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探茶文化和中国哲学发展的联系与脉络

2019-01-07 15:18史昊冉
福建茶叶 2019年6期
关键词:茶文化哲学茶叶

史昊冉

(中国计量大学人文与外语学院,浙江杭州 310018)

我国的茶文化,是一种具备外延性的传统文化,在中国的发展历史,已经有着2700多年。茶文化不单单是指事关茶叶种植、生产、品饮的文化,而更多的是在有型的茶叶之外,所延伸出的哲学精神及思想内涵。茶文化的存在,可以为人们在实际生活中如何为人处事、如何提高个人素养、如何完善人生价值观体系、如何实现人生目标等方向,提供源源不断的理论指导。茶文化在发展过程中,融合了以儒释道为代表的诸子百家学说,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正因如此,茶文化可以很好的指导人们的社会活动,从而使人变得心胸豁达,内心平静,从而达到更高的人生格局和境界。文化与哲学的关系是相互交融,任何一种具备积极向上的文化,最终也都会上升到哲学的高度。中国的传统哲学,同样脱胎于我国儒释道及诸子百家传统文化中的核心要义,从这个角度上来看,茶文化与中国哲学始终是相伴而生,相互交融,同向而行。本文将从我国茶文化的发展历史说起,结合茶文化的核心要义,探讨茶文化与中国哲学的发展联系与脉络关系。

1 我国茶文化发展历史

一般来说,我国的茶文化发展历史,被划分为三个历史阶段:启蒙和萌芽阶段、形成阶段及鼎盛阶段。下边分别做以介绍。

1.1 启蒙和萌芽阶段

相传,茶在我国神农时期,就已经被发现和利用。“神农日尝百草而遇毒,得茶而解之。”毕竟,神农是我国民族成长过程中极为远古的时期,传说的真伪无从考知。但可以肯定的是,在茶文化的发展历程中,在三国时期以前,甚至在晋魏南北朝时期,茶文化就有了最初的启蒙和萌芽。大量的历史资料现实,在那一时期,茶叶就开始在我国的西南地区出现。确切的茶文化起点,当属四川,这是因为在当时的四川,无论在经济发展上还是在文化发展上,都要远远发达与茶叶的另外一个发祥地——云南。史料记载,大约在商末周初的时候,在四川就有了喝茶的历史,武王伐纣时,巴蜀人将茶作为纳贡珍品献给武王。西汉时期,蒙顶山甘露寺的普慧禅师,就开始尝试着了人工种茶。到了公元4世纪左右,巴蜀人出于对茶叶的热爱和敬畏,就开始了以茶命名人名,或者以茶地名的情况。不少历史资料显示,我国的巴蜀地区,也就是今天的四川地区,是人类最早饮茶和种植茶叶的地方。在这一时期,人们已经将茶叶和文化及精神领域联系起来,并且出现了最早的茶诗,如西晋杜育所做的《荈赋》,便涉及到茶树生长至茶叶饮用的全部过程,茶农不辞辛劳地结伴采茶的情景;煮茶喝茶所用到的陶瓷;以及饮茶“调神和内,倦解慵除”的奇妙功效。

1.2 茶文化的基本成型期

一般来说,我国的茶叶学者,都把唐代时期看做是茶文化的基本成型期。之所以这样认为,是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综合考虑。一是在单纯的物质层面,茶叶已经开始了规模性的种植、生产和加工,并有了专门从事茶叶种植生产加工的茶农;二是茶叶科学有了一定进步和发展,各种茶事活动由自发形成,逐渐向着模式化、程序化的理论高度发展;三是意识形态领域上,开始将茶与人们的精神世界产生联系,如茶道、茶礼、茶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与儒释道为代表的诸子百家学说相结合;四是以茶为主体的文化作品开始大量出现,如茶诗、茶画、茶歌、茶舞等;最后是作为上层建筑的茶政,在这一时期也正式亮相。

值得一提的是,在唐代还有一本名垂千史的茶著作面世。那就是由被后世称为茶圣的陆羽,著下的《茶经》,该书可谓一本茶叶百科全书,不仅涉及了茶叶的栽培学、制茶学、分类学,还包含了环境的数理学、生态学等多门延伸学科。此外,还收录了唐代及唐代以前有关茶的传说、典故、地理等多方学说,成为我我国乃至全世界文化宝库中的不朽之作。

1.3 茶文化的发展完善期

我们常说:“茶兴于唐、盛于宋。”宋代至明初时期,我国茶文化发展达到了空前时期。首先是茶叶的种类发生了改变,由团茶逐渐向散茶开始转变,更加方便了人们冲泡,茶叶也成为普通百姓的开门七件事之一,散茶、末茶的出现也正因如此。其次是茶叶的种植面积,也得以大幅增加,种植地域也由巴蜀逐渐向南扩至到福建、云南等地,茶叶的上市时间要大幅提前。此外,在这一历史时期内,茶文化的发展也空前繁荣,例如,在宋徽宗赵佶的带头下,大观元年(公元1107年)《大观茶论》一书面世。再如文徵明的《惠山茶会话》、《品茶图》,还有江南才子唐寅的《事茗图》、《烹茶画卷》等作品的诞生。

