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道文化与高校思政教育融合路径探讨

2019-01-07 15:18匡晓华
福建茶叶 2019年6期
关键词:茶道茶文化思政

匡晓华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湖南益阳 413000)

“柴米油盐酱醋茶”,被成为是我国老百姓开门七件事。由此可见,茶在我国人民心目中的地位。我国是茶的故乡,茶叶的发现、种植和利用历史,可以追溯到2700多年以前。在一开始,茶叶是被作为一种单纯的物质存在的。人们利用茶入药,后来才发展成为一种饮品。慢慢的,人们发现饮茶凝神静气,陶冶情操、修身养性等功能,便将中国的传统文化慢慢的融入到饮茶过程之中,并逐渐形成了具备中国传统文化特征的茶文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承担着为社会主义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大使命。在互联网技术日新月异的当下,如何创新高校思政教育的方式,提升高校思政教学效果,是摆在高校和思政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道难题。本文将从我国的茶文化价值说起,结合高校思政教育课程开展存在的问题,对茶文化与高校思政教育的融合路径进行浅显的探讨。

1 我国茶道文化的当代价值

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经历了中华上下5000年的历史沉淀,我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传统茶文化作为传统文化中的亚文化之一,不仅包含茶叶的种植、生产、加工和品饮过程,更是将中国的传统文化精髓囊括进来,形成内涵丰富,哲理深远的茶文化体系。如包含和谐中庸、和而不同天下大和的儒家思想;“茶禅一味”的释家领悟;“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道家学说等等。针对与高校思政教育,茶道文化的融入具备以下几个价值。

首先是可以帮助当下大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传统礼仪。众所周知,茶道文化中,包含着众多传统的礼仪和规范。如茶倒七分满、斟茶要长者先等等。这些礼仪和规矩,其实也是我们生活中各种礼仪真实的体验。熟悉茶道文化,可以帮助大学生培养良好的接人待客的行为习惯,以便他们毕业之后可以顺利的融入到工作和生活中去。

其次,在茶道文化中,蕴含着我国传统文化中诸多优秀的价值观念。在互联网高度发达,多元文化并存的当下。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对一个年轻人的成长之路尤为重要。而传统茶道文化就如同一座富矿,所蕴含的价值观念是解决社会矛盾、制定未来发展方向的重要基础。思政课程融入传统茶文化,可以更好的帮助大学生系统性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从而起到优化就业心理的作用。

最后是茶道文化可以修身养性,陶冶一个人的情操。在传统茶文化中,蕴含着大量的情感因素,正因为这些情感因素的存在,才使得各种传统道德观念在理解起来更为轻松。将茶道文化融入到高校思政教学中,可以帮助大学生在浮躁的社会中,保持冷静的头脑,培养完整的处事思维逻辑。茶文化中蕴含的道德元素,更会对大学生的道德观念和行为意识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综上所述,将茶道文化和思政教育融合是一个可行的课改思路,其实施必然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和日常行为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有着深远的意义。

2 高校思政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教学形式固化单一

党的十九大以来,党和国家对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视程度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因此改革传统教学模式,提升高校思政教学质量已经迫在眉睫。尽管思政课程是高校中的一门必修课程,但作为一门非专业课,很多院校的教学工作者对其重要性并未完全认识到。长久以来,高校思政课程的开展,都是以传统的说教式、填鸭式教育为主。因为思政教育始终贯穿在一个人的受教育过程中,大学生本身就对思政课程都有着似曾相识的感觉,再加上固化单一的教学模式,无法引发大学生对思政课程的学习兴趣来。

2.2 理论与实践脱节

高校思政课是塑造大学生灵魂的主渠道、主阵地,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精神风貌。应该说,目前我国高校思政课程内容体系还是很完善的,理论要点也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也在不断的进行新补充。在校大学生如果能够将思政课程的内容了然于胸的话,足以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但不得不说的是,与完善的理论内容体系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思政课程的理论实践渠道和平台的建设却相对落后,在校大学生生无法做到“知行合一”,对思政理论只是停留在认知方面。一些理论知识,短时间内看似已经完全掌握,但时间一长,就又会变得生疏。如此以来,高校思政教育的实际效果依然是差强人意。

2.3 大学生重视程度不够

移动互联网的高度普及,让大学生接触各类文化的途径变得简单起来。各类文化对当代大学生的侵袭,也为高校思政教育的开展带来了不小的挑战。大部分的在校大学生,从小就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家长为其成长道路扫清了一切障碍和困难。正因如此,大学生责任意识淡薄的现象非常突出,体现在思政教育的开展上,就是对思政课程内容存在抵触和排斥心理,对思政课程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再加上思政课程理论相对枯燥抽象,缺乏生动直观的理论载体,使得大学生对思政课程的学习兴趣缺失。种种原因的存在,导致思政课程应有教学效果无法得到保障。

3 茶道文化与高校思政教育的融合路径

3.1 进行茶道文化培训,为思政老师充电

育人也是自育的过程。只有苦练内功才能讲好思政课程,只有感同身受才能感动他人。事实一再说明,做好价值引领不是一句空话。教师只有身体力行,才能对大学生起到示范引导作用。高校思政课教师必须清晰地定位自己的角色,认识到自己既是思政理论的研究者,又是传播者,还是实践者。要想将茶道文化融入到思政教育当中,首先要加强思政老师的茶道文化素养,通过组织专业培训,让思政教师掌握系统的茶文化知识,从而能够将茶道文化精神与思政课程巧妙的结合起来,通过茶道文化这个生动的载体,为在校大学生上好每一堂思政课程。

3.2 做好茶道文化引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将茶道文化引入到高校思政教育中,只有老师具备茶文化素养是不够的,还需要教育过程的第二个主体——在校大学生的配合。只有学生具备了一定茶道文化知识,思政老师在进行理论讲解时,才能够更好的将理论知识和茶道文化进行融合。提升在校大学生茶文化素养的渠道有很多,如可以通过组建茶文化社团,发挥学生群体中“少数关键”的带动作用,使学习茶道文化的氛围蔚然成风。

3.3 开展茶道文化活动,拓展实践渠道

纸上谈兵,终究是无法起到学以致用的效果。要想让学生深刻领悟思政课程的内容,必须要加强实践活动,才能让学生们达到知行合一的效果。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深入到茶企、茶城开展各种社会实践活动,通过活动带动学生学习茶道文化的兴趣。还可以通过专业培训的形式,为学生讲解茶道文化的魅力所在。通过茶道文化这个看到见,感受到的载体,对思政课程理论的内涵进行深刻的理解。

4 结语

党的十九大以来,高校思政课教学受重视程度之深、建设力度之大前所未有,教学质量和效果明显改善,但仍面临一些突出问题,一些大学生不愿意上课、不认真听课的现象依然存在。茶道文化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融合开展,目前只是处在探索阶段,在广大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的努力下,探索还会一步步的深入,最终会形成一条行之有效,事半功倍的融合之路来。

猜你喜欢
茶道茶文化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寻迹万里茶道
中国茶文化中的“顺天应时”思想
论新时代中国茶道精神
茶文化的“办案经”
“一带一路”与茶文化传播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