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临床护理效果研究

2019-01-06 13:45王衍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9年1期
关键词:患肢缺血性实验组

王衍

作者单位:110013 沈阳市红十字会医院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临脑血管疾病, 该疾病的患者主要以老年人为主。在患病后, 患者的残疾率以及死亡率均较高, 大部分患者在患病后肢体和神经会出现一定程度的障碍, 对患者的日常生活产生严重的影响。为了避免患者肢体和神经障碍, 临床上开始采用早期康复临床护理来帮助患者恢复。本次研究选取20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 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临床护理效展开了初步的探究[1]。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9月~2018年5月本院接收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0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在进行研究前要提前取得患者及其家属的同意, 患者必须提前知情, 自愿参加本次的临床研究, 并签订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且研究对象无其他的严重疾病[2]。选择符合要求的研究对象后, 按照随机性原则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每组100例。对照组中男58例, 女42例;年龄49~73岁, 平均年龄(66.4±5.8)岁;其中45例为基底节, 29例为脑叶巧,16例为丘脑, 剩余10例为其他。实验组中男54例, 女46例;年龄48~72岁, 平均年龄(67.5±6.5)岁;其中43例为基底节,27例为脑叶巧, 18例为丘脑, 剩余12例为其他。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

1.2.2 实验组患者采用早期康复临床护理, 早期康复临床护理包括每天定时为患者切换体位, 对患者进行患肢管理、心理干预、指导患者进行术后康复训练等, 以下是具体的护理措施。

1.2.2.1 定时为患者切换体位 有些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会出现偏瘫、偏盲、失语等状况, 在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护理时为了防止出现压疮等并发症, 每隔90 min就要帮助患者翻身。

1.2.2.2 对患者进行患肢管理 有些患者会丧失行动能力出现行动不便的现象, 所以护理人员在进行护理时, 要对患者的患肢进行护理, 并每隔一段时间进行患肢检查, 防止患者的患肢出现异常状态。

1.2.2.3 心理干预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发病后会出现偏瘫、偏盲、失语等状况, 所以大部分患者会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状态。出现这种心理状态的患者不仅会有极大的心理压力, 还有可能出现暴躁、易怒等状态, 所以要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 缓解患者内心的压力, 给患者提供发泄内心压力的机会, 增加患者的治疗同依从性, 更好的进行治疗[3]。

1.2.2.4 康复训练 在早期临床康复护理中, 进行康复训练是很重要的护理工作。在对患者进行锻炼时, 患者的上肢可以进行伸肌锻炼, 患者的下肢可以进行屈肌锻炼, 还要对患者的大、小关节进行锻炼。在对患者进行锻炼时要遵循适度原则, 避免出现过量训练的情况。在对患者的上肢进行锻炼时, 要对患者的肩关节进行前屈、内收、内旋、外旋等动作,如果患者因身体原因无法完成, 可以对患者的关节进行伸拉,保证关节的活动度;在对患者的下肢进行训练时, 可以让患者保持十指紧扣的状态, 将上肢向上抬, 下肢屈膝把臀部抬起, 用脚部作为身体支撑, 恢复患者的骨盆功能。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的卒中评分[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评分(NIHSS)判定患者的神经功能, 分值越低说明神经功能越好]和Fugl-Meyer评分(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评定患者的运动功能, 分值越高说明运动功能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护理后, 实验组患者的卒中评分为(22.13±5.06)分,Fugl-Meyer评分为(34.15±6.05)分;对照组患者的卒中评分为(28.69±6.37)分, Fugl-Meyer评分为(31.03±5.81)分;实验组患者的卒中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Fugl-Meyer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一种发病很快的疾病, 而且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病速度和病情进展速度均很快, 如果不能尽快治疗将会有极高的死亡率。随着近年来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的生存率也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但患者依然有着较高的伤残率, 给患者的正常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影响[4-6]。为了延缓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发病速度, 降低疾病对患者身体的伤害, 本文对常规护理和早期康复临床护理两种护理方式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研究, 结果显示, 护理后, 实验组患者的卒中评分为(22.13±5.06)分,Fugl-Meyer评分为(34.15±6.05)分;对照组患者的卒中评分为(28.69±6.37)分, Fugl-Meyer评分为(31.03±5.81)分;实验组患者的卒中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Fugl-Meyer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以早期康复临床护理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治疗效果更好, 能有效的提高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运动能力和生活质量。但有部分学者认为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早期康复临床护理有一定的风险, 有可能出现患者跌落现象给患者造成严重的二次伤害。虽然能否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早期康复临床护理存在着一定的争议性, 但早期康复临床护理有着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7-13]。

综上所述, 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实行早期康复临床护理, 对患者的康复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值得被临床推荐。

猜你喜欢
患肢缺血性实验组
股骨髁间骨折术后患肢采用特殊体位制动加速康复的效果观察
基于“乙癸同源”理论辨治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遮光处理对微藻繁殖及其水质指标的影响
乳腺癌病人术后患肢功能锻炼的护理干预及实施效果分析
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应用于缺血性脑卒中复发高危患者二级预防的效果观察
一种水垫式患肢抬高枕的设计及应用
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的效果
Rigid ureteroscopy in prone split-leg position for fragmentation of female ureteral stones:A case report
针灸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应用
SHR主动脉结构重构的microRNA—195和BCL2、Bax作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