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颡鱼高产健康养殖技术

2019-01-06 07:53陈登遵
渔业致富指南 2019年22期
关键词:敌百虫溶氧鱼种

陈登遵

黄颡鱼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属优质水产品,深受到广大消费者青睐。作为淡水性鱼类,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养殖技术成熟,市场价格高,经济效益好,可在各类水域中养殖,具有很好的养殖前景。现将黄颡鱼的高产健康养殖技术介绍如下:

一、池塘条件

黄颡鱼喜欢清澈洁净的水质,因此对生态条件要求较高,要选择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注排水方便的池塘,面积2~5亩,池底平坦、水深1.5~1.8m,池塘进水口用30目筛绢网过滤,以防野杂鱼等敌害生物进入。黄颡鱼放养前半个月排干池水,用生石灰125~150kg/亩加晶体敌百虫1.5kg/亩全池泼洒消毒,消毒5~7天后注入新水80cm左右,每亩用发酵好的鸡粪或牛粪、大粪200kg培水,过7~10天后即可放苗。

二、放养密度和规格

一般在6月份放养黄颡鱼夏花鱼种,要求体质健壮,无病无伤、规格整齐、放养规格2~4cm的黄颡鱼夏花,放养数量15000~20000尾/亩。下苗一周后,每亩再投放20cm左右的鲢鳙鱼苗200尾左右以调节水质,鱼种放养时用3%食盐水浸洗15分钟。

鱼种刚下塘时摄食量较少,3~5天后能养成集群摄食的习惯。正常吃食后,4月份以前饵料投喂量为鱼体重的1%~3%,生长旺季每天饲料投喂量为存塘鱼体重的4%~6%。每天可分上、下午2次投喂,下午水温溶氧高于上午,可适量多喂,下午水温溶氧高于上午,可适量多喂,有利于鱼类的生长。饵料投喂时注意“四定”“四看”。

三、日常管理。

搞好水质管理能促进其快速生长和提高饵料转化率。鱼种刚下塘时,保持水深60~80cm,有利于水温的提高和饵料生物(如技角类、桡足类)的繁殖。每隔5~7天加注新水1次,高温季节每隔3~5天加注新水1次。随着水温提高逐渐加深到1.5~1.8m。适时开动增氧机。黄颡鱼虽不易泛池,但低溶氧和恶劣的水质会抑制生长和提高饵料系数。平均每隔15~20天可使用15~20g/m3的生石灰调节改善水质,或使用氯制剂进行水体消毒,剂量与常规鱼类相似。黄颡鱼为无鳞鱼,它对硫酸铜、敌百虫、高锰酸钾等药物较敏感,防病时要慎用。平时要勤巡池塘、勤观察生长情况、勤捞杂草污物、勤做记录。

四、疾病的防治

防治病害时,尽量使用高效、低毒药物,并通过观察疗效确定使用的药物品种。黄颡鱼的抗病能力强,养殖中一般无大病,在饲养中受季节、气温、水质、投料及鱼体表无鳞的特点和渔池中的细菌、寄生虫等影响,也会引起局部感染和寄生虫疾患,这就需要在平时养殖中注意观察,针对异常情况提前预防。

1.杀虫剂。用硫酸酮、硫酸亚铁(5:2)0.2mg/L的浓度泼洒,对指环虫、车轮虫等杀虫较好,注意不能超量用药。现在出来很多新药:比如轮虫净、鱼虫净等,都可视各地情况进行使用。

2.抗菌消炎剂。口服药(压成粒料在饲料中混匀)可用口服青霉素胶囊,加入料中(5g)连续喂3天,日喂2次,对鱼体消毒用0.25%漂白粉液或青霉素粉稀释集中浸泡10分钟。口服药料,最好现配现喂,配一次喂三天,切忌久放。主要针对细菌感染的病鱼。三黄粉中草药可以内服治一点红。

3.对出血病的治疗。用生盐50kg/亩,全塘泼洒。治黄颡鱼鱼病应拒绝施用敌百虫药剂杀虫,否则带来不良后果。在投放、运输中尽量避免损伤鱼体,以防在初春、秋冬低温季节感染水霉。在高温季节如果发生了出血性水肿病,要连续使用二氧化氮全池泼洒2次,可以有效治疗。

猜你喜欢
敌百虫溶氧鱼种
敌百虫对合浦绒螯蟹的毒性影响
敌百虫在畜禽养殖中的合理使用
敌百虫在畜禽养殖中的应用
池塘鱼种如何正确投放
几种鱼类用药 注意事项
四种常用渔药对异育银鲫“中科5号”鱼种急性毒性研究
7月增氧有学问,如何在对虾养殖中后期做好溶氧管理?
浅谈制药企业中的发酵工艺优化
冬放鱼种技术
鱼种深秋管理四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