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鹤壁市小麦品种利用现状及2019年麦播利用意见

2019-01-05 17:09
河南农业 2019年2期
关键词:分蘖力半冬性周麦

鹤壁市种子管理站 张红伟

鹤壁市位于河南省北部,处于太行山东麓和华北平原的过渡地带,属暖温带半湿润型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温差较大。鹤壁市总面积2182 km2,年平均气温 14.2~15.5 ℃ ,年降水量 349.2~970.1 mm, 年 日 照 时 数1 787.2~2 566.7 h,适宜小麦生长,属于河南省高产小麦和优质强筋小麦适宜生长区域,常年小麦播种面积8.67万hm2左右,以高水肥地块为主,在西部山区和火龙岗地带有部分旱肥地。

为全面了解鹤壁市2018年小麦生产形势、品种利用、品种表现及小麦种子生产情况,制定2019年麦播品种布局意见,笔者在小麦生长关键时期多次对全市大田生产、品种试验示范、种子繁育田等进行了实地考察,现将考察结果汇总如下:

一、2018年夏粮生产形势和特点

(一)夏粮生产形势

2018年全市小麦种植面积8.73万hm2,较2017年的8.72万hm2增加了0.01万hm2。主要品种有百农207、矮抗58、新麦26、周麦16、中麦895、淮麦33、浚麦K8等。据农业部门测产结果,2018年全市小麦亩穗数42.7万穗,较2017年的44.1万穗减少了1.4万穗;穗粒数32粒,较2017年的32.9粒减少0.9粒;千粒质量按常年的42 g计算,则每667 m2平均产量为487.8 kg,较2017年的489.0 kg减产1.2 kg,减幅0.2%。

(二)小麦生产特点

1.主栽品种明确。主栽品种为百农207、矮抗58、新麦26、周麦16、中麦895、淮麦33、浚麦K8等,实现了良种全覆盖。

2.结构布局优化。鹤壁市小麦主导品种突出,在2018年不利天气及病害叠发情况下,优良品种的抗灾、稳产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对粮食安全起到了积极作用。优质专用小麦主要分布在浚县、淇县高标准粮田项目区,得到了持续稳定发展。

3.绿色高产高效创建稳步推进。鹤壁市在浚县、淇县、淇滨区创建小麦绿色高产高效核心区0.2万hm2,辐射面积达4万hm2,有效地促进了全市农业生产提质增效、转型升级。

4.应变管理及时。各县农业部门按照鹤壁市政府统一安排和要求,先后制定了切实做好春季农业生产工作、小麦中后期主要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技术意见等;同时,加强应变管理,及时下发了做好抗旱保春耕、做好大风降温天气防范工作等通知。尤其是低温冻害发生以来,鹤壁市政府组织召开了“全市小麦中后期绿色生产及风险防控研判”会议,制定了小麦分品种田间管理方案;鹤壁市农业局召开了全市小麦中后期重大病虫害绿色防控现场会,指导群众落实各项关键技术措施。开展督导指导服务,宣传绿色高质高效增产技术,落实防风险、抗灾害、保品质措施。

5.气象因素有利有弊。2017年全市麦播及出苗前降水较为充足,对小麦出苗十分有利。2018年早春气温回升较快,小麦发育较快。但4月4—7日出现强寒潮天气,全市最低气温-3.5 ℃,零下持续时间约8 h,全市部分小麦受到不同程度冻害影响。5月中旬的阴雨及中后期的高温天气,不利于品种灌浆和正常成熟,对产量形成不利。

二、品种利用情况及主栽品种表现

(一)品种利用现状

2018年,全市小麦种植面积8.73万hm2,比2017年的8.72万hm2增加了0.01万hm2。其中,面积较大的小麦品种有百农207面积2万hm2,矮抗58面积1.13万hm2,新麦26面积0.93万hm2,周麦16面积0.72万hm2,中麦895面积0.67万hm2,浚麦K8面积0.53万hm2,淮麦33面积0.33万hm2等。

(二)主栽小麦品种评价

1.百农207。该品种属半冬性中晚熟品种。幼苗半匍匐,长势旺。冬季抗寒性中等。分蘖力较强,分蘖成穗率中等。早春发育较快,起身拔节早,两极分化快,抽穗迟,耐倒春寒能力中等。2018年连续干热风高温未对该品种造成影响,熟相好。株高76 cm,株型松紧适中,茎秆粗壮,抗倒性较好。2018年该品种在鹤壁市是种植面积第一大品种,大田综合表现较好。

2.矮抗58。该品种属半冬性中熟品种。幼苗匍匐,冬季叶色淡绿,分蘖多,抗冻性强,春季生长稳健,蘖多秆壮,叶色浓绿。株高70 cm左右,高抗倒伏,饱满度好。产量三要素协调,亩成穗数45万穗,穗粒数 38~40粒,千粒质量 42~45 g。高抗白粉病,条锈病,叶枯病,中抗纹枯病,根系活力强,成熟落黄好,2018年在鹤壁市是种植面积第二大的品种,是多年来的主导品种,在生产利用上应注意防治赤霉病、纹枯病、叶锈病等病害。

