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患者凝血四项指标检验的临床意义

2019-01-07 10:38刘君茹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16期
关键词:凝血因子肝硬化肝脏

刘君茹

(锦州市中心医院,辽宁 锦州 121000)

肝脏是人体非常重要的器官,同时也是不同凝血抑制物和凝血因子的场所,在机体代谢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1]。一旦肝脏出现病变,就会对凝血因子合成产生影响,致使凝血功能难以维持正常的工作。而患有肝硬化疾病时,凝血功能也会发生相应变化。在筛选凝血因子时,凝血四项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是常见的检验方法。本文研究并分析检验凝血四项指标对肝硬化患者的临床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随机挑选我院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接收的56例肝硬化患者(观察组),同时择取同期来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正常者56例(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组对象男30例,女26例,患者年龄为35~78岁,平均年龄为(50.1±6.3)岁。经检验该组研究对象全部符合肝硬化判断标准。对照组男31例,女25例,年龄36~79岁,平均年龄为(51.5±5.8)岁。该组研究对象均无心、肝、肾等疾病,且均未服用任何药物。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对象的一般性资料,并无明显差异(P>0.05),可进行比较。

1.2 方法:所有研究对象均使用发过Stago血凝分析仪,并使用有效期内的试剂,采用凝固法进行检验。所有研究对象检测前均未服用抗凝剂与荣帅药物。在空腹平静的状态下抽取1.8 mL静脉血。抽取的静脉血使用真空负压管,并在试管中放入浓度为109 mmol/L构椽酸钠抗凝剂,充分混合后,采用转速为3000 r/min的速度离心操作10 min,以此获得血浆。所有研究对象的检验均由熟悉分析仪操作的同一检测师进行质控校准,严格依照规定操作,并确保在2 h内检测为PT、APTT、TT以及FIB。

1.3 评价指标:对比对照组与观察组研究对象的凝血四项指标,即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并进行对比分析。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处理所有数据,计数资料采用例数和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PT、APTT、TT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即观察组患者的PT为(21.75±3.52)s、APTT(50.38±7.49)s、TT(23.44±3.27)s,对照组研究对象的PT为(13.19±2.96)s、APTT(30.18±5.29)s、TT(14.19±2.83)s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患者的FIB要低于对照组,对照组研究对象的FIB为(2.54±0.42)g/L,观察组患者的FIB为(1.82±0.38)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人体结构中的各类代谢器官,肝脏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在肝脏内可合成不同类型的凝血因子,并且纤维蛋白的溶解物和原纤维溶物均可在肝脏中合成、灭活。依据肝脏的在人体中的作用,可依据工作状态来确定其在凝血系统中所产生的动态平衡、调节作用,以此确保凝血系统可维持完整性。观察临床可了解到,肝脏类疾病的发病率非常高,且某些疾病具有一定的传染性,部分疾病有着非常高的恶性程度。对于已确诊的肝脏疾病,临床多通过合理的措施,尽可能早期发现,早期控制,以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肝硬化属于慢性疾病。患病后,肝部主要表现出弥漫性纤维化假小叶与肝细胞。患者的临床症状主要为肝功能不全、贫血、门静脉高压或凝血障碍等。

血液凝固期间,凝血因子的各类蛋白质均需参与凝血过程。一旦血管出血,在外部条件的刺激下与血小板粘连,补塞血管的出血口[2]。而凝血因子的灭活性非常快。这时就需要肝脏能够及时的合成新的凝血因子,以此补充消亡的凝血因子。当前,临床中研究比较常见的凝血因子有14个,而通过肝脏合成的凝血因子有12个,唯有凝血因子Ⅲ与Ⅳ合成并没有肝脏参与。可见,如果肝脏出现问题,那么凝血因子就会在第一时间体现出来。对于凝血因子的检测,临床上通常借助相关的凝血指标。当前临床中的凝血指标检测主要是检查凝血四项,也就是筛选凝血因子,以此确定受检者是否存在肝硬化疾病[3]。

常见的凝血四项指标指的是PT、APTT、TT以及FIB,其中的PT是检测外源性凝血的常见实验,也属于筛选实验,可客观反映出凝血因子Ⅱ、Ⅴ、Ⅶ、Ⅹ的活性;活化的APTT则是检测内源性凝血的常见实验,也是一种筛选实验,可客观反映出凝血因子中Ⅷ、Ⅸ、ⅩⅪ与Ⅻ的活性。TT则是共同凝血途径,血浆中肝素、类肝素抗凝物质。这些物质的反应与肝功能损伤程度相关,对判断肝病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有着较高的敏感度。FIB是通常是肝脏急性期间合成的糖蛋白,属于反应蛋白,并在凝血中发挥重要作用[4]。如患有肝硬化,那么合成的FIB量就会减少,纤溶亢进,溶解原发性纤维蛋白,导致FIB的指标降低,影响凝血功能。此时肝硬化患者容易出现自发性出血与出血后不凝固的现象。因此,检测凝血功能时,FIB属于灵敏度较高的一项指标。如患有肝硬化,就会出现肝功能不全,导致蛋白质的合成能力下降,减少凝血因子的合成,促使组织凝血活酶与内激活的纤溶因子清除能力下降,人体不能征程吸收维生素K。在维生素K凝血因子前体难以转换成为活性的凝血因子时,肝素酶的合成就会减少,导致肝素的灭活能力下降,同时患者血浆中的肝素与类肝素物质会增加,促使患者的体液始终保持着低凝状态,PT、APTT以及TT时间延长,FIB反而下降[5]。通过此次研究活动,可了解肝硬化患者凝血功能存在异常。

综上所述,通过检验肝硬化患者的凝血四项指标,可确定患者的凝血功能,以此监测患者病情,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猜你喜欢
凝血因子肝硬化肝脏
七种行为伤肝脏
控制冷沉淀凝血因子在室温下制备时长的临床意义
肝脏里的胆管癌
集束化护理干预联合常规护理对产后出血患者的应用效果及其对凝血因子的影响
中西医结合疗法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疗效分析
奥曲肽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观察
奥美拉唑联合奥曲肽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应用研究
少见凝血因子缺乏症3例
冷沉淀凝血因子临床应用调查分析
加州鲈肝脏养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