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棘果酒生产技术研究进展

2019-01-05 18:57王晓波袁江兰湖北工业大学
食品安全导刊 2019年15期
关键词:降酸果胶酶果酒

□ 王晓波 袁江兰 湖北工业大学

1 沙棘概况

沙棘又称沙枣、醋柳、酸棘,为多年生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属浆果类,味酸而甜[1]。我国是世界上沙棘分布最广、种类最多的国家,主产地位于华北、东北、西北及西南等地区。沙棘属药食同源植物,集多种营养素于一体,被誉为神奇水果、植物之首、水果之冠,兼具很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富含维生素、多糖、氨基酸、有机酸、微量元素和多种生物活性物质[2]。目前,沙棘已被广泛应用,如在食品领域已开发出沙棘汽水、果汁、香槟、糖浆、饼干、果脯、果酱及保健茶等产品[3]。沙棘果酒是以沙棘果为原料,经破碎压榨、脱脂分离、果汁澄清处理、糖度调整、酵母发酵、降酸处理及果酒澄清等而生产的一种低酒精度饮料[4],含有沙棘本身的营养成分和经发酵产生的营养物质,具有调节人体代谢、杀菌抗癌、促进消化和美容养颜等功效,是沙棘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方向之一。在人们越来越追求健康生活的形势下,开发研究沙棘果酒是沙棘深加工的重要方向,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2 沙棘果酒研究情况

目前,沙棘酒研究已取得成效,对发酵工艺和酿酒酵母筛选作了研究,优化了工艺参数等,实现了果酒的工业化生产[5]。同时,沙棘果酒研究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沙棘资源开发研究主要集中在医药保健和食品等方面,沙棘果酒研究积累不够,工艺技术、生产自动化程度、产品附加值有待提升;酿造果酒的专用水果品种以葡萄为主,缺少适宜加工的专用沙棘品种,对沙棘果酒的风味产生了影响;发酵中添加的酵母大多来自于葡萄酒酿酒酵母,适宜沙棘发酵的专用酵母少,缺乏对沙棘野生酵母的研究;沙棘果含酸量高、含糖量低,酿制的果酒口味不够协调,沙棘果酒的降酸和澄清等需要进一步研究[6]。

3 沙棘果酒生产技术研究进展

3.1 酵母菌株分离筛选

果酒发酵是一个复杂的生物化学变化过程,沙棘果酒是沙棘果实在酵母菌作用下经发酵酿制而成,酵母菌株的发酵性能对沙棘果酒酒体、色泽、香气及风味等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目前果酒发酵多采用葡萄酒酵母,不利于各类果酒独特品质的形成。酿酒活性酵母应具有如下基本发酵特性:发酵能力强,酒精产率高,分解糖分完全;SO2耐受力强,能在低温或适宜温度下发酵;澄清作用明显;有一定的降酸能力[7]。酵母菌菌株可在沙棘果皮、果梗和果园土壤中采样,通过分离筛选、纯化、培养试验,可从分离出的菌种中进行发酵力和耐受力试验,选出最优菌株、最适宜菌株,在此基础上研究发酵条件。魏立杰[8]通过分析了由实验室分离纯化并鉴定过的11株野生沙棘酵母菌株,挑选出两株在极端环境下耐受性强、发酵力强、适宜沙棘果酒酿造的酵母菌株WKZ1-2和C2-2。徐嘉俐[9]通过分离酵母生长曲线、生物学特性、发酵特性等试验,得到最优酵母YM1-1。赵宏军[10]通过发酵力、凝聚值、耐酒精度及耐SO2等试验,筛选出最佳酵母菌株C2-2。

3.2 果汁澄清处理

沙棘果经过破碎、压榨得到的果汁,通常含有果胶、沙棘油、蛋白质胶粒、纤维素及单宁等不稳定物质。这些物质会阻碍酵母发酵,使果酒口味粗糙;果胶含量过多会增加果浆粘度、降低出汁率,影响果酒的非生物稳定性[11-12],需要通过处理方法给予去除。常用的澄清剂有果胶酶、壳聚糖、明胶、硅藻土、皂土、蛋清及PVPP等。其中,果胶酶能分解果胶,降低汁液粘稠度,其澄清效果主要取决于温度、时间、酶用量等;壳聚糖可使蛋白质、果胶等发生絮凝而沉降,硅藻土可吸附果胶、酵母等悬浮物,皂土可去除蛋白质,蛋清可去除单宁,PVPP可去除非生物性沉淀。陈江萍[13]用果胶酶研究的影响沙棘果汁澄清的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用果胶酶处理沙棘果浆,可明显提高沙棘的出汁率及汁的透光率,胶酶的使用参数:浓度4 g/L左右,pH为3~4,温度45~50 ℃,时间4 h。尹娜[14]通过酶解正交试验,得出最佳参数:澄清剂添加量为0.1%、酶解温度为40 ℃、酶解时间3 h。邢洁等[15]通过正交试验,确定用果胶酶澄清沙棘果汁的最佳工艺条件是:果胶酶用量为0.035 g/kg,温度为45 ℃,pH值为3.0,时间为90 min。

