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段数学创新教学的有效性

2019-01-06 06:38陈刚
新一代 2019年21期
关键词:小学低段有效性创新

陈刚

摘 要:小学低段教学相比较其它阶段,在学生性格、知识基础等一些方面具有相当的教学难度。小学数学知识较为枯燥,和学生好动的性格不匹配,但是课堂效率却又非常关键。因此要创新小学低段课堂,改变学生过分依赖教师的情况,并根据教学计划,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时间,完成个性化学习和共同提升。本文笔者围绕小学低段学生的特点,以及数学内容特征,通过提出创新教学办法,真正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夯实基础,培养数学学习兴趣。

关键词:小学低段;数学;创新;教学;有效性

一、丰富课堂教学环节,引入游戏教学

小学低段学生在心智上还需要一定的过渡,从幼儿园的幼稚,到小学阶段的“有序”,需要通过一些方式来实现顺利的转变。幼儿阶段,学生学习主要通过游戏和活动区域的方式,因此小学低段数学教学也可以采用同样的形式,将更多的游戏内容引入到数学课堂之中。这也是改变数学枯燥性的一个重要举措,可以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培养学习兴趣。还能提高学生的理解力,使学生学得更快,记得更牢。例如学习“加減法”时,教师可以随手抓一些小木棍在手里,然后分别分给三个同学,这三个同学需要数清楚自己手中的木棍,然后推测教师手中原来有多少根。之后,教师再从教室的一端开始,先给第一位同学几根,然后让这位同学回答自己手中还剩几根,然后再取回来。可以随机提问学生,让学生再快问快答中完成简单加减法的计算。这样学生不仅能轻松完成学习目标,而且可以充分体验的学习的乐趣。

二、采用小组学习模式,促进师生互动

严格来说,小组合作模式已经不是“新”的教学手段,在传统教学中也常常被使用。但是评价其效果,并不理想。因此,创新式的小组教学必须要被开发,要将更多的自主权给予学生,而不是依然处于过分依赖教师的心理状态下。“众人拾柴火焰高”,小组教学的优势已经不需要过分赘述,需要注意的是如何组织高效的小组教学。

首先小组教学必须要注意分组,不能图便利而按照教室内的座位简单分组,这样小组成员之间容易出现“面面相觑”、“不知所措”的情况,效率较低。小组成员中必须有“领头羊”,这样才能活跃起讨论的气氛,将学生凝聚在一起;小组讨论的主题要合适,因为低段小学生在语言表达能力方面还在完善,所以一些逻辑性很强的问题还是比较难讨论出结果的,反而会浪费课堂时间。所以问题必须是简单的、是经过一两步思考就能够分析得到的。因此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控制时间。因为小学低段数学小组合作的问题较为简单,所以时间控制地少一些,一般3~4分钟即可,再多,学生会出现吵闹的情况;最后,要注意对小组实施奖励,分发一些小礼物。比如糖果,或者是教师自己制作的小红花、小星星等。而暂时落后的小组要给予鼓励,只要是顺利完成的任务的小组都可以根据时间快慢得到相应数量的奖品。小组学习能有效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给学生更大的成长舞台和思考空间,是推动数学学习的有力举措。

三、重构数学教学材料,提高解决问题能力

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数学综合素养的重要体现,在小学低段教学中,学生往往因为问题理解不深入、认识不透彻、缺乏直观到抽象的思维过渡能力,对一些问题都感觉到“头疼”。常见的教学状况:学生在完成完整的例题学习后,在遇到类似的问题时,却还是容易犯错,甚至是毫无思路。因此小学低段数学有效性的提高,必须要重构“材料”,帮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而不是“模式”。

采用“数学图示”转化方式,数学家斯蒂恩说过,如果一个特定的问题可以被转换成一个图像,那么就整体把握了这个问题。因此在低段教学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培养学生这种能力,将数学问题转变成图画的形式,更清晰地表达数学问题和已知的条件,发现数学逻辑关系,找到问题解决的突破口。例如“在一次秋游中,一年级一班的学生排成了一队,小丽说‘我在队伍中排第十,小玉说‘我排15,那么小丽和小玉之间相差几个人?”这样的问题,学生一般会采用数数的方式,从“11数到15”,但是不够形象,重要的是容易出错。这是教师可以提示学生用画圆圈或是写数字的方式来代表人,很快就能够数出答案。这样利用图形的形象表达,大大提高了学生对数学材料的理解能力,并且能逐渐培养其形象思维,有利于更多问题的解决;还可以采用“表格图示”的方法,将数量之间的联系用表格形象地表达出来。

四、增加数学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学习数学知识所要解决的问题,从来都不是教材中的问题,而更多的是生活中,是工作中的问题。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与其延申出来的多门学科都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因此学习数学重点不在于记忆多少知识,而是能够培养数学思维,真正解决多种问题。在数学课堂上,多一些精心设计的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更好理解知识的同时,培养利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意识。例如在学习“三角形”性质时,为了让学生明白为什么三角形是最稳定的图形,可以让学生分别用“活动棒”进行演示,发现长方形可以移动变为四边形,很容易“趴下”,而三角形则很难“乱动”,很简单地得出“三角形是最稳定图形”这个结论。

总结:

小学低段数学创新教学,不仅要改善学生学习的思维模式,更要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重点提高理解力、动手力和合作能力。小学阶段学生的基础影响不大,教师更要平等教学,实现学生能力的共同提高。

参考文献:

[1]赵菊花.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有效性提高探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8(15).

[2]武雁.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探讨[J].大东方,2015(9):190-190.

猜你喜欢
小学低段有效性创新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制造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实现
提高家庭作业有效性的理论思考
试论体育教学中语言的巧妙运用
敢“问”路在何方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