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刺法治疗偏头痛50例临床观察

2019-01-07 03:49王瑞峰
中国民间疗法 2019年6期
关键词:风池合谷针尖

王瑞峰

[山西省阳泉市阳泉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第三医院,山西 阳泉045000]

偏头痛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是以反复发作的单侧或双侧头痛为临床特征的神经-血管功能障碍性疾病,发作时伴有恶心、呕吐及畏光等症状,间歇期一切正常。中医称本病为“偏头痛”,又称“偏头风”,归属于“头痛”范畴。青春期发病最多,女性多于男性。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公布的“中国头痛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中国内地人群中,原发性头痛发病率为23.8%,近1/4中国人遭受头痛困扰。其中,最常见的偏头痛发病率为9.3%。同时本病易反复发作,迁延难愈,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针灸治疗头痛疗效显著,对某些头痛能达到治愈的目的。笔者以透刺法为主治疗偏头痛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5月阳泉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第三医院门诊及住院的偏头痛患者50例,男15例,女35例;年龄18~70岁;病程最短5 d,最长10余年。患者均无心脑血管疾病并能配合接受针灸治疗。

1.2 诊断标准 偏头痛具有以下至少2项特征:单侧性;搏动性;活动被强烈抑制,至少不敢活动;活动后头痛加重。发作期间有下列症状之一:恶心或呕吐;畏光或畏声[1]。病史和体格检查中不具有器质性疾病存在。

1.3 排除标准 有高血压病、颈椎病,枕大神经、颞颌关节疾病,精神疾病、中风及其他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者;有心、脑、肾等多脏器疾病者;不能配合治疗者;孕妇及哺乳期女性;近1个月服用预防偏头痛的药物者。

2 治疗方法

50例患者均采用透刺法治疗。主穴取悬颅、率谷,配穴取风池、合谷、外关、列缺[2]。肝阳上亢型,加行间、足窍阴;肾虚型,加百会、命门、关元、足三里;气血两虚型,加足三里、脾俞、气海、百会;血瘀型,加四神聪、太冲、膈俞、印堂;痰浊型,加丰隆、阴陵泉、中脘、足三里。75%酒精棉球消毒局部,采用0.3 mm×40 mm不锈钢毫针。针刺悬颅、率谷时,行平刺法,使针尖与头皮成15°角快速刺入皮下,当针尖到达帽状腱膜下层时,使针尖与头皮平行,并使针尖朝向疼痛部位(阿是穴);缓缓刺入,并行补泻手法,询问患者针感,以针感散射到整个颞部为佳。针刺风池时,针尖朝向鼻尖方向,平补平泻,不提插。针刺风池时应严格注意针刺的方向和深浅,防止伤及延髓。针刺合谷和外关时垂直进针,平补平泻法得气。列缺向肘方向平刺。每次30 min,每10 min行针1次,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2 d,治疗2个疗程后评定疗效。

3 疗效观察

3.1 疗效评定标准 治愈:头痛完全消失,其他兼证消失,随访半年未复发;好转:头痛明显减轻,其他兼证改善,发作次数减少;无效:头痛程度、发作次数无明显改善。

3.2 结果 50例患者治疗2个疗程后,治愈40例,好转4例,无效6例。治愈率达80.0%。

4 典型病例

患者,男,45岁,2015年3月4日初诊。主诉:偏头痛3个月余,加重2 d。发病前因工作过度紧张和劳累,出现左侧偏头痛,疼痛剧烈,从一侧局部逐渐扩展至半头部到整个头部。呈搏动性,伴畏食、恶心、呕吐、畏光、畏声。发作持续时间6 h,头痛可因活动或摇动颈部而加重,睡眠后症状减轻。口服止痛药(具体药物不详)头痛减轻,消退约2 d后常有疲劳、倦怠、烦躁、注意力不集中、不愉快感等症状。后头痛经常发作,头痛次数每个月发作3~5次,发作时严重影响工作。此次患者因工作压力大,工作时间长,出现两侧头痛,伴畏光、畏声,恶心。轻微活动头部则疼痛加重,不能正常工作,经休息症状未明显减轻,遂来我处就诊。刻下症:患者精神差,头痛目眩,双侧颞部疼痛,心烦易怒,夜眠不安,口苦,面红目赤,舌红苔薄黄,脉弦数。诊断为偏头痛(肝阳上亢型),予以针灸治疗。处方:丝竹空透率谷、悬颅、风池、合谷、外关、列缺、行间、足窍阴,圴为双侧取穴,每10 min行针1次,每次30 min。经上述透刺法治疗1次后,患者精神明显好转,头痛症状减轻,感觉头脑轻松。治疗5次后,疼痛消失,巩固治疗共10次,随访半年未发作。

5 讨论

偏头痛属于中医“头风”“头痛”等范畴。《素问·脉要精微论》中指出:“头者精明之府。”明·张介宾注解:“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升于头。”并认为“头为诸阳之会”,手阳之阳皆会于头。外感头痛多因风、寒、湿、热等外邪上扰清空,壅滞经络,络脉不通而致,内伤头痛多因情志失调、饮食不节、劳倦、体虚久病及先天不足等导致。据经脉在头部的循行路线,痛在两侧者多与少阳经有关[3]。本方以局部取穴为主(腧穴所在,主治所在),远部取穴为辅(经脉所通,主治所及)。悬颅为手足少阳,手阳明之会,《针灸聚英》所载《百症赋》云:“悬颅、颌厌之中,偏头痛止。”率谷为足少阳、足太阳之会,《玉龙歌》云:“偏下头风痛难医,丝竹金针亦可施,沿皮向后透率谷,一针两穴世间稀。”风池为手足少阳、阳维之会,为治疗头痛要穴。头为诸阳为会,取足少阳胆经腧穴悬颅、率谷、风池以疏通少阳经气,调节阴阳平衡,配合远端取穴调畅气血,疏通经络。合谷为手阳明经原穴,并为“四总穴”,具有安神镇静止痛作用。合谷、列缺两穴,原络相配,是治疗头痛要穴。外关为手少阳三焦经络穴,八脉交会穴,外关与阳维相连,通目锐眦,针刺以疏通少阳经络。

透刺法是采用不同方向、角度和深度,以同一针作用于两个或多个穴位治疗疾病的一种针刺方法。该法可加强通经接气,增强针刺强度,并可加强两经之间的联系,沟通经脉间经气,使两经经气得以协调[4]。透刺法调整经络气血,融皮针与透刺为一体,所以疗效倍增。透刺法除可增强疗效外,尚有精简用穴,避免多穴多针,减少患者痛苦的优点,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风池合谷针尖
缝衣针
纳米级针尖制备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
三种经典题型带你玩转勾股定理
图解常见病刮痧疗法(十八)
图解常见病刮痧疗法(十五)
针尖和笔尖
写小诗
墨风池诗词选
合谷三阴交合用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