3.3 发酵工艺优化

沙棘果酒可采用浸泡法和发酵法生产。浸泡法是将沙棘果浸泡在白酒中,酒体和风味不佳。发酵法是利用酵母菌将沙棘汁中的营养物质转化为酒精完成发酵,可分为主发酵和后发酵,前者主要生成酒精和发酵产物,后者进一步发生一系列物理、化学、生化变化,以提高酒精度、改善果酒品质、感官性状。在发酵工艺优化中,多以酵母接种量、发酵温度、发酵时间、果胶酶加入量及SO2添加量等因素来设计正交试验或响应曲面优化试验来确定工艺条件。经发酵酿制的沙棘果的酒精度应为10~18度,挥发酸含量应不高于1.0 g/L,糖分含量小于50 g/L,干浸出物大于或等于14 g/L,对总SO2含量、游离SO2含量、铁含量及铜含量也有相应要求[16]。王大为等[17]采用向沙棘果汁中加入糯米的方法,以淀粉酶添加量、糖化温度、糖化时间及米饭含水量等因素设计正交试验,得出添加量0.5%、温度40 ℃、时间25 h、含水量2.5倍的最优工艺条件。马荣山[18]等的结果表明初始糖度、流加糖量以及流加糖时间分别取11.8%、35 mL、3 d+4 d+5 d时,所得果酒酒精体积分数比同等条件下未用流加发酵工艺的高0.78%。

3.4 降酸处理

沙棘果经发酵得到的果酒含有较高的有机酸,往往造成酒味酸涩、酒体粗糙,出现浑浊,因此需要通过降低酸度来保证果酒品质[11]。果酒降酸的方法有:化学降酸法、物理降酸法、生物降酸法等,物理降酸法对降低沙棘酒中的酒石酸的效果好,但降酸程度不高。化学降酸法效果明显、使用方便,但容易给果酒外观和风味带来影响。生物降酸法是未来降酸技术的发展方向,对提高果酒品质有促进作用。在化学降酸法中,CaCO3降酸反应快、成本低、使用方便;KHCO3降酸反应快;用酒石酸钾降酸不产生气体,适于处理半成品和成品酒;也可使用CaCO3与一定比例的KHCO3同步降酸[19,20]。牛广财[21]通过研究得出,在发酵温度21 ℃、接种量11%、发酵时间35 d条件下,沙棘果酒的总酸由15.4 g/L降为8.9 g/L。刘洪林[22]通过试验确定了酒石酸钾与碳酸钠、酒石酸钾与碳酸钾均按7:3配比、降酸后总酸为7 g/L的降酸方案。郭成宇等[23]采用不同的方法对干红沙棘果酒进行降酸,试验结果表明,使用酒石酸钾与碳酸钾联合降酸可有效降低干红沙棘果酒的酸度。

3.5 酒液的澄清处理

沙棘果汁经发酵制得的酒液中易出现浑浊和沉淀,严重影响果酒的感官品质,必须经过澄清处理。导致果酒产生浑浊的主要因素包括生物性因素(如酒液中的酵母菌、蛋白质、单宁的影响),物理性因素(如光照引起酶氧化物沉淀),化学性因素(如铜离子还原和铁离子氧化形成难溶性沉淀)及生化因素(如蛋白质和单宁形成难容络合物)等[24]。因此进行澄清处理是改善沙棘果酒品质、提高稳定性、延长寿命的必然要求。常用的澄清剂有明胶、皂土、硅藻土、壳聚糖、PVPP、蛋清液、果胶酶、卡拉胶及干酪素等。明胶一般对去除沙棘酒中的单宁物质效果较好,蛋清具去除单宁和色素的性能,干酪素可用于去除铁引起的浑浊[25]。相比单一澄清剂,复合澄清剂的澄清效果更佳。同时,膜超滤澄清技术得到了使用,刘晓娜[26]通过超滤澄清试验研究得出,温度50℃、时间30 min、膜面压差0.14 MPa时,可获得较高的膜通量。赵文娟等[27]采用壳聚糖和皂土对沙棘发酵果酒进行澄清处理,并对添加方法和用量进行了分析,改善了果酒外观与贮存稳定性。张军[28]每100 L酒液采用50 g壳聚糖与100 g硅藻土组合,经2~3 h的澄清,得到的澄清效果最佳。

猜你喜欢
降酸果胶酶果酒
软枣猕猴桃酒生物降酸研究
树莓酒最佳降酸工艺
发酵果酒降酸工艺优化
白屈菜多糖果胶酶提取及脱色工艺的优化
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果酒中的有机酸
果酒年消费量正以15%的速度递增
工艺条件对寒地山葡萄酒生物降酸的影响探究
果胶酶酶解红枣制汁工艺的研究
果胶酶澄清柚子汁工艺条件研究
红树莓果酒主发酵工艺的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