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香型香稻新品种冀香粳2号的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

2019-01-06 22:37孟令启薛志忠郑振宇
中国稻米 2019年1期
关键词:香稻水层稻瘟病

孟令启 薛志忠 郑振宇

(1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滨海农业研究所/唐山市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北唐山063299;第一作者:bhsyzs@sohu.com)

香稻是栽培稻的特殊类型,以其香气馥郁、米饭芬芳及较高的营养价值而深受人们喜爱。香稻糙米的果皮、种皮、糊粉层及植物营养器官内存在着香气化合物2-乙酰-1-吡咯啉,在水稻生长期及稻米蒸煮过程中可散发出特殊的香气。随着农业结构调整进程加快、农业供给侧改革的深入,香稻市场前景会更加广阔。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滨海农业研究所于2002年开始香稻品种的选育工作,经过十几年努力,终于育成了河北省首个香稻品种——冀香粳2号。该品种2017年4月通过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冀审稻20170001),在2015年全国优良食味粳稻品评中荣获二等奖。

1 选育经过

2002年开始广泛引进香稻种质资源,对特征特性、抗性、品质等性状进行鉴定,筛选适宜优良香稻种质资源。2004年根据亲本优势互补的原则,以河北省主栽品种垦育16为母本,与香稻品种京香636进行有性杂交,F2~F6代对熟期、香气、株高等性状及大田自然抗性进行严格选择,2011年获得一个株型优良、香气浓郁、整齐一致的株系,2012年进行所内品系比较试验并进行稻瘟病抗性基因检测,2014-2015年参加河北省水稻区域试验,2016年参加河北省水稻生产试验。2013年起在唐山周边地区示范推广。

2 主要特征特性

2.1 农艺性状

冀香粳2号属常规晚熟浓香型粳稻品种,全生育期175 d左右,株高118 cm左右,平均穗长17.9 cm,每穗粒数129粒左右,结实率 90.3%,千粒重28.1 g。叶色浓绿,叶片内卷、直立上冲,分蘖力中等,灌浆速度快,活棵成熟,不早衰,植株及大米有浓郁茉莉花香。

2.2 产量表现

2014年参加河北省水稻区域试验,平均产量为10 311.0 kg/hm2,较对照垦育 38 增产 3.3%;2015 年续试,平均产量为10 549.5 kg/hm2,较对照垦育38增产3.5%。2016年参加河北省水稻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10 053.0 kg/hm2,较对照垦育 38 增产 3.3%。

2.3 抗性

据天津市农科院植保所人工接种鉴定,其稻瘟病综合抗性指数 2014、2015 年分别为 5.4、4.5,穗瘟损失率最高级5级,中感稻瘟病;抗条纹叶枯病。

2.4 品质

据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武汉)检测,冀香粳2号糙米率83.0%,精米率73.6%,整精米率70.0%,垩白粒率 34%,垩白度 6.2%,透明度 1 级,碱消值7级,胶稠度72 mm,直链淀粉含量17.2%。冀香粳2号具有较五常稻花香、隆优619等品种更加浓郁的香味,食味佳,既可单独食用,又可与其他品种搭配制作配方米。

2.5 适宜区域

适宜在河北省长城以南地区作一季稻种植。

3 栽培技术要点

3.1 适期播种

播种前对种子严格消毒,用25%氰烯菌酯悬浮剂3 000~4 000倍液浸种96 h,预防恶苗病等种传病害。一般4月15日前播种,规格580 mm×280 mm的秧盘每盘播干种125 g左右,出苗后适时通风炼苗,秧龄30~35 d。

3.2 适期插秧

5月中旬机插秧,行株距30 cm×12 cm,每丛插4~5苗,做到不缺苗,不断丛,保证插秧质量。

3.3 合理施肥

均衡施肥,一般每hm2施控释肥(N、P、K分别占25%、9%和 11%)600 kg、硫酸锌 37.5 kg,水耙地前作底肥均匀施入。追肥2次,第1次追肥在插后7~10 d,每hm2施尿素112.5 kg左右,第2次追肥与第1次相隔7 d,每 hm2施尿素 150.0 kg左右。

3.4 水层管理

全生育期采用浅水灌溉。插秧至分蘖前期保持3~4 cm水层,分蘖后期够蘖晾田,增强抗倒伏能力;孕穗至开花期保持3~5 cm水层;灌浆期间歇灌溉;收割前10 d左右断水。

3.5 病虫害防治

6月下旬、7月下旬,用18%杀虫双或15%虫挫防治第一、二代二化螟;破口前5~7 d用10%己唑醇防治稻曲病;同时注意稻瘟病的防治,在水稻破口、齐穗期用75%三环唑或40%稻瘟灵等药剂进行防治。

猜你喜欢
香稻水层稻瘟病
水稻已克隆抗稻瘟病基因的研究与应用
中国香稻不育系育种进展
基于Meta-QTL和RNA-seq的整合分析挖掘水稻抗稻瘟病候选基因
马唐种子萌发及幼苗建成对不同环境因子的响应
长江口邻近水域仔稚鱼分层群聚特征分析
水稻稻瘟病的发病原因及综合防治策略阐述
稻瘟病抗性基因对安徽省稻瘟病菌种群抗性的影响
孝感香稻产业化发展现状及对策
巴拉素煤矿井筒水文地质条件分析
昌黎海湾扇贝养殖区龙须菜养殖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