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9-01-07 15:18匡晓华
福建茶叶 2019年6期
关键词:互联网+大学生能力

匡晓华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湖南益阳 413000)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政府所鼓励和提倡。大学生是创新创业的重要实践者。特别是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条件和就业压力持续提升的情况下,鼓励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意义。大学生参与创业实践,不单单可以增强大学生的认识与能力、发挥人才资源的价值,也是积极响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大学生创业不仅是大学生的个人价值实现方向,更是对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的重要参与和积极实践。

1 大学生开展创业实践的条件

1.1 政策措施的出台

在国家提倡和鼓励积极开展创新创业的背景下,从中央到地方都对大学生开展创业实践活动非常重视,不仅仅加强宣传和引导,更是推出了一系列促进创新创业的政策措施,以此发挥大学生创业对经济社会的带动作用,一定程度上也减缓了大学生就业的压力。各级政府陆续制定了创业优惠政策[1],涉及融资途径、税收优惠、创业指导与教育等方方面面,为大学生参与创业营造了良好地社会氛围和政策条件,有力地保障了大学生创业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充分的支持。

1.2 区域经济的发展

虽然不少大学生倾向于留在大城市工作和生活,但是也有很多大学生选择了借助政策支持、发挥自身才干返乡创业,而区域经济的发展也是创业开展的有利外部环境条件。不少地方的区域经济发展状况良好,大学生在经济苗头较好的时期回乡创业,既能够借助有利的大环境和当地的各种创业扶持政策促进创业实践开展,促进自身就业,又能够反过来促进和带动地方的经济增长和社会建设,增加就业可能,刺激就业氛围和就业政策的进一步完善,实现双赢。

1.3 人力资源的优势

大学生是重要的社会人才支撑与人力资源。他们往往具备专业能力、又敢想敢试,这种优质的人才投身到创新创业的浪潮中,能够借助政策优势、自身实力挖掘和发现新的经济增长点,找到创新创业的实现路径。同时,大学生的创业过程是一个在政府营造的创业环境中将高校智力资源和市场需求相衔接的过程,学校提供智力支持,市场提供实践场所,在此过程中大学生的连接作用被凸显,推动了人力资源、政府资源、市场资源、技术资源的整合与优化。

2 大学生创新创业存在的问题

2.1 经验能力不足

虽然大学生本身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然而创业活动的进行毕竟是真刀真枪的实践开展过程,这需要大学生转变自身的身份与角色,充分施展自身能力,大胆把握机遇,既要有足够的技术水平又要有创业实践能力以应对各种状况、满足创业需求。然而,现实状况是不少大学生由于创业经验不足、创业能力缺乏出现创业信心丧失的情况,这些来自大学生自身的短板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创业的持续进行,影响了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

2.2 资金实力短板

资金支持为大学生创业的开展提供外部条件支持与保障[2]。而在大学生创业的实际融资过程中,融资渠道不够畅通、融资途径较少。不少大学生创业的资金支持来自于家庭、个人积蓄或者亲朋好友,来自银行、投资机构等资金较少,基于某些条件的限制,获得政府或者学校的支持的力度不大。这使得大学生创业实践中融资成为了一个需要着重克服的阻碍。此外,来源于个人方面的资金较少,使得资金不足成为了大学生创业失败的一个常见原因。

2.3 创业教育欠缺

学校的创业教育能够为大学生创业活动的开展提供帮助。可是,在现实的状况是学校在创业教育方面发挥的作用难以满足学生创业的实际需要。不少学校没有开始创业实践课程,使得学生没有机会接受创业教育;有的学校创业教育课程形同虚设,内容针对性、指导性不强,使得学生对于课程无法认可,更难从中受益;有的学校提供的创业实践路径较少,学生没有机会得到训练和能力的提升,缺乏具体的实践经验。此外,不少担任创业指导课程的老师本身只具备创业理论知识,生动的创业经验不足,指导缺乏实操性、专业性。

3 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对策

3.1 营造良好创业环境

营造积极的创新创业氛围能够增强大学生对创业扶持政策的了解,起到对大学生的创业引导和指引作用。不论是从政府来说,还是从高校而言,都应该积极为创新创业环境的形成发挥作用。一方面,需要完善鼓励创新创业的政策措施为创业的开展提供条件。比如,政府提供贷款、税收等方面的政策保障;学校完善相关创业保障的制度措施等等。另一方面,需要加大宣传的力度和覆盖面。借助新旧媒体相结合的方式和手段,让更多学生通过政府或者学校的宣传了解创业信息、条件、资源等,鼓励大学生通过创业梦想的实现展现价值与能力。

3.2 增强提升创业能力

创业成功与否,最重要最根本的是如何发挥大学生自身的作用,毕竟内因是根本原因。因而,大学生需要提升自身的创业能力,将创业的规划转变为具体的、具有操作性的创业实践。而现实的创业过程中,不少大学生要么是经验不足、要么是实践能力不强,或者是创业信心不够坚定。这要求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不仅仅要看重理论知识的学习,更需要借助参加创业大赛、创新类科研项目、校外实践活动、志愿者行动、创业培训等机会提升自身的实践能力,为日后投身创业过程积累经验、培养自信,让自身的创新力、执行力、洞察力、沟通力等多种能力得到增强,从而提高整体创业能力。

3.3 拓展创业融资渠道

资金支持是大学生创业的重要条件与保障。大学生创业开展的投融资渠道需要多元化、多渠道。政府政策扶持和社会投资应成为大学生创业资金的最重要来源。政府在扶持政策制定和完善时,需要增加对大学生创业的补贴,同时鼓励社会风险投资机构投资大学生创业项目。高校可开设鼓励创业的奖项,设置一定的创业扶持资金,对学生起到资金帮扶作用;同时积极向企业、社会团体等进行争取,让他们以赞助等形式举办创业大赛、创设创业奖励类基金,多方面、多源头实现对大学生创业资金的扶持。

3.4 完善创业教育体系

高校在促进大学生创业教育方面有着不可推卸的作用与责任[3]。高校应该不断完善对大学生的创业教育与指导并持续大学教育的始终,改变以往创业教育缺乏或者脱离实际的状况,为学生提供创业知识、创业信息,借助创业大赛、创新科研项目评比、创业实训等活动的举办增强学生的创业实践能力。还应该加大和校外企业、创业实践基地的合作力度,让学生在认知理论和操作能力方面得到双重的提升,增强学生综合创业素质,为大学生自主开展创业进行铺垫,间接增加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

4 结束语

信息时代的到来、创业政策的鼓励等社会条件的变化使得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成为顺应潮流和趋势的表现。针对大学生创业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何结合大学生自身的特点,提出符合时代发展特征的高校学生创业应对之策需要大学生自身、高校、政府等多方协调合作,共同以多元途径助力高校大学生创业,深入推进创业实践进行。

猜你喜欢
互联网+大学生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六旬老妇“养出”了个大学生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2013年第三届大学生演讲比赛圆满落幕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