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黎县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模式及经验

2019-01-06 04:54王晓辉
现代农村科技 2019年12期
关键词:现代农业园区科技

王晓辉

(昌黎县农业农村局 河北 昌黎 066600)

近年来,在秦皇岛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昌黎县委、县政府围绕“四区五园驱动、三城六业崛起”总目标的指引下,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这一主线,秉承“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立足科技农业、绿色农业、品牌农业、质量农业,推进实施全产业链打造、全价值链提升,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促进传统农业升级,激发农村各类资源要素潜能,园区内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得到进一步提升。现将建设模式及经验总结如下:

1 园区概况

1.1 成立时间。昌黎县现代农业园区成立于2015年,辐射靖安镇、新集镇、泥井镇、荒佃庄乡、马坨店乡等五个乡镇176个农村。园区以昌黎县嘉诚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为主,与园区内七家龙头企业、210家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组成产业化联合体建设而成。园区内有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7家,合作社和家庭农场210家。其中: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家,国家级示范社2家,省级示范社11家。拥有有知名度的品牌6个,其中,全国食品工业科技进步优秀新产品1个,省级著名商标2个,省级名牌产品3个。2016年,被秦皇岛市认定为市级现代农业园区。2017年被认定为河北省现代农业园区。

1.2 地理位置。园区位于秦皇岛市昌黎县南部滦河湾地带,包括靖安镇、新集镇、泥井镇、荒佃庄乡、马坨店乡。园区核心区和示范区面积3.25万亩,辐射区扩展到五个乡镇176个农村,共计15万亩。园区内安新公路、昌新公路、蛇刘公路、沿海高速纵横交错,北临京哈铁路、205国道,距京哈高速卢龙出口40公里,离北戴河机场5公里,交通十分便利。

1.3 占地规模。2019年,园区已建成面积6万亩,主导产业仍以蔬菜、水果为主。主导产业总产值是41.95亿元,其中:一产产量31.75万吨,产值30.62亿元;二产初加工和深加工14.6万吨,产值7.14亿元;三产市场交易额50.2亿元,产值7 180万元,接待采摘旅游10万人次,电子商务及其它服务等,三产总产值为4.19亿元。

1.4 投资。园区规划投资9.5亿元,主要进行科技研发技术服务培训中心、净菜加工车间、高标准果蔬生产区、农业生产资料中心升级改造、生产资料展示中心、休闲旅游中心等方面进行建设。

在科技支撑方面,围绕昌黎县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加强农业科研与攻关,主要依托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先后与中国农业大学、天津科润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黄瓜研究所、河北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河北农业大学等津京冀涉农高校和科研院所进行了有效对接,并建立了密切合作关系,为新品种、新技术示范展示、成果转化、技术培训与观摩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实现了政产学研企深度融合。一是以昌黎县嘉诚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为建设主体,依托河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蔬菜创新团队,建立了一支强大的科技创新专家团队(专家组),为科技研发集成、试验示范、推广应用、科技培训、成果展示提供了承接平台和强有力科技支撑。二是牵头申报河北省(秦皇岛)黄瓜产业技术研究院,实现与河北省科技师范学院、河北农业大学等9加涉农单位的有效对接。三是成立了河北省现代农业创新驿站。

以提质增效为工作重点,建设占地100亩农业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及肥料化利用示范基地。基地年处理畜禽粪便等农业废弃物8.7万吨,年产有机肥料3.5万吨,可为昌黎县现代农业园区20万亩果蔬种植基地提供生态环保肥料。

1.5 就业。2019年上半年,园区在新集镇、马坨店74个村110个贫困户开展试点扶贫工作。免费为其发放优良的马铃薯、甘蓝种子和有机肥。植保服务组提供全程的技术指导。在销售上,直接联系客商,以高出市场价格0.2~0.4元/公斤的价格将产品销售出去。直接为贫困户每亩提高经济效益1 000元,带领农民脱贫致富。近几年,园区吸纳农村就业人数1 840人,吸纳农村贫困人口就业数516人。负责园区的安全巡视员、保洁人员、装袋装箱人员。人均月工资2 500元。

