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电商高质量发展的法库样本

2019-01-05 06:51杨建国
农家参谋 2018年12期
关键词:本土化县域高质量

杨建国

人物名片

杨建国,《老杨会客厅》创始人、中国产业集聚研究专家、环球网、河南广电全媒体首席特邀评论员。由其创办的《老杨会客厅》,成立近两年参与合作企业近400家,集聚了一批由企业家、投资人、专家学者、全媒体代表构成的顶级产业智囊团队,有效促进了企业家、投资机构、相关服务机构,乃至产业园等地方政府之间的无缝对接,为创新者、创业者、企业家、投资人、政府搭建了一个科技文化产业交流、合作共赢的专业服务平台。

作为新浪微博上拥有百万粉丝的微博大V和微博区域专家团专家,杨建国多年来一直热衷于招商引资常识和公益正能量传播,由其在互联网平台上创建的#走进产业集聚区#、#我为果农代言#、 #河南铁腕治污# 等话题,目前阅读量近10亿人次,这一“现象级互联网传播案例”也被奉为“互联网+工业”“互联网+农业”范畴的研究样板。

这两年,特别是今年以来,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县域经济的主要驱动力——招商引资,似乎到了一个困难节点。另一方面,本地产业在培育和转型升级过程中,也进入“深水区”,转型效果不佳。可以说,当下县域经济,急需新的抓手和载体。而这个抓手和载体,应该放在哪里呢?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心,也越来越往农村转移。

当前,我国农业在产业端面临着质量效益竞争力不高等问题,具体包括:农产品阶段性供过于求和供给不足并存,农业供给质量亟待提高;农民适应生产力发展和市场竞争的能力不足,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建设仍需加强等。

这些问题涵盖面极广,远非个体农户、个别企业或者政府能单独解决的。从产业兴旺角度出发,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需要在广阔的农村地区找到新支点、新平台和新引擎。

因此,某种角度上来说,在招商引资、本地企业转型双重困境下,以农村电商为产业支撑的乡村振兴,成为了当下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最重要的抓手。

当前县域电商,尤其是县域农村电商发展,也进入了“深水区”,一方面,自2014年起,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电商扶贫、农业电商等一系列政策的出台与实施,促使农村电商的顶层设计和配套进入了相对完善阶段;另一方面,农村电商基础设施特别是网络与快递物流明显改善,大量青年人才返乡从事电商事业,各大电商平台下乡建设几十万个基层站点,整体发展效果逐渐显露。

可以说,县域电商已经来到了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但由于不少县域农村电商前期发展中,普遍存在着与产业规划脱轨、引入企业水土不服等问题,在朝向高质量转型时内生动力不足、转型进展缓慢,亟需在全国县域找到引领农村电商高质量发展的创新模式和样本。

9月19日至21日,笔者应邀参与了金梧桐县域论坛沈阳法库峰会,实地调研考察了法库农村电商基本情况,包括农品品牌、农品加工业以及包括沈阳、法库等先后出台的农村电商相关政策体系。

在活动中,法库县县长陈大为提出了一整套农村电商高质量发展的“法库方案”。在笔者看来,这份方案无论是在对全国县域普适性,还是基于法库产业基础的特色创新方面,对于全国来说,均极具代表和样本意义。

为什么这么说呢?首先,法库有着全国县域里极为普遍的产业基础,包括农品品质不俗,但产量相对有限;农品品牌多样,但销售相对较少;农品加工初具规模,但还没有形成产业集聚,尤其是缺乏农投企业。

而且法库2018年刚刚被评定为沈阳市电子商务示范县,迎来了农村电商发展的重要契机。相较全国来说,法库属于农村电商起步相对较晚的县域。

起步相对较晚,基础也相差不多,法库将会如何在以农村电商为主体的县域电商高质量发展中迎头赶上,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推动县域经济转型升级呢?

