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规划教育与专业教育耦合机制现状研究

2019-01-07 15:18李凤林刘艳霞
福建茶叶 2019年6期
关键词:职业规划耦合融合

张 雷,金 晶,魏 登,李凤林,刘艳霞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吉林 132101)

根据教育部文件和全国教育工作精神,将职业规划教育理念融入专业教育中,将职业规划教育类知识与日常教学中的基础课程、专业课程以及实践课程相融合,实事求是地分析职业规划教育与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制约因素,构建职业规划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课程体系,是值得进一步探究的问题。专业基础课程的目的是通过学习,使学生懂得应用所学知识提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在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中起到重要的引导作用,其教学内容和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学生的思维方式,对学生的学习和职业认知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各门专业课教育与职业规划教育的目标也存在之内在的一致性,尤其注重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职业规划教育与专业教育是互相支撑、相互融合的整体。职业规划教育是导向,专业教育是基础。没有职业规划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机制,培养职业技术型人才就很难落到实处。本文立足于职业规划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内涵与价值追求,结合吉林省高校职业规划教育现状,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提出将职业规划教育与高等教育专业课程相融合这一创新性的命题,深刻揭示职业规划教育与专业教育耦合机制,结合实例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职业规划教育与高等教育专业教育耦合的机制和路径。

1 职业规划教育现状分析

本文对吉林省内六所高校职业规划教育现状进行调查,经过研究发现,职业规划教育中存在着普遍问题:一是与专业教育的结合程度不高。吉林地区的一些高等学校虽然开通了职业规划教育课程,但是针对的学生群体主要是大一入学的新生以及即将毕业的大四学生,对于大二、大三的学生则没有进行此项教育,这种差别性的教学方式割裂了职业规划教育内容的内在联系,因此无法与专业教育进行高度融合,在表面上看二者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结合,但实际上结合工作仅限在表面,无法进行深入结合,事倍功半[2],职业规划教育与专业教育完全处于脱离状态。二是职业规划教育师资薄弱:在六所高校当中,职业规划教育课程教师清一色为辅导员和主管学生的书记,以兼职的方式任课,辅导员所学专业五花八门,在调查的112名职业规划教育教师中,只有三名老师具备职业规划教育专业背景,因此职业规划教育教师没有经过系统性的学习,对于课程的内容把握不准,没有与企业进行长期合作,对行业发展把握不足,无法做到深入浅出,导致教学效果不佳,未能真正引导学生进行职业认知、职业能力、职业生涯规划。三是对于职业规划教育工作认识不足。这种不足主要体现在学生与学校方面,一些学生认为只有具有很好的专业素养就不愁找不到工作,因此对于该科目的学习十分敷衍,这就导致了在应聘的时候慌乱盲目,陷入到消极情绪中,对于今后职业生涯的开启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学校对职业规划教育认识不足、缺乏有效管理。

2 职业规划教育与专业教耦合机制

2.1 高等教育内涵上的耦合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2011)对高等教育的分类,高等教育包括学术教育和高级职业或专业教育,高等教育理念有“职业导向”和“学术导向”之分;对于地方普通本科院校,培养的是应用技术型人才,应用技术型人才没有职业规划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机制,培养职业技术型人才就很难落到实处,二者具有高等教育内涵上的耦合关系,因而构建职业规划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机制是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亟待解决的课题,具有较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2.2 培养目标的耦合

应用技术型人才是学生在未来能够长期从事某一具体职业,这种职业的根基来源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专业知识的把握、内化,并由此积累丰富的经验,形成自己的职业理想和职业目标;职业规划教育的指向更为明确,即职业化;二者的培养目标都是更好的服务于未来职业这一理想和宗旨,专业学习是这一职业理想的基础,因而从目标上看,二者具有深刻的耦合关系;

2.3 课程内容的耦合

专业课程的内容是学生从事未来职业所需的基本原理、方法、态度等的综合体现,经学生内化形成自己的经验,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凝练、提高;职业规划教育使得学生能够更科学的将自己掌握的知识经验进行合理规划并付诸实践,二者在内容上是互为依存并逐渐形成有机的统一。

