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钩端螺旋体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及防控

2019-01-06 02:15刘影
现代畜牧科技 2019年12期
关键词:病理变化流行病学临床症状

刘影

摘要:猪钩端螺旋体病也称为猪细螺旋体病,是由于感染钩端螺旋体而发生的一种传染病,属于人畜共患病,任何品种、不同性别、各个年龄的猪都能够感染,其中仔猪比较容易发病。该病的流行呈明显的季节性,通常在气候炎热的6~9月发生。该病会导致繁殖母猪不孕、流产、分娩率降低以及产出死胎、弱仔;育肥猪慢性感染时会造成增重缓慢,饲料报酬下降;仔猪患病后生长停滞,往往变成僵猪,且病死率也非常高,严重危害养猪业发展。

关键词:猪;钩端螺旋体病;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治疗;免疫预防

中图分类号:S858.28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9737(2019)12-0086-02

1 流行病学

1.1 病原

多种钩端螺旋体都能够引起发病,在我国已经发现的致病性钩端螺旋体共有19个血清群,74个血清型。由于不同血清型的钩端螺旋体之间具有部分交互免疫,加之感染病原的数量、毒力不同,在多种因素影响下,感染动物会表现出多种多样的临床症状,呈现轻重缓急,交替出现相对稳定和流行暴发。

1.2 易感动物

很多动物都能够感染病原,如温血动物能够自然感染,爬行动物、节肢动物以及两栖动物等也能够自然感染,其中猪、牛、羊最容易感染发病。另外,任何品种、不同性别、各个年龄的猪都能够感染,其中仔猪比较容易出现发病。

1.3 传播途径

该病主要通过消化道和皮肤、黏膜损伤感染,并经由带菌猪、带菌老鼠进行传播,还可经由吸血昆虫、人工授精、交配进行传播。

2 临床症状

该病具有2~20天的潜伏期,感染率高,但发病率低,往往呈隐性感染。急性黄疸型通常是成年猪易发,病死率高;急性型病程持续时间短,快速死亡,但病死率低;亚急性型、慢性型通常是仔猪断奶前后易发,往往呈地方性流行暴发,病程持续时间长短不等,病死率为30%~40%。

病猪主要表现出精神萎靡,大部分体温、食欲基本正常,有些食欲不振或者完全废绝,体温升高至39~40℃。皮肤苍白,眼结膜发生黄染,伴有便秘,排出干燥的深褐色粪便,呈羊粪状,排出茶褐色的尿液。少数病猪的皮肤发生明显的黄染,眼睑持续水肿。病死猪可见头部、耳根处皮肤发黄。

3 病理变化

3.1 剖检变化

病死猪腹下、四肢下部的皮肤发绀或者存在瘀斑。颌下淋巴结、腹股沟淋巴结发生肿大,呈灰白色髓样。胸腔和心包内存在轻度浑浊的黄色积液。肝脏呈土黄色,发生肿大,质地变脆,胆囊也发生肿大。整个心脏触感柔软但弹性消失,血液呈酱油色,且质地稀薄。肺脏出现淤血、水肿,表面存在大量的针点状出血点,切面有混杂气泡的液体流出。脾脏存在紫黑色的梗死灶。肾脏发生肿大,存在小斑点状的白色病灶。肠以及肠系膜发生充血。