陈大为提出的农村电商高质量发展的“法库方案”中给出了系统的答案,包括“一个载体、两个平台、三大抓手”。一个载体,是以法库农村电商创新服务产业园作为开展农村电商的载体。两个平台,是大数据平台和电商交易平台。三个抓手,分别是大数据、品牌以及产业融合。

和全国县域电商,尤其是农村电商方案相比,法库模式的亮点在哪里呢?笔者认为,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强调用好园区这个载体和平台。

笔者在总结农村电商发展的关键时,特别强调产业园的作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转化“三农”发展动能的核心和关键,是确立承载产业、集聚项目、融合要素的平台。

其中,包括现代农业产业园等园区平台,能够为政府、企业、行业平台、消费各个环节提供联通和服务,以空间创新带动产业优化、链条延伸,有助于实现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实现现有产业和发展载体的升级换代。

而法库模式,则通过法库农村电商创新服务产业园的平台,通过“青创资源优势+地方产业特色”的模式,结合法库需求,引入北上广深等地的相关资源,真正通过园区载体,承载连接带动法库农村电商发展,推动法库产业升级发展。

强调“本土化”特质。

当下不少地方的农村电商发展都存在一个普遍的问题:“外来的和尚。”都是引进的企业,干的时间长了,容易水土不服。

笔者在给县域农村电商的发展建议中,把“本土化”放在了第一位。这包括几个层面:

第一,做好本土化的顶层设计,尤其是不照搬、不跟风其他区域的电子商务发展模式,制定符合自身发展的本土化的顶层设计。

第二,要做好本土企业的“电商化”,本地化经营更容易了解和满足消费者需求,更容易建立信任度和满足售后需求,更容易弥补物流短板。

第三,培养一批本土化的电商人才,包括主抓的领导和各部分负责人、农村电商人才、本地子弟兵等。

而这份农村电商高质量发展的“法库方案”,把“本土化”也放在了极为重要的位置上。包括强调用青创资源优势结合法库产业特色,包括重点扶持以“一木山楂”“宁大姐”为代表的本地龙头企业和品牌等。

可以说,对“本土化”力量的培育和扶持,将为法库农村电商高质量发展提供持久、强劲、不断创新的内生动力。

用好大数据,真正做到从市场需求端出发。

这些年,很多县域在农业生产上下了很大工夫,在此基础上,这些县域对于农村产业链有了相对清晰全面的认识。

但是还不能特别有把握地说,这些县域已经把农产品的市场需求布局彻底研究清楚了。一方面,仅仅依靠传统的统计数据很难做到;另一方面,农业产业的很多信息,尤其是消费习惯等,仍在不断变化调整。

对于农村电商发展来说,在前期重视硬件的基础上,如何更准确地从市场出发,从数据出发,从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出发,才是农村电商高质量发展阶段最核心的问题。

而“法库模式”特别强调,要以大数据为农村电商发展之魂。通过搭建法库县的农村电商大数据平台,在原有的农业生产大数据基础上,强调线下智慧销售终端数据采集,强调线上的智慧法库平台建设,从而实现县域内数据信息开放共享。

最终通过这些数据和需求,来实现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的集约化,来反向引导农民生产满足消费需求、适合网络销售的产品,倒逼农业结构调整、提升农产品品质,真正做到从生产决定消费转向消费决定生产的转变。

农村电商与现代都市农业的结合,将“法库模式”引领全国。

农村电商高质量发展阶段,需要做好“农村电商+”模式创新,通过一二三产的融合发展,来形成农村发展的新业态和新模式。

这方面,杨建国考察总结过河南新县的“农村电商+全域旅游”的模式,海口以农鑫火山南药产业园为代表的“农村电商+共享农庄”的模式。

而“法库模式”则将农村电商与现代都市农业结合起来,一方面,通过农村电商的开展,获取大数据优势,以大数据来做精准用户画像,指导现代都市农业的开展。另一方面,通过开展农村电商,为现代都市农业的开展提供流量支持、品牌支持、营销支持。最后,通过农村电商与现代都市农业的融合发展,壮大县域经济。

总之,新鲜出炉的“法库模式”提出的包括“以大数据为魂、园区为载体、融合现代都市农业、强调本土化特质”等系统创新和探索,尝试回应解决县域农村电商发展的困境等一系列行为,使“法库模式”逐渐成为农村电商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县域样本和示范。

猜你喜欢
本土化县域高质量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论中国音乐剧的本土化发展
县域消防专项规划研究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山东县域GDP排名出炉
对县域卫生管理要特别关注
县域就诊率为何差了40%
新时期历史小说的本土化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