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食用菌出口贸易问题及应对

2019-01-05 17:01陈战勇
中国食用菌 2019年12期
关键词:食用菌出口企业

陈战勇

(北京外国语大学 国际商学院,北京 100000)

我国野生食用菌约70%产自云南,可食用菌种数量不低于200 种,其中松茸、木耳、牛肝菌、鸡油菌是我国出口贸易频率较高的野生食用菌品种,大部分属于共生菌类,松茸、块菌、羊肚菌、鸡油菌是国际市场较为青睐的野生食用菌产品,销售量相当可观[1]。野生食用菌是一种绿色保健食品,不仅蕴含多种有益人体健康的高营养蛋白、氨基酸成分,且具有低脂肪率的特点,因此受到养生人群的青睐,具有广阔的销售前景[2]。

野生食用菌属于外向型出口产业,我国野生食用菌远销欧美、日本等国,具有广阔的市场销售前景与大比重市场份额,是野生食用菌产地农民致富的途径,是产地经济增长的关键点之一[3]。在国家的大力扶持和政策支持下,野生食用菌产业获得资金与出口优先权,野生食用菌的产业化生产与加工是政府扶持的着重点,因此,野生食用菌产业规模迅速壮大。但是近几年我国野生食用菌出口量增长缓慢,与带动区域经济增长、提升对外贸易份额的趋势相悖。

1 出口贸易问题

1.1 农药残留导致野生食用菌对外贸易受阻

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极其重视食品安全问题,构建高标准的食品市场准入规则,而我国生产的野生食用菌存在农药残留问题,不能完全符合高标准的食品准入规则,造成野生食用菌进入发达国家市场困难,对外出口贸易严重受阻[4]。野生食用菌的农药残留来源主要分为两方面:一是野生食用菌农药残留消除技术落后;二是缺乏环保意识,野生食用菌生长环境受污染程度高,污染元素对野生食用菌造成毒性残留。因此,基于发达国家的高标准食品规则,受污染的野生食用菌进入国外市场受阻,形成显著的国际贸易壁垒。

1.2 以原料出口为主,缺少附加价值

粗加工野生食用菌原料是我国出口野生食用菌的主要形式,精致包装、深加工的食品出口比重较弱,这是由于野生食用菌产地的精细化加工水平与技术不能满足发达国家的市场需求。我国大部分野生食用菌企业加工步骤简单、产品加工等级低、技术落后,在盐渍、冷冻、风干等初级加工方面比较擅长,精致包装的能力较差且不重视精细加工环节,致使野生食用菌附加价值较低,是提升拓展广阔增值空间难度的关键阻碍因素。

1.3 欠缺现代化管理与经营技术支撑

野生食用菌生产基地面积小、缺乏科学系统的管理理念。野生食用菌在野外生长,“先采先得”思想根深蒂固,野生食用菌的无主特性导致幼菇期的野生食用菌被提前采摘,未能形成子实体“成熟-留种”的良好循环,导致未来野生食用菌增产困难,同时质量难以保障。在落后的管理与经营理念支撑下野生食用菌产业效益的提升举步维艰,不能适应林下经济增长的长远目标。

1.4 野生食用菌生产品牌意识淡薄

构建野生食用菌品牌利于出口贸易长远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的长期规划是企业保持竞争力的有效方式,野生食用菌生产企业为获取短期的经济利益进军国际市场,并没有形成系统的长期可循环的野生食用菌生产与销售体系,营销理念与方式相对传统,不适应信息时代发展步伐。经营野生食用菌贸易的企业与个人的品牌意识相对淡薄,所以宣传力度微弱,国家出台出口退税取消政策,提升企业出口贸易的成本,对外市场开拓的难度加大。品牌是野生食用菌企业发展壮大的表现,野生食用菌国际交易市场将品牌作为评估合作对象的标准之一,所以构建交易市场品牌是提升我国野生食用菌企业竞争力的有效出路,成为吸引其他国家交易的亮点,形成规模化生产、加工、深加工,实现野生食用菌规模生产效益。

1.5 国际竞争力不足

我国野生食用菌国际竞争力不足主要体现在2 个方面。

一是产业规模与出口市场集中度过高,导致野生食用菌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不足。我国政府与野生食用菌行业协会等有关部门注重开发国际市场,继欧美、日本等国后持续开拓东南亚、北美、南美等地区市场,但是实际出口贸易量仍重点集中在原有的日本、欧美个别发达国家,形成出口对象高度集中的局面。这种情况下存在两个显著弊端,首先野生食用菌出口的价格容易受控于出口市场,野生食用菌利润处于劣势地位,其次野生食用菌进口国家的政治、经济以及贸易政策干扰我国野生食用菌产业经济格局。野生食用菌产地受地区与经济发展限制,仍保留小规模野生食用菌生产方式,产业规模扩大受限、市场竞争力弱也源于单一的生产手段、低水平集约化等因素。

二是云南是我国野生食用菌的主要产地,云南省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滞后。资金不足、生产技术落后、缺乏专业性人才以及企业分布不集中是野生食用菌产地的主要特征。在出口贸易销售方面,大多采用传统的采购与销售方式,未形成多元化竞争模式,这些因素均不利于我国野生食用菌出口国际竞争力的提升。野生食用菌生产不注重品牌培养与构建,具备科研、生产、加工、销售能力的系统化企业较少,野生食用菌国际市场资源整合度低。

