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腔良性多囊性病变的CT、MRI诊断分析

2019-01-07 08:29张译文李晶华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21期
关键词:畸胎瘤性病变符合率

张译文 李晶华

(抚顺市中心医院放疗科,辽宁 抚顺 113006)

术前明确诊断出女性盆腔良性囊性病变的病理来源,对于手术方式的选择十分重要。本研究旨在分析CT、MRI对盆腔良性多囊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收集2016年4月至2017年10月44例盆腔良性多囊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均经手术病理证实,均为女性,年龄28~75岁,平均(55.27±8.36)岁,手术病理检出病灶共82个,其中子宫内膜异位症31个,黏液性囊腺瘤23个、输卵管积液13个、畸胎瘤7个、淋巴管瘤4个、黄体囊肿伴出血4个。

1.2 方法:使用GEDiscovery750HDCT机,检查过程中嘱患者注意屏气,先行常规平扫,参数设置:层厚5 mm,螺距1.5;然后行灌注扫描,使用优维显(300 mgI/mL)80~100 mL,采用高压注射器以流速4 mL/s经肘前静脉快速团注,60 s后进行扫描,参数设置:层厚3 mm,重建层厚8 mm。将采集的原始数据传至AdvantageWorkstation3.5后处理工作站,进行多平面重建。使用SiememsSkyra3.0TMR扫描仪和体部相控阵线圈,距阵256×224,扫描序列及参数:横轴位T1WI序列:TR605 ms、TE13.5 ms、层厚3 mm、层间距0.5 mm,FOV320 mm×224 mm;横轴位T2WI抑脂序列:TR4309 ms、TE68.6 ms、层厚3 mm、层间距0.5 mm,FOV320 mm×224 mm;冠状位T2WI抑脂序列:TR4309 ms、TE68.6 ms、层厚3 mm、层间距0.5 mm。然后进行增强扫描,注射钆喷替酸葡甲胺0.1 mmol/kg体质量与生理盐水20 mL,成像时间40 s。

2 结 果

2.1 CT诊断结果:CT检出75个病灶,检出率为91.5%(75/82),漏诊率为8.5%(6/82),包括黏液性囊腺瘤2个、畸胎瘤3个、淋巴管瘤1个。75个病灶中病灶部位与手术病理一致有73个,符合率为97.3%(73/75),诊断结果与手术病理相符有71个,符合率为94.7%(71/75)。

2.2 MRI诊断结果:MRI检出80个病灶,检出率为97.6%(80/82),漏诊率为2.4%(2/82),均为畸胎瘤。80个病灶中病灶部位与手术病理一致有80个,符合率为100.0%(80/80),诊断结果与手术病理相符有78个,符合率为97.5%(78/80)。

3 讨 论

女性盆腔良性囊性病变包括卵巢良性囊性病变、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盆腔炎性囊肿病变、肠道及其系膜囊肿及其他盆腔良性囊肿病变,而在临床上,女性盆腔良性囊性病变多数起源于卵巢,可发生于任何年龄阶段,患者一般无典型的临床症状[1]。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多数为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临床上相近80%的患者为单侧卵巢受累,很少为双侧卵巢受累[2]。此外,也有部分患者为腹腔子宫内膜异位囊肿,临床上大约有5%的患者为胃肠道受累[3]。常规CT可显示肿瘤的形态学特征,肿瘤内部及周围新生血管的结构、功能发生改变,故通过CT灌注成像能够反映病灶的血流灌注状态,有助于良恶性病灶的鉴别[4-9]。MRI是无创的放射性诊断技术,具有良好的软组织对比,能多平面、多方位地显示病变,近年被广泛应用于全身器官的检查。本研究结果显示,手术病理检出病灶共82个,CT检出75个病灶,检出率为91.5%(75/82),漏诊率为8.5%(6/82),其中2个黏液性囊腺瘤、3个畸胎瘤、1个淋巴管瘤漏诊;在诊断病灶部位,CT与手术病理的符合率为97.3%(73/75),诊断结果与手术病理的符合率为94.7%(71/75)。而MRI检出80个病灶,检出率为97.6%(80/82),2例畸胎瘤漏诊。在诊断病灶部位,MRI与手术病理的符合率为100.0%(80/80),诊断结果与手术病理的符合率为97.5%(78/80)。可见,CT与MRI对盆腔良性多囊性病变均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临床应用价值高。

猜你喜欢
畸胎瘤性病变符合率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继发囊性病变的影像特征分析
什么是畸胎瘤?
颈部囊性病变的多排螺旋CT和MRI影像学特征对比研究
Beta-blocker therapy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renal dysfunction and heart failure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诊断乳腺良恶性肿瘤中的应用价值
探讨螺旋CT 和磁共振(MRI)在肝脏囊性病变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经会阴实时三维超声在会阴区囊实性病变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备孕查出畸胎瘤 是怀了怪胎吗
备孕查出畸胎瘤,是怀了“怪胎”吗
多层螺旋CT与MRI在肝脏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