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膜后腹腔镜肾切除术对患者机体功能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2019-01-07 10:38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16期
关键词:筋膜腹膜肾脏

周 焱

(白城中心医院,吉林 白城 137000)

随着近年来腹腔镜技术的不断发展,及人体生理解剖结构相关研究的不断深入,腹腔镜下肾切除术在临床泌尿外科治疗过程中的应用范围正在不断的拓宽[1]。该项手术方式主要具有手术操作期间出血量较少,对患者机体造成的创伤程度轻,住院治疗时间较短,康复速度相对较快等几大基本优点,目前已经基本上取代了传统开放式手术[2]。本文研究采用腹膜后腹腔镜肾切除术对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以及对机体功能和免疫功能所造成的影响。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2015年9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就诊且需要接受肾切除治疗的76例,以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8例。对照组中男性23例,女性15例;肾脏疾病史1~17个月,平均(5.4±1.8)个月;左侧肾脏病变12例,右侧26例;年龄39~65岁,平均(46.9±5.3)岁;治疗组中男性24例,女性14例;肾脏疾病史1~15个月,平均(5.2±1.4)个月;左侧肾脏病变15例,右侧23例;年龄36~68岁,平均(46.5±5.1)岁。上述自然资料数据,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得数据可以进行科学比较分析。

1.2 方法:对照组实施常规开放式肾切除术治疗;治疗组实施腹膜后腹腔镜肾切除术治疗,在患者腋中线的髂脊上方2 cm左右的位置将皮肤及皮下筋膜的完全切开,切口的长度应该控制在1.0 cm左右,将规格为10 mm套管针置入,退出穿刺针芯。通过CO2建立气腹,压力水平控制在2.0~2.2 kPa,并将观察镜置入,从而建立后腹腔治疗系统。于患者腋前线肋缘下3 cm左右的位置和腋后线肋缘下3 cm左右的位置,再通过套管针做2个穿刺孔,并将操作钳置入,采用规格为5 mm套管针建立第三个穿刺孔。将腹膜外存在的脂肪组织完全推开,分离肾周筋膜、肾上腺,使肾脏的动脉与膈肌脚之间的走行方式呈V形镜像状态。采用直角钳对肾动脉进行分离,并以Hem-O-lock对其进行三重夹闭,随后实施离断处理;对肾静脉进行分离,采用Hem-O-lock对其进行试夹闭,对其充盈程度进行观察指标再采用Hem-O-lock实施两重夹闭,并进行离断处理。将肾周筋膜从后腹膜位置进行完全分离,同时还需要对肾脏前壁进行游离处理。利用超声刀切割肾周筋膜上极,从膈下对肾周筋膜及肾上腺进行游离处理,使肾脏上极内侧到肾门部分的组织能够完全分离,使肾脏完全游离之后放入到标本袋当中。随后对原有的切口进行适当的扩大处理,将标本袋与肾脏一并取出。留置引流管后关闭切口。

1.3 观察指标:①手术前后免疫功能指标的变化情况;②术后并发症;③手术操作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治疗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数据处理采用SPSS18.0软件,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并以(±s)表示,P<0.05表示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手术前后免疫功能指标的变化情况:对照组患者在术前CD4+水平为(45.91±6.35)%,CD8+水平为(25.16±5.47)%,手术后两项指标分别为(36.45±5.02)%和(29.75±3.20)%,术前术后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在术前CD4+水平为(45.13±5.86)%,CD8+水平为(24.73±4.09)%,手术后两项指标分别为(42.36±5.24)%和(26.61±2.75)%,术前术后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上述指标术前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术后并发症:治疗组患者术后并发症仅有1例(切口感染),发生率为2.6%,少于对照组的7例(其中血管损伤1例,切口感染3例,肠梗阻3例),发生率为18.4%(P<0.05)。

2.3 手术操作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治疗时间:对照组手术共操作(188.37±21.28)min,术后(3.22±0.46)d排气功能恢复,共住院治疗(11.48±3.51)d;治疗组手术共操作(124.60±15.38)min,术后(1.27±0.65)d排气功能恢复,共住院治疗(7.41±1.30)d。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目前全世界范围内,接受腹腔镜肾切除术治疗的患者比例呈现逐年增多的发展态势,该项手术的操作技术也随着相关领域研究的不断深入而逐渐的成熟,手术操作的手段也日趋多样化[3]。近年来在临床上较为常用的腹腔镜肾切除术方式主要包括经腹腔、经腹膜后、手助腹腔镜等三种入路形式,而实践证明,经腹膜后入路在实际治疗过程中对患者肠道功能所造成的影响是最小,本次研究中的治疗组术后均未出现肠梗阻症状,就可以充分说明这一问题,且相对而言泌尿科医师对人体腹膜后腔的生理解剖结构的熟悉程度更加理想[4]。

大多数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后,机体的免疫功能都会发生一定的改变,与手术操作所造成的创伤程度具有一定的关系,在细胞免疫抑制方面体现的尤为明显,这是由于T细胞对抗原产生诱导作用,有丝分裂原的增殖反应能力呈现应激性降低的发展趋势[5]。腹膜后腹腔镜肾切除术和传统开放手术产生一定的免疫抑制作用,但这种抑制作用具有可逆性的基本特点,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就能够逐步的恢复正常;同时,腹膜后腹腔镜肾切除术对免疫功能所产生的抑制程度更小,术后的恢复速度也相对较快[6]。

总之,采用腹膜后腹腔镜肾切除术对患者进行治疗,可以减少对机体功能及免疫功能的影响,缩短术后恢复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使治疗能够达到预期效果。

猜你喜欢
筋膜腹膜肾脏
保护肾脏从体检开始
人人享有肾脏健康
3种冠状病毒感染后的肾脏损伤研究概述
18F-FDG PET/CT联合CA125、HE4在诊断复发性卵巢癌及其腹膜转移预后评估的价值
筋膜枪的作用原理是什么
活血化瘀药对腹膜透析腹膜高转运患者结局的影响
山莨菪碱在腹膜透析治疗中的应用
筋膜枪,真的那么神奇吗
筋膜枪成“网红”消费品
“网红”筋膜枪有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