2.4 价值追求的耦合

近现代以来,世界上发达国家无一不重视职业教育,职业教育本身特殊的使命和价值,对促进国家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了无法估量的作用,战后德国、日本、美国、澳大利亚等国,职业教育为其强大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无不体现出职业教育本身难以估量的社会经济价值;从学生个体发展来说,只有经过专业教育,并且结合职业规划教育,形成个人职业生涯的发展,体现个人独特的社会价值。

3 职业规划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对策

3.1 建立专业教育与职业规划教育融合教材

通过调查研究,目前没有关于职业规划教育与专业教育结合的相关教材,因此想要提高这二者的融合性,就比如要开发专业的教材,让学生们通过系统性地学习掌握专业教育与职业规划之间的内在联系。教材的编制应遵循基本规律:一是职业规划教育与专业教育内容上应具有融合性,脱离专业基础的职业规划是空洞的、刻板的;二是鼓励地方政府、高校开发与本区域行业发展密切的职业规划教育教材,可适当辐射更大区域。

3.2 创立职业规划课程改革领导体系

专业教育与职业规划教育相比较,前者的稳定性更高,无论是教材的编制还是授课方式相对来说是固定的。而职业规划教育则十分灵活,要根据社会的发展进行实时的调整,想要做好这种调整工作,就需要监理一套完备的职业规划课程改革体制[3]。加强职业教育规划课程领导,责任到人,形成体系,将学分制与各专业职业教育结合,形成科学的领导管理体系。

3.3 创建专业性职业规划教育平台

建立具有高度专业性的职业规划教育平台,借助互联网以及其他资源共享平台,将关于职业规划教育的一些零散的消息以及知识发布在教育平台中,让学生们可以自由查阅,同时通过每天更新的方式及时披露一些就业信息,让学生们把握住职业方向,抓住就业先机。同时,高校应该建立职业规划教育中心,聘请社会各个行业专业从事职业规划教育的学者、行业领袖、行业专家组成专家委员会,定期为各行各业专业学生提供专业的职业规划教育讲座、课程等。

3.4 深化与企业合作

想要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就必须要注重其实践能力,而锻炼实践能力的最好方式就是组织学生进入企业进行学习。作为学校来说,要加强与社会企业的合作力度,通过让学生进入企业实习的方式增加学生的阅历,一方面可以消除学生对于就业的恐惧感,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学生们了解到实际的企业活动情况,以便于更好地理解职业规划课程中的相关内容。

3.5 建设职业教育师资队伍

目前,各高校职业教育规划课程师资力量薄弱,大部分高校的辅导员、学生书记担任职业规划教师,这些教师专业背景复杂,课程考核体系缺失,学生上课积极性不高,必须要加强职业规划教育师资力量建设,可从专业教师中选拔,并结合专业教育内容进行职业指导,也可从专业角度聘请企业社会专家进行上课,或直接引进职业规划教育背景的教师担任专业老师。

3.6 建立职业规划教育与专业教学结合课程评价体系

想要让专业教育与职业规划教育结合的机制长久存在下去,就必须要建立起科学的评价机制,不能将专业教育与职业规划教育的考核进行简单的相加,而是要根据阶段的不同调整考核侧重点[4]。建立科学的评价标准体系能够保证该机制始终保持高实用性。

4 结论

专业教育与职业规划教育具有深层次的耦合关系,具有内涵价值追求上的统一性,建立专业教育与职业规划教育融合,能够切实解决职业规划教育的成果和质量,提高学生专业能力、职业认知,职业规划,进一步拓宽就业创业能力,解决就业结构性矛盾。

猜你喜欢
职业规划耦合融合
新时代大学生职业规划能力培养路径研究
基于增强注意力的耦合协同过滤推荐方法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擎动湾区制高点,耦合前海价值圈!
复杂线束在双BCI耦合下的终端响应机理
基于食品专业的职业规划教育与专业教育耦合实践研究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论社会适应能力视角下的大学生职业规划
《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