1.6 辐射带动。2019年,园区引进各类合作、科研项目6项,新品种18个,其中进行试验成功可以推广的品种有8个,指导实施各种试验示范项目12项。受益农户达1万户。园区组织马铃薯、甘蓝、黄瓜、西红柿、草莓等专项集中培训8次,培训人数达到5 000人次。线上线下服务10 000余人次。设立马铃薯、甘蓝、韭菜种植试点、水肥一体化试点、有机肥替代大化肥、化肥减量试点等共计7 450个,免费为试点农户发放马铃薯种子、甘蓝种子和韭菜种子。积极开展马铃薯水肥一体化种植技术以及全程机械化种植技术。带动5万农民增收致富。

2 企业运作

2.1 基地建设。基地在新技术引进、示范和推广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合作社与农科院合作,每年都引进新品种,经过试种后,将好品种进行推广。通过基地生产技术的示范推广,能提高农民蔬菜安全生产的意识。合作社现在引进先进的自动化控制系统,控温、控湿。在水肥一体化、生物防控技术、生态有机肥的使用等都在应用推广。

2.2 市场服务。在服务上,合作社有大的农资配送中心,为农民提供高质量、低价格的农业生产资料。在生产过程中,聘请国内专家教授为农民现场指导、讲课。培训人数达到上万人。在销售方面,合作社有自己的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同时通过农超对接,将产品打入京津唐、东北三省的大中城市及广州等,同时在秦皇岛建立了蔬菜直营店,保证消费者吃上绿色的无公害放心菜。

2.3 财务管理。为充分体现专业合作社的优势,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规定设立了财务管理机构,设立了台帐,财务公开,费用公开,所有社员又得到了二次返利。大大提高社员收入的同时,也更加带动了当地蔬菜水果种植户的热情。

3 园区特征

园区是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主要载体和有效模式。基本特点是:新设施、新品种、新技术、新机制。新设施包括工厂化育苗、水肥一体化、节水滴灌。新品种以引进新品种试验示范为主。新技术以防虫网、粘虫板、防雾滴多功能棚膜、自动卷帘机、杀虫灯等集成技术为核心。以辐射带动为主要目的。将园区的真正作用发挥出来,进一步保障食品安全。

4 经验启示

4.1 领导重视是园区发展的关键。近年来,秦皇岛市委、市政府对园区建设高度重视,始终把园区建设作为促进农民增收、推进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抓手,强化措施,常抓不懈。昌黎县也高度重视,成立领导小组和办事机构,主要领导先后多次召开会议研究部署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工作。同时建立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联系园区制度,落实部门包抓责任,狠抓工作推进,为园区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4.2 抓基础,努力提升园区发展动力。大力推进土地流转。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在充分尊重农户的土地流转主体地位前提下,积极引导园区内农户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托管等多种形式向园区业主流转土地,发展规模经营。不断提高园区经营规模,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

4.3 抓配套,努力提升园区竞争力。一是强化园区科技支撑。与河北科技师范学院生命科技学院签署协议,在新品种、新技术、新设备的研究与开发,科技成果的推广和应用,科学研究与示范,教学实习实践,技术改造,技术服务,项目协作等方面开展合作。并且作为大学生的实践教育基地和科研教育基地,召开现场会及邀请专家、种植户进行技术培训。进一步扩大园区的影响力和辐射带动能力。二是强化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加强农业标准化建设,以标准化促进产业化发展,加强农业标准的制定。严格园区内农业投入品使用管理,从源头上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积极推进标准化生产,全面推行农产品生产记录、产地准出,健全质量安全可追溯机制及检测机制,保障园区生产经营的农产品质量安全。

4.4 抓服务,健全农业信息化。加快农业信息平台建设,强化农户应对市场波动能力。搭建政策法规、品种技术、产品销售及生产资料市场等综合服务信息平台,以平台为载体开展农产品宣传推介,及时向各类经营主体和广大农民发布市场需求、价格涨跌等信息服务,帮助企业巩固和扩大对外销售市场。

4.5 农业教育与科技进步。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经验表明,农业科技的进步与创新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积极培训新型农民,培养具有农业专业技能的技术性农民,创造更好的条件,积极吸收有文化、有技能的农村青壮劳动力回乡从事现代农业园区事业。

猜你喜欢
现代农业园区科技
“用好现代农业科技,多种粮、种好粮”
现代农业离不开化肥
砥砺奋进 打造现代农业强市
现代农业
苏通园区:激荡开放潮 十年再出发
园区的开放样本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