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化管理对肝病科手卫生执行情况的影响研究

2019-01-07 08:29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21期
关键词:将手肝病规范化

肖 晶

(吉林省汪清县中医院,吉林 汪清 133200)

肝病科作为整个医院体系中的重点科室,其所收治的患者大多患有传染性疾病。传染病因有传播特质,因而对机体健康造成了严重危害,而且还可能会感染到医护人员及其他患者。针对肝病科医护人员而言,其在开展治疗与护理工作时,大多需要用手操作或处理,经手直、间接传播疾病,相比空气传播,更具传播性与危险性[1]。因此,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将医护人员手卫生工作做好,乃是对医院感染施加有效预防与控制的重要内容与核心环节。本科室自2016年以来,实施了规范化管理措施,医护人员手卫生执行情况得到明显提高,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医师4名、护士14名及工勤人员4名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其中,护士均女性,年龄20~44岁,平均(30.3±7.4)岁;护龄1~19年,平均(8.5±3.1)年;中专4人,大专7人,本科及以上3人;护师1名,主管护师2名,护士11名。医师中,男性3名,女1名,年龄区间27~51岁,平均(40.4±13.4)岁。工勤人员均女性,年龄30~47岁,平均(38.1±9.2)岁。

1.2 方法:为最大程度提升手卫生规范性,科室从2016年开始实施规范化管理,内容为:①全员进行培训。在开展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培训时,将手卫生工作作为其重点内容,根据医院运作实际,有针对性与目的性的修订医院卫生管理制度,组织全科内的全部医护人员、工勤人员等,进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中相关内容的学习,另外,还可以将手卫生当作考试、考核的重点内容,以此增强医护人员的重视度。在科室内定期组织开展手卫生宣传活动周,把手卫生知识已有奖问答、视频及展板等形式实施系统化宣传,内容包含洗手的重要性、洗手方法、消毒方法等,另外还有各岗位人员手卫生知识要求及注意事项等。将七步洗手法制作成光盘,发放给医护及工勤人员,并根据实际需要作示范性讲解。积极组织科室人员现场操作演练,使之树立手卫生新概念。②完善洗手设施。将印有科学洗手方法的宣传板挂于科室水池旁,以此来时刻的提醒医务人员,使其能够自觉的洗手。另配置合理的、先进的洗手设施,增加能够快速、高质量洗手的消毒设备,另搭配清洁干燥擦手纸及无菌皂液等。将消毒剂配置于病房走廊、换药室及治疗室等地点,另在治疗车、护理车及病历车上同样进行配置。根据实际需要,酌情增加洗手池数量,对水龙头开关进行更换,以非手触式为宜。③构建完备的监督管理机制。将手卫生管理内容融入到医院日常化管理体系中,构建完善的、符合实际需要的手卫生监督管理机制,基于管理层面,达到提升思想认识的目的,实现手卫生管理工作的科学化与规范化。组建科室感染管理与监控小组,将其所具有的作用最大化发挥出来,针对院感科,需要根据实际需要,开展定期或不定期抽样监测,实时公布监测结果,将手卫生管理各项措施落实到实处,对于从中所发现的各种突出问题,及时进行分析,找出原因,制定解决对策,总结经验与教训。

1.3 观察指标:分别于管理前后对医护人员洗手情况及手卫生情况等进行比较。①手卫生情况知晓率。针对研究对象进行考核,根据科室实际情况,另与《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中相关要求相结合,制定与手卫生相关的考核内容,即自我防护知识、手消毒的指征、手清洗的指征及手卫生的概念等,共有问题30个,总分100分。②洗手情况,根据医护人员洗手时间达15 s的占比、实际洗手的规范性、手卫生消毒方法及手卫生后合格率等,开展综合性评价。其中通过监测医护人员手指带菌数,来评定手卫生监测的合格情况,如果细菌菌落数≤10 cfu/m2,即合格[2]。观察于实施前、实施后进行观察,分别观察50例次。

1.4 统计学方法:SPSS22.0对所得数据进行处理,卡方检验所得的计数资料,计量资料由t检验,若P<0.05,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实施前,医师洗手健康知识得分为分(80.34±6.83),护士(81.23±5.82)分,工勤人员(79.53±6.18)分,实施后分别为(93.42±6.01)分、(98.24±5.67)分、(90.23±6.40)分,实施前后比较,差异显著(t=9.40、10.82、8.31,均P<0.05)。实施前,洗手方法合格36人(72.0%),手卫生消毒合格33人(66.0%),洗手时间15 s为24人(48.0%),实施后,分别为36人(72.0%)、44人(88.0%)、45人(90.0%),实施前后比较,有显著差异(χ2=7.43、7.28、21.41、7.85,均P<0.05)。

3 讨 论

手作为医院病原菌传播的重要介质与途径,对于医护人员的手来讲,经常与患者接触,因而容易出现污染情况。经手传播往往会引发直接性或间接性感染,因而是诱发医院内感染常见传播方式。所以,在日常手卫生管理中,除了要做好消毒工作之外,还需做好监督工作,此乃有效控制与预防感染基础路径[3-4]。医院肝病科是一个对感染要求极为严格的科室,基于护理人员典型的职业特征,每日都要与各种感染性疾病患者接触,因此,提升肝病科手卫生执行率,显得格外重要与迫切[5-6]。为能切实提升科室医护人员手卫生合格率与执行率,从2016年以来,本科室开展了规范化管理工作,主要内容有改进监督管理机制、完善洗手设施及实行全员培训等,由最终结果得知,实施规范化管理后,医护人员相关洗手知识、手卫生消毒及监测合格率等,均有显著提升。规范化管理通过完善手卫生设施,来为医务人员提供更为优质的洗手条件,另外,在各洗手池、治疗车上等,均配置快速消毒剂,并每月对干手纸、手消毒剂及洗手液的使用量进行统计。完善监督机制,将医务人员手卫生监测结果挂钩于其经济利益,以此来提升他们自觉遵守意识。

综上所述,规范化管理能规范医护人员的手卫生行为,提升其手卫生意识,另外,还能完善监督管理制度及洗手措施,因而可能帮助医护人员养成良好的手卫生习惯,使患者能更加安全的就医。

猜你喜欢
将手肝病规范化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中医治疗
任何类型的咖啡都或能降低慢性肝病风险
冰块为什么会粘到手上?
GW7647对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治疗作用
谁“捆住”基层的手脚?——泛滥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胆汁酸代谢在慢性肝病中的研究进展
点播影院迎来规范化,4K HDR迎来普及之潮
价格认定的规范化之路
计岁的规范化与年谱编纂体例
一女子开车将手伸出车外 翻车后手臂被碾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