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工程技术在食品工业领域中的应用探析

2019-01-05 18:57廖冬梅宜宾市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
食品安全导刊 2019年15期
关键词:基因工程工程技术性状

□ 廖冬梅 宜宾市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

生物工程所涉及的范围极广,其中应用于人们生活的、最“亲民”的当然要属基因工程。相信许多人都听过“转基因食品”这个词汇。这个便是生物工程技术应用于食品工业最为突出的代表之一。而生物工程技术在食品工业领域的应用,不仅仅只有转基因食品,还包括能满足人们生产生活需要的人工酶制剂和维持食品质量和提高食品价值的食品加工。生物工程技术在不断的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在为人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潜移默化的改变着人们对这个世界的认知[1]。

1 食品领域中基因工程的运用及其作用

基因工程,又称基因拼接技术和DNA重组技术,它是以分子遗传学为理论基础,以分子生物学和微生物学的现代方法为手段,进行DNA重组,改变原有生物的遗传特性,以获得新品种、生产新产品。利用基因工程,人们将改变食品中一些原有的生物缺陷,获得更符合人类需求的食品。利用该项技术可以使食品领域中的各个部分得到充分完善,不断促进食品工业的发展。下文阐述了基因工程运用在食品领域的作用[2]。

1.1 提高食品的生产总量

在农业活动生产前期,通过对动、植物进行DNA重组,改变其原来不完善的生物性状,使其最终变得更高产、抗病性更强。之后再对其生产出的后代进行保存和推广,从而使这些生物性状得到稳定,这就是大众所了解到的转基因食品的生产过程。即使在国内外有许多专家和学者包括普通大众,对其安全性抱有怀疑的态度,但不可否认的是,通过基因工程改造的动植物农产品经过一代一代的培养,许多优秀生物性状都被保存了下来,给人们提供了高质量、高产量的食物。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提高食品的生产总量,也是人类社会的福音[2]。

以我国为例,土地面积虽大,但是人均土地占有量并不高,人均粮食占有量也无法满足所有人的基本生活需求。土地的压力越来越大,但基因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给我国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新思路。利用基因技术改造食物的生物性状,使产品能在有限的土地上实现高产量。而且经过改造的食物,更具有抗病、抗虫害等有利的生物性状,大大提升了环境活力。

为了使基因工程能在食品领域运用的更加安全,许多科学家也正在不断研发新技术,解锁基因密码。比如,相关研究者所开发的影响鸡蛋蛋清表达的外源基因技术,有效降低了鸡蛋的胆固醇含量,为人们提供了更加健康的营养补给。

1.2 改良微生物品种

自然界中存在着许许多多的微生物,它们对食品的影响较大,对人类或有利或不利。而基因工程可以通过基因改造,使微生物菌种发生改变,选择出有利于人类生产生活的菌种,再利用微生物快速繁殖的特性,使其大量繁殖,从而得到对生产食品有好处的益生菌种。其次微生物自身也存在着DNA变异,通过基因工程能够挑选出合适的菌种,将之改良塑造为益生菌种。这种方法常见于啤酒厂酵母生产和酒精生产中。

1.3 提高酶活力

酶是人体内新陈代谢的生物催化剂,能够促使一切与生命有关的化学反应的顺利进行。这种复杂的蛋白质物质能够催化食品中化学分子的快速形成和转化。目前先进的基因工程技术,不仅可以提高食物中所含酶的总量,也可以增强其活性。这种增幅几乎是成倍的,推动了食品产业的发展。

2 酶制剂在食品领域的发展和运用

由于酶在食品生产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人们对食品的需求日益倍增,这也说明了对食品生产酶的需求量逐渐提高。经过生物工程技术所改造的酶可以满足人类的某些特定需求,比如利用酶对胆固醇的抑制作用研发的特定酶,可以有效缓解和治疗高血压、高血脂、脑动脉硬化等心脑血管疾病。生物工程技术可以使很多蛋白质和酶的基因得到很好的表达,甚至可以克隆。比如牛皱胃凝乳酶的克隆等。而且为了稳定这些基因的表达,固定酶技术和酶分子修饰技术也在不断的发展。

3 食品加工中生物工程技术的运用

由于食品自身存在不宜储存、易腐蚀等特性,对其的再次加工就显得尤为重要。而食品产业获取利润的基础和前提就是消费者对食品的刚性需求。需求越大,其获利空间就越大。消费者看重的是食品的质量,通过食品加工可以保障食品质量,但有时一些物理性的加工方法难以达到目标。因此,生物工程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重要性便显现出来。在食品生产过程中利用生物工程技术可以有效地解决原材料成本、技术和产品质量之间的矛盾。

4 结语

当前社会现状证实了将生物工程技术应用在食品领域中的益处,即使社会上许多群体还对其安全性等各个方面存在着争议。但是,生物工程技术对各个产业的渗透和融合将会是日后发展的新趋势。

猜你喜欢
基因工程工程技术性状
水稻育性发育与基因工程实验室
“自然科学—人文探讨”在基因工程课程思政中的应用
工程技术矩阵
工程技术研究院简介
基因工程菌有什么本领?
宝铎草的性状及显微鉴定研究
口蹄疫基因工程疫苗研究进展
9种常用中药材的性状真伪鉴别
对“性状分离比模拟”实验的改进
对磁浮工程技术的一些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