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香稻新品种豫农粳11号的选育及应用

2019-01-06 22:37李俊周杜彦修孙红正赵文丽赵全志
中国稻米 2019年1期
关键词:香稻精米株型

李俊周 杜彦修 孙红正 赵文丽 赵全志

(河南粮食作物协同创新中心/河南省水稻生物学重点实验室/河南农业大学,郑州450002;*通讯作者)

香稻香味浓郁、品质优良、口感好,是一种具有较高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的特种稻[1]。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香稻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水稻香味主要由位于第8染色体上一个编码甜菜碱脱氢酶的Badh2基因所控制[2]。水稻香味鉴定容易受检测人主观因素的影响,采用Badh2基因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可以提高鉴定的准确性[3]。长期以来,河南省水稻生产上缺乏品质优良的香稻品种。鉴于此,笔者于2009年开始利用香稻品种方欣4号与自育的高产抗病品种20106杂交,后代经过香味基因Badh2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及产量品质筛选,培育出综合性状好、稳产性好、米质优良的香稻品种豫农粳11号,2017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豫审稻2017002)。多年田间试验和示范结果表明,豫农粳11号在一般肥力田块种植稻谷产量在9 172 kg/hm2左右,具有株型紧凑、稳产性好、稻米品质优良等优点,适宜在河南省南部稻区及生态条件相近的区域种植。

1 选育过程

母本方欣4号为河南农业大学选育并于2008年通过审定的品种。父本20106为本课题组从镇稻88和新丰2号杂交后代中选育而成。具体选育过程:2009年用方欣4号作母本,20106作父本进行杂交。冬季海南种植F1,表现出较强的杂种优势,混收5棵单株;2010年郑州种植F2群体2000株,群体分离明显,对香味基因Badh2、株型、产量等性状进行单株选择;2010年冬季海南种植F3,混收;2011年郑州和信阳两地种植F4,对香味基因Badh2、株型、产量等进行系统和单株选择;2011年冬季海南种植F5,混收;2012年郑州和信阳两地种植F6,对香味基因Badh2、株型、产量等进行系统和单株选择,田间评价和室内鉴定选择一优良株行,暂定名为豫农粳11号;2012年冬季海南种植F7,进行扩繁;2013年进行多点鉴定试验,均表现突出,性状稳定。2014-2016年参加豫南稻区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

2 主要特征特性

2.1 农艺性状

豫农粳11号是常规香粳稻品种,全生育期150~157 d,叶绿色,主茎叶片数平均 18.7 叶,株高 99~100 cm,株型较紧凑,分蘖力强,茎秆粗壮;穗长 15.6~16.4 cm,有短芒;谷粒椭圆形,种皮浅黄色,籽粒具香味;每667 m2有效穗数 21.6~22.3 万,每穗总粒数 143.5~153.5 粒,实粒数 118.3~132.1 粒,结实率 79.3%~86.0%,千粒重 23.6~25.5 g。该品种具有香味,口感食味佳,抗倒性好。

2.2 产量表现

2014年参加豫南粳稻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产量8 250.0 kg/hm2,较对照郑稻 18 号增产 6.90%,达极显著水平;2015 年续试,平均产量 9 658.0 kg/hm2,较对照9优418增产2.00%。2016年参加豫南粳稻品种生产试验,平均产量9 172.0 kg/hm2,较对照9优418增产5.46%。

2.3 稻米品质

2015年经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武汉)检测,豫农粳11号出糙率 85.3%、精米率 76.7%、整精米率 68.8%、粒长 5.2 mm、长宽比 1.9、垩白粒率13%、垩白度3.8%、直链淀粉含量15.0%、胶稠度70 mm、碱消值 6.7 级、透明度 1 级、水分含量 14.0%、气味香。2016年经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武汉)检测,出糙率84.7%、精米率75.8%、整精米率65.7%、粒长 4.6 mm、长宽比 1.7、垩白粒率 23%、垩白度 5.5%、直链淀粉含量 14.0%、胶稠度 60 mm、碱消值7.0 级、透明度 1 级、水分含量 13.7%、气味香。

2.4 抗病性

2014年经江苏省农科院植保所对稻瘟病、纹枯病和白叶枯病田间接种鉴定,豫农粳11号中感稻瘟病,感纹枯病,对白叶枯病代表菌株JS49-6和PX079抗性表现为3级,对浙173和KS-6-6抗性表现为5级。2015年经江苏省农科院植保所对稻瘟病、纹枯病和白叶枯病田间接种鉴定,豫农粳11稻瘟病综合抗性指数为5.25,感纹枯病,对白叶枯病代表菌株浙173、PX079和JS49-6抗性表现均为3级,对KS-6-6抗性表现均为5级。

3 栽培技术要点

3.1 适期播种,培育壮秧

豫南播期为5月中上旬,播种量30~32 kg/667 m2,秧龄 30~35 d,移栽前 5 d 施“送嫁肥”5 kg/667 m2,培育适龄多蘖壮秧。

3.2 适时移栽,合理密植

6月上旬移栽,肥水较好、早插田块栽插株行距为13.3 cm×30.0 cm,每丛 3~5 苗;麦茬晚插和肥力较差的田块适度密植,株行距 13.3 cm×28.0 cm,每丛 4~6 苗。移栽时要求浅插、匀插。

3.3 大田水肥管理

提倡配方施肥,促苗早发稳长,施足基肥,掌握“前重、中控、后补”的施肥原则。大田总氮量控制在20 kg/667 m2左右,多元素平衡使用。氮素基蘖肥与穗粒肥比例以7∶3为宜,磷肥作底肥一次性施用,孕穗期适当施用钾肥。科学灌水,坚持浅水栽秧、寸水活棵、薄水分蘖、深水抽穗扬花,分蘖后期穗数达80%时晒田抑制无效分蘖,灌浆成熟期干湿交替,切忌后期断水过早。

3.4 病虫害防治

重点做好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二化螟以及纹枯病、稻瘟病、稻曲病等病虫害的防治。纹枯病和稻瘟病重发区慎用。

猜你喜欢
香稻精米株型
中国香稻不育系育种进展
Bna-novel-miR36421调节拟南芥株型和花器官发育的功能验证
碾米加工技术对长粒型优质籼稻整精米率的影响
QTL-Seq定位粳稻整精米率QTL
不同播期、收获期和储存期对优质长粒籼稻整精米率的影响
孝感香稻产业化发展现状及对策
碾磨品质对籼稻食味品质的影响
多肉植物侧芽怎么处理
玉米株型和幅宽对套作大豆产量的影响
不同施氮条件下不同株型水稻根系形态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