2 应对策略

2.1 弘扬环保意识,消除野生食用菌农残

野生食用菌出口属于朝阳产业,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应避免过度追求经济利益,注重产业长久可持续发展,通过转换对外贸易模式形成良性循环。去除野生食用菌农药残留是保障野生食用菌出口健康发展的关键途径,政府应始终坚持可持续发展思路,不断完善与优化野生食用菌食品检测体系,以符合国际标准为目标。由于发达国家野生食用菌食品标准与国际标准接轨,部分国家比国际标准更加严苛,相比之下我国野生食用菌食品生产标准未达到国际标准水平,形成出口贸易困难局面。可从以下方面消除野生食用菌的农残,消除进军国际市场的阻碍。

首先,从根本提升野生食用菌产区的环保意识,降低生产基地环境污染程度,营造安全的生长环境,避免农药残留的有害物质污染野生食用菌子实体。其次,优化野生食用菌农药残留检测技术,针对野生食用菌原料、生产工艺、产品指标制定综合性的严格检测标准,必须直接采纳国际标准,即按照国际ISO 9000 系列质量标准与ISO 140 系列环保质量标准等严格要求我国野生食用菌产品出口质量,用法律形式辅助明确生产标准,此过程中政府应积极引导野生食用菌出口企业以严格标准要求自身,做好出口质量监管工作。最后,还应注重运输过程中野生食用菌可能产生的污染,通过上述方式降低野生食用菌出口农残,适应发达国家对野生食用菌进口的高标准,拓宽野生食用菌国际销售市场。

2.2 提升野生食用菌产品附加价值

深层次加工是我国野生食用菌出口的发展方向,利于拓宽出口市场、增加贸易成交量。可从延长野生食用菌存储期限、更新生产工艺角度实现野生食用菌深层次加工,提升产品附加值。此过程中企业需要政府的支持与帮助,政府适当以资金补助,促进加工技术革新与换代,协助企业弘扬野生食用菌绿色采摘理念;同时,企业积极革新野生食用菌深层次加工工艺,引进专业化人才,开发多种适合不同国家的野生食用菌产品,以提升产品附加价值的方式实现出口贸易增长。

2.3 打造品牌企业,开拓出口销售渠道

提升我国野生食用菌出口的品牌意识,打造品牌企业是拓展国际销售渠道的重要举措:

第一,合理利用国际性博览会的交流与沟通机会,打响我国野生食用菌在国际市场中的品牌知名度,积极展示野生食用菌的优势与特点,吸引大批国际贸易订单。

第二,从野生食用菌生产企业目前占有市场入手,循序渐进的增加品牌野生食用菌产品在销售市场中的占比,以出口国先进的销售机制为核心、凭借已有市场形成周围辐射式销售模式,积极开发海外合作企业并形成出口贸易合作联盟,通过取长补短的形式互助开发崭新的海外贸易市场。

第三,充分发挥网络销售在野生食用菌出口贸易中的作用,建立国际市场与国内野生食用菌企业的网络链接。这种拓宽销售渠道的方式必须以真实的企业信息作为担保,建立海外用户与国内野生食用菌企业的良好信任关系,在深入掌握产品信息的前提下正确选购野生食用菌产品。

2.4 加强野生食用菌基地建设

利用科学技术强化促繁基地建设过程中,应同时建设天然林保护生态工程、建设自然保护区、完善农村能源工程等齐头并进:首先要深入落实“封山育菌”政策,又要兼顾科技成果在野生食用菌生产领域的使用,和高等专业院校形成长期合作关系,向野生食用菌培育、加工输送现代化人才。其次,野生食用菌促繁基地建设的同时,为优化农民经营野生食用菌的水平,开设技术培训与咨询部门,树立高产、质优、高效的野生食用菌加工目标。另外要提升技术攻关的效率,兼顾开发与引进政策,全面整合区域性野生食用菌科研资源,在野生食用菌技术支撑平台中高效实现野生食用菌驯化、促繁、栽培、筛选,制定精细加工、开发新产品的的生产目标,提升野生食用菌出口的实力与竞争力。

2.5 建立并完善野生食用菌出口贸易贸易壁垒预警机制

大力消除我国野生食用菌出口贸易的贸易壁垒是营造出口贸易环境的根本,信息不对称是我国野生食用菌出口贸易遭受贸易壁垒的主要原因,为解决野生食用菌出口贸易问题必须实时动态掌握野生食用菌贸易壁垒的有关消息与变化,针对实际情况制定有效解决方案。我国野生食用菌生产企业与地区的情报搜集能力较弱,掌握的出口贸易壁垒信息微乎其微,了解出口贸易壁垒信息存在较大的时间差。野生食用菌出口贸易壁垒预警机制必须由我国政府积极推进,包括建立健全野生食用菌专门信息搜集与咨询部门,确保掌握的出口贸易政策信息与国际接轨,消除野生食用菌企业掌握出口贸易信息的时间差。

3 结论

改革开放政策实施后,我国市场的开放性、复杂性以及全球性日益加深,为野生食用菌出口贸易创造有利的销售环境,我国野生食用菌出口逐渐成为行业销售的主流发展方向之一。为适应对外贸易市场的复杂化与国际化,我国野生菌企业必须优化在国际中的竞争能力,在此主张从消除野生菌农残、提升野生食用菌产品附加价值、打造品牌企业和完善野生食用菌出口贸易贸易壁垒预警机制等角度制定可行性策略。但关于野生食用菌出口贸易问题的分析、应对策略的制定仍存在局限,如何系统培养专业性人才、寻找资金支持有待详细探讨研究。

猜你喜欢
食用菌出口企业
上半年我国农产品出口3031亿元,同比增长21.7%
企业
企业
企业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中)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上)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下)
给情绪找个出口
米弯弯的梦里有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