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伴发高血压护理中循症护理的效果观察

2019-01-07 10:38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16期
关键词:差值收缩压神经功能

朱 艳

(中一东北国际医院有限公司,辽宁 沈阳 110000)

临床中脑梗死具有较高的复发率、致残率和病死率,严重影响患者生命健康。据相关数据统计结果显示,我国每年新增脑卒中病例已超过150万,而脑梗死伴发高血压病例进一步增加了患者临床治疗难度,影响患者预后效果[1]。为了探讨行之有效的干预方案,本文就脑梗死伴发高血压护理中循症护理的应用效果展开了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心脑血管科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脑梗死伴发高血压患者112例作为本项目研究对象,全部患者经临床检查和CT检测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1995年制定的脑卒中诊断标准[2],采用抽签法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各56例。观察组男31例,女25例;年龄42~76岁,平均(64.43±3.86)岁;高血压病程6个月~12年,平均(6.21±2.54)年。对照组男33例,女23例;年龄40~78岁,平均(64.34±3.79)岁;高血压病程7个月~11年,平均(6.08±2.37)年。两组的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

1.2 方法:给予患者利尿、补液、降低颅内压和血压水平、维持酸碱度和电解质平衡等基础治疗。在此前提条件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包括督促用药、健康宣教、饮食指导、消毒通风、生命体征监测等内容。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循症护理,具体内容包括:①成立循症护理小组,建立患者病历档案,全面掌握患者心理状态、既往病史、家庭情况等信息资料,制定针对性护理方案。②落实护理方案:a.体位护理:护士定期帮助患者变换体位,常用体包括健侧卧位、仰卧位等,每隔1 h更换1次体位,提高患者卧床舒适度;b.肢体训练:当患者病情稳定后,为患者及其家属讲解肢体功能训练对神经功能恢复的益处,提高患者及其家属临床治护配合度,展开功能康复锻炼,包括上肢关节运动、下肢关节运动、头部运动等内容,如指关节屈伸、前臂旋后、膝关节伸展等,单次运动时间7 min,每项动作做5组,3~5次/天,以患者耐受为宜;c.生活自理练习:协助患者展开日常生活技能训练,包括如厕、梳头、洗脸、穿衣等事项;d.心理护理:密切关注患者生理和心理变化情况,积极与患者沟通和交流,给予患者所需的支持和鼓励,通过疾病恢复方法讲解、成功康复案例介绍等方式,帮助患者重塑治疗信心,耐心倾听患者主诉,做好答疑解惑工作。③完善护理方案,在各项护理措施实行过程中不断进行改进和调整,提高护理有效性。

1.3 观察指标:①统计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收缩压、舒张压及颅内压变化差值,进行比较。②以美国国立卫生研究制定的脑卒中量表(NIHSS)为标准[3]评价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患者评分越高表明其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越严重,病情越严峻,根据患者NIHSS减分率评价临床疗效:a.痊愈:治疗后患者NIHSS评分减分率≥91%;b.显效:46%≤NIHSS评分减分率≤90%;c.有效:18%≤NIHSS评分减分率≤45%;d.无效:NIHSS评分减分率<18%,其中a、b、c均纳入至总有效范畴内,减分率=(治疗前NIHSS评分-治疗后NIHSS评分)/治疗前临床症状积分×100%[4]。

1.4 统计学方法:借助SPSS20.0软件处理实验数据,以t检验计量资料(±s),以χ2检验计数资料(%、n),P<0.05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血压和颅内压变化情况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和颅内压变化差值分别为(4.69±0.82)kPa、(3.27±1.08)kPa和(1.38±0.14)kPa;对照组的缩压、舒张压和颅内压变化差值分别为(2.04±0.63)kPa、(1.23±1.02)kPa和(0.76±0.39)kPa。组间数据比较,两组患收缩压差值水平对比,t=19.177,P=0.000;两组患者舒张压差值水平对比,t=10.276,P=0.000;两组患者颅内差值压水平对比,t=11.197,P=0.000。

2.2 疗效对比:观察组患者痊愈28例,显效16例,有效8例,无效4例,治疗总有效率92.86%(52/56);对照组患者痊愈14例,显效17例,有效12例,无效13例,治疗总有效率76.79%(43/56)。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对比,χ2=5.617,P=0.018。

3 讨 论

医学研究领域普遍认为,对脑梗死伴发高血压病例实施相应的护理干预可有效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提升临床疗效,达到理想的降压和控压效果[5]。本文采用的循证护理通过成立循证小组等方式,可全面掌握患者治疗相关的信息内容,提高护理方案实施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同时在护理过程中运用心理护理、体位护理、肢体功能训练、生活技能练习等方式,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焦虑、抑郁等负面心理情绪,提高患者治护配合度,促使患者以更加积极的态度接受治疗。而肢体训练干预方可有效防范机体发生关节痉挛情况,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在落实各项护理措施的同时,注意改进和完善护理中存在的不足之处,通过定期评估和总结的方式,结合患者反馈情况适当调整护理方案,从而进一步提高循症护理的科学性、合理性和有效性,提升护理效果。有学者研究发现,为脑梗死伴发高血压患者实施循症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缓解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预后良好[6]。与上述分析一致,经本次研究发现,观察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和颅内压改善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显示观察组患者降压效果更加明显。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92.8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79%(P<0.05),表明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改善情况更加理想,临床疗效更加显著。综上所述,脑梗死伴发高血压护理中实施循症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血压水平,促进患者神经缺损功能恢复,缓解患者临床不适症,效果显著,因此具有积极的临床应用和借鉴意义。

猜你喜欢
差值收缩压神经功能
数字日照计和暗筒式日照计资料对比分析
红细胞压积与白蛋白差值在继发性腹腔感染患者病程中的变化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逐瘀祛痰法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早期康复锻炼模式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的影响
你了解高血压分级吗
简单三招轻松降压
关注
健康年轻人收缩压高会增加动脉硬化风险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