3.新麦26。幼苗半匍匐,长势旺,叶色浓绿,抗寒性好。分蘖力较强,成穗率高,株高78 cm左右,抗倒伏能力中等。株型较紧凑,旗叶短宽、平展,株行间通风透光性好,穗多穗匀,结实性好。产量三要素协调。纺锤穗、长芒、白粒,籽粒角质、均匀、饱满,外观商品性好。抗旱抗逆性强,高低温逆转对其影响较小,叶功能好,熟相佳。强筋高产。该品种不仅品质已达国际强筋小麦主要指标,且丰产性极其突出,2018年在鹤壁市部分田块有冻害现象,但综合表现较好,在鹤壁市高水肥地块种植生产上应注意控制好播量和管控施肥浇水,科学管理,防止倒伏。

4.周麦16。该品种属半冬性中晚熟偏弱筋品种。幼苗半匍匐,根系发达,分蘖力强,成穗率中等。株型紧凑,株高70 cm左右,叶片上冲,叶较大,茎秆粗壮,抗倒伏能力强。由于2017年该品种穗芽和萌动严重,品种品质一般,2018年在鹤壁市种植面积下降幅度较大。

5.中麦895。该品种属半冬性品种。幼苗半匍匐,叶色浅绿,抗寒性好,分蘖力强,亩穗数多;春季起身较早,两极分化快;株高70~75 cm,株型适中,旗叶叶片上挺,茎秆弹性较好,抗倒伏;纺锤型穗,穗层较厚,结实性好,穗粒数较多;后期灌浆速率快,抗干热风,落黄佳,生育期平均226.2 d。产量三要素协调,籽粒饱满,大小均匀,半角质,外观商品性好。2018年在鹤壁市综合表现较好,种植面积逐渐扩大。

6.浚麦K8。属半冬性大穗型中晚熟品种,平均生育期224.7 d。幼苗半匍匐,苗期长势好,叶色浓绿,分蘖成穗率中等;春季发育慢,抽穗晚。成株期旗叶较宽大,株型半紧凑,穗下节段,株高75~80 cm,茎秆粗壮。长芒,长方形大穗,结实性好;粒大,均匀,半角质,黑配少,饱满度较好。根系活力好,叶功能期长。灌浆充分,落黄好。对叶枯病和锈病抗性较好,因闭颖授粉,受天气影响较小,赤霉病及其他病害田间发病相对较轻。

7.淮麦33。该品种属半冬性中晚熟品种。幼苗半匍匐,苗势壮,叶片宽长,叶色青绿,冬季抗寒性较好。冬前分蘖力较强,成穗率中等。春季起身拔节较快,两极分化快,耐倒春寒能力中等。后期耐高温能力较好,熟相中等。株高83 cm,茎秆弹性较好,抗倒性较好。株型紧凑,旗叶宽,上冲,叶色深绿,茎秆蜡质重,穗层整齐。穗近长方形,穗长码密,长芒。白壳,白粒,籽粒椭圆形,角质,饱满度较好,黑胚率低。亩穗数38.7万穗,穗粒数36.7粒,千粒质量39.2 g;抗病性鉴定,中感条锈病,高感白粉病、叶锈病、赤霉病、纹枯病。该品种2018年在鹤壁市各种病虫害发生均较轻,未受冻害。

8.丰德存麦5号。该品种属半冬性中晚熟品种,全生育期228 d,与对照周麦18熟期相当。幼苗半匍匐,苗势较壮,叶片窄长直立,叶色浓绿,冬季抗寒性较好。冬前分蘖力较强,分蘖成穗率一般。春季起身拔节较快,两极分化快,抽穗较早。后期耐高温能力中等,熟相较好。株高76 cm,茎秆弹性一般,抗倒能力强。旗叶宽短,外卷,上冲,穗层整齐,穗下节短。品质达到强筋品种审定标准。该品种2018年在鹤壁市冻害较重。

三、2019年麦播利用意见

为加快种植业结构调整的步伐,充分发挥优良品种在农业生产中的减灾、稳产作用,扩大优良品种覆盖率,根据不同种植生态类型区、不同生产条件及不同用途,结合农业供给侧改革,扩大优质强筋品种面积,因地制宜科学选种,实行区域化、模式化种植,使科技尽快转化为生产力。现依据考察结果,笔者提出2019年鹤壁市麦播品种利用意见,为政府决策、企业合理利用品种、农民正确选择品种提供参考。

(一)高水肥地

以小麦品种百农207、矮抗58、中麦895、豫农186、新麦26为主,搭配种植百农4199、周麦16、浚麦K8、淮麦33、西农979、山农20、西农979、浚晓9706、浚2016、周麦27等,扩大种植中育1428、百农418、西农511,示范种植锦绣211、浚麦118、濮麦5366、中育1211等。

(二)易旱地

以品种洛旱9号、鹤麦801为主,搭配种植洛旱7号、豫麦41、豫农78。

猜你喜欢
分蘖力半冬性周麦
2021~2022年度南阳市小麦新品种展示总结报告
Unidirectional Identity-Based Proxy Re-Signature with Key Insulation in EHR Sharing System
覆膜穴播条件下种植密度对不同分蘖力糜子品种产量的影响
2021河南省审定小麦新品种(一)
小麦品种周麦16的遗传构成分析
安麦1350 在不同地区的分蘖力和产量表现及其相关性分析
介绍四个优良小麦品种
推介三个优良小麦品种
甘蓝型半冬性油菜品种在西藏的生态适应性研究
2015年太湖县杂交中稻新品种比较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