表现 为了客观评价圣源619产量三因素及综合抗逆性,2016-2018 年连续3 年在国家“2011 计划”河南粮食作物协同创新现代农业试验区(长葛)开展了圣源619 万亩绿色栽培示范区。2016 年5 月上旬小麦正处于扬花期,持续降雨,田间湿度大,适宜赤霉病菌侵染,该品种中感赤霉病,收获期每667m2实打实收557.9kg(按12%水分折实际产量,下同),比全市平均单产增产59.8kg,增长12.0%。

2017 年5 月中旬干热风天气频发,正值小麦灌浆高峰期,2 次重度干热风使灌浆强度降低。5 月下旬降雨量33mm 以上,狂风暴雨过后造成全市不同品种小麦出现倒伏,试范区圣源619 倒折率0.2%,收获期每667m2实打实收产量521.1kg,比全市平均单产增产35.0kg,增长7.2%,表现出该品种后期抗干热风和抗倒伏能力强的优点。

2018 年4 月上旬晚霜冻害发生后,当地小麦品种普遍遭受程度不同冻害。该品种遭受中度偏轻冻害,收获期每667m2实打实收产量486.4kg,比全市平均单产增产12.3kg,增长2.6%。通过3 年来万亩示范区配套绿色栽培技术示范推广,实践证明了该品种产量三因素协调,高产稳产、广适、综合抗性强,适宜大面积推广。

4 绿色栽培技术要点

4.1 播期及播量 播种期弹性大,10 月9-25日均可播种。该品种千粒重较高,适宜播量为9~11kg/667m2,晚播适当增加播量。足墒带镇压器机播,播深控制在3~5cm,提高播种质量,实现一播全苗。每667m2基本苗15 万~19 万,冬前分蘖65万~85 万,春季最高分蘖85 万~110 万,成穗数41万穗左右,合理搭建高产骨架。

4.2 配方施肥 施足基肥,增施有机肥。根据土壤质地、肥力水平、目标产量、合理统筹氮肥基追比例(6∶4),以稳氮、补磷、增钾进行科学配方施肥。目标产量为450~550kg/667m2的地块每667m2施纯氮12~15kg、五氧化二磷5~7kg、氧化钾6~9kg。

4.3 加强田间管理 适时化学除草 小雪时节是冬前化学除草最佳时期,如果土壤墒情、气温等条件不能满足冬前化除,可延迟到翌年小麦返青期,每667m2使用20%双氟磺草胺·氟氯酯WG 5g+专用助剂SLX 15mL+15%炔草酯EW 40mL 兑水20kg均匀喷雾,防除阔叶和单子叶杂草。

浇好关键水 浇灌越冬水,保证小麦安全越冬;浇孕穗水,以减少小花退化,増粒,促粒重。

绿色防控 结合近年来圣源619 病虫害绿色防控的成功经验,在拔节初期,每667m2喷洒15%烯效唑WP 30g+12.5%烯唑醇WP 40g,增强植株抗逆性,降低株高,兼治纹枯病等。3 月下旬至4 月中上旬,每667m2用5%井冈霉素AS 100mL+3%阿维菌素AS 20mL 兑水20kg 均匀喷雾,防治纹枯病、白粉病、锈病、麦蚜虫、麦蜘蛛等。4月下旬至5月中上旬,每667m2用25%咪鲜胺EW 30mL+45%戊唑醇WP 20g+15%噻虫·高氯氟SC 24mL+0.01%芸苔素内脂EC 10mL 兑水20kg 均匀喷雾,主要防控穗蚜、锈病、赤霉病,预防干热风。抽穗至扬花期遭遇连阴雨,赤霉病菌易侵染,建议用氰烯菌酯、戊唑醇·咪鲜胺等复配剂交替轮换用药,防效显著。

4.4 适时收获 蜡熟末期为适时收获期,此期籽粒变硬,含水量为24%~35%,千粒重最高,营养品质和加工品质也最优。

猜你喜欢
赤霉病品系纹枯病
小麦赤霉病农药专利资源评析
小麦赤霉病研究进展
芮城县:科学预防小麦赤霉病
农业农村部部署小麦赤霉病防控
四种药剂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
陕西 烤烟新品系通过全国农业评审
“富硒多倍体蒲公英新品系”在太谷区试种成功
耐高温高湿的松毛虫赤眼蜂品系筛选
水稻纹枯病的发生及其防治策略
大理州优质蚕豆新品系比较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