3.2 病理组织学变化

肺泡内含有大量的浆液性渗出液,间质明显扩张,細支气管四周存在节状细胞簇集,肺泡壁上皮细胞内存在增殖型菌体。急性型病猪脑部的毛细血管发生充血、扩张,胶质细胞出现结节性和弥漫性增殖。慢性病猪可见血管壁和血管四周有浸润细胞聚积,导致血管变成鞘状,且小血管四周、出血位置以及水肿、坏死处都存在病原体。肝实质发生灶状坏死和浸润有白细胞,并形成伪肉芽肿。在坏死组织的中心处存在细胞核碎片、崩解的病原体碎片以及少许嗜酸性白细胞。肝细胞索出现退行性变化,细胞发生肿胀,并伴有脂肪变性和颗粒变性。急性病猪的肝脏坏死处存在较多的病原体,而慢性病猪只有很少病原体。脾脏和淋巴结发生弥散性出血,滤泡坏死,且网状内皮细胞大量增生,部分脾髓质出现凝固性坏死。肾小球内皮和肾小管上皮细胞都发生变性、坏死,肾小管和肾小球囊扩张,管腔内存在渗出物。肠黏膜发生充血,黏膜脱落后会露出溃疡,肌层发生水肿,其中含有病原体。

4 防控措施

4.1 隔离、消毒

发现病猪后要立即隔离,同时对整个猪场和所有圈舍进行全面消毒,常使用2%氢氧化钠溶液进行消毒,每3天1次。要清除舍内淤泥、污水,清除粪尿、污物等,并采取集中焚烧或者发酵处理。同时,还要对病猪污染的用具、饲料进行清洗、消毒。对患病母猪流产的仔猪要进行消毒、深埋。另外,消除各种排菌、带菌的动物,加强灭鼠,猪场禁止养犬、猫,不允许其他畜禽、外来车辆以及人员进入。

4.2 药物治疗

4.2.1 西药治疗

按病猪每千克饲料内添加4 g土霉素粉,混合均匀后饲喂,连续使用3~5天。以体重为70 kg的病猪为例,每头使用10 mL安痛定、2 g阿莫西林、3 mL樟脑磺酸钠、10 mL维生素C,混合均匀后一次性肌肉注射,每天注射2次,连续使用3~4天。采取以上治疗,病情可得到有效控制。

4.2.2 中药治疗

常用甘露消毒饮,即取15 g黄芩、15 g连翘、12 g藿香、20 g茵陈、12 g木通、15 g石菖蒲、12 g川贝母、4 g薄荷、8 g射干、10 g豆蔻、10 g滑石,加水煎煮,待温度适宜后给病猪灌服,每天1剂,分成2次使用,连续使用3~5天。

方中黄芩能够清热燥湿;连翘能够清热解毒;藿香、豆蔻、石菖蒲能够芳香化浊、行气醒脾;木通、茵陈、滑石能够清热利湿。黄芩、连翘清热解毒于上;茵陈、木通、滑石清热渗湿于下,上清下渗可分消其势;射干、川贝母能够清热解毒、清肺化痰、清咽散结;薄荷辛凉清透,能够促使湿热之邪从表而散。以上药物同时使用,能够清热且不碍湿,渗湿但不伤阴,使湿祛热清毒散,调和气机,诸症自解。

4.3 免疫预防

在常发该病的地区,猪群要适时接种2次猪钩端螺旋体多价菌苗,间隔1周,采取皮下注射或者肌内注射,一般体重低于15 kg的猪每只用量为3 mL,体重为15~40 kg的猪,每只用量为5 mL,体重40 kg以上的猪,每只用量为8~10 mL,免疫期在1年左右。接种顺序依次为:健康猪、假定健康猪、病猪。

4.4 加强检查

在有效预防养猪过程中出现发病或者发生隐性感染的同时,还要定期对可疑猪群进行随机采尿抽检,如有需要可急宰发热生猪,且宰前无菌取前腔静脉血进行检查。病料通过差速离心集菌法进行离心沉淀,制成悬滴标本后放于暗视野显微镜下观察是否存在运动性的钩端螺旋体。

收稿日期:2019-09-17

猜你喜欢
病理变化流行病学临床症状
小儿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预防分析
斯诺医生——流行病学调查基本方法创立者
健康体检常见慢性病及指标异常流行病学分析
细菌性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非洲猪瘟产生的原因及防控措施
恙虫病60例临床分析
丙种球蛋白无反应性川崎病药物治疗临床分析
新药:舒心降酯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