到了清代,传统茶文化尽管没有太大的发展,但在茶文化的内容上更为深入和完善。这一时期,茶完全融入到普通百姓的生活中。随着城市茶馆的兴起,社会各阶层的活动场所也得以丰富起来。茶楼与曲艺、戏剧和等传统艺术的融合,形成了独具时代特色的“茶馆文化”。不仅如此,随着生产力和生产水平的发展,现今的六大茶类在清朝也得以健全,除最初的黑茶、绿茶之外,白茶、黄茶、红茶、青茶(乌龙茶)也出现在人们的生活当中。茶类不断增多,泡茶技艺随之日新月异,又加上中国地域和民族的差异,使茶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较其他年代更加丰富多彩。

2 中国哲学的发展脉络

我国有着上下5000年的文明,传统哲学发展轨迹是一个庞大的课题,在此仅在其发展脉络上,做简要概述。

我国的古代哲学,最早脱胎于原始宗教。早在原始社会,就已经孕育着哲学的胎芽。具体体现在阴阳五行的观念上,所谓五行:即我们常说的金木水火土。人们通过这五种物质的关系及性能,延伸到对人和事物的认识和解释,形成了原始的唯物论和辩证法。可以说,阴阳五行观念,是中国原始的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的胚芽。在面对无法解释的困难和自然灾害时,通过对阴阳五行的崇拜和敬畏,来寻求答案和自我安慰,这就是哲学的最早起源。

学者们一般把中国传统哲学,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先秦子学。先秦子学奠定了中国传统哲学的基础,是我国哲学历史上第一次大的发展。在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221年,中国的奴隶制度向封建社会急剧转变。这时,我国的意识形态领域中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说是百家争鸣,其实主要是儒、墨、道、法、名、阴阳的六家之争。兵家、农家、纵横家、杂家和小说家,在百家争鸣中起到的作用及地位甚至可以忽略不计。其争论的课题,主要是天和人关系、国家的礼治与法治问题、统治手段的王道与霸道问题、性善与性恶的人性探讨问题,以及宇宙的起源等问题。

两汉经学。两汉时期,形成地主阶级中央集权制,为了维护王权神圣,在经过长时间的思考,董仲舒在汉武帝时期,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学说,因为迎合了王权思想,并很快成为社会主流思想。从此,儒家思想成为官方所认可的主流思想。董仲舒海提出了“天人感应”说以及“王承天意”说,在哲学高度上为王权的存在提供了理论支撑,自然被官方高度认可。而当时的另一派学术,王充的“天道自然无为”理论,明显与王充的“天人感应”形成了鲜明的对立。这种哲学上的对立局面,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存在。

隋唐佛学。隋唐时期,封建统治者为了巩固政权,采取儒、道、佛并用的政策强化对老百姓的思想统治。佛教自汉代传入中国,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与中国传统文化进行碰撞与融合厚,隋唐时期已经达到鼎盛时期。根据不同的根源,也形成了众多佛教流派。其中,流传最广、影响最的一支是禅宗,并成为事实上的国教。佛性问题,是释家探讨的中心议题。我们常说心性论问题,其中有相当部分就是起源于佛家教义。如人的社会观、道德观、认识论、感觉经验等。尽管在这时期,一些儒家学说的支持者,对佛教持有排斥态度,并提出“天与人交相胜”的学说,对天人关系做出了唯物主义的总结,但也无法改变佛学在隋唐时期的社会地位。

宋明理学。从宋朝到明朝这一漫长的历史时期,是官僚地主集权统治的年代,哲学的发展同样是向着维护统治者地位的方向发展的。宋明理学以儒家思想为主,将释、道两家思想加以融合,从而创立的哲学理论。其中主要包括程朱理学、陆王心学以及张王气学三大流派。无论是探讨的内容还是探讨的范围,宋明理学较之前的哲学理论都有了大的跨越,成为儒家思想发展历史上第二次重大转折。它继承了传统的唯心论,改造并吸收了佛教的某些成分,形成了完备而系统的唯心主义体系。

明清实学。宋明理学发展到明末清初的时候,开始被当时的统治阶级所排斥,而且把理学视为虚学来看到。此时出现的明清实学,不仅反对空谈心性,更是提出经世致用,从而变得更加务实;几千年的封建专制开始被怀疑,人们思想更为解放,早期启蒙思想的实学思潮,开始在当时的政治经济各领域之中渗透。乾嘉朴学是在大兴文字狱之后,人们慎谈政治,并转向了训诂考据。朴学主要以治学方法为主,重视证据罗列,排斥理论发挥,所以也称乾嘉考据学。其突出学术贡献,就是对传统文化和哲学进行了系统整理,并使之获得了空前发展。

3 茶文化和中国哲学发展的联系

回顾中国茶文化的发展历史,梳理中国传统哲学的发展脉络,我们不难发现,中国茶文化和中国传统哲学的发展始终保持高度的同步,并且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道”在某种意义上,就是对某种文化被上升到哲学高度的成为。尽管世界上公认茶道首推日本,但我国的茶叶学者也在理论的高度,总结出了中国茶道的精髓,那就“和、静、怡、真”,其中,“和”是我国传统哲学的核心思想,有着和而不同、和谐中庸的意味;“静”指的实个人修为提升的外部环境;“怡”指的是饮茶行为的获得感;“真”则是中国茶道思想的最高境界,有着返璞归真、大道至简的意味。

不难看出,“和、静、怡、真”这四个字也是对中国哲学的高度概括。中国哲学即是道德修养与外在事功相统一的内圣外王之道;也包含贵和尚中、和而不同的和谐精神;还阴阳互补、动静互根的辩证思维,以及民惟邦本、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之所以茶文化和中国哲学的发展步伐及方向如此同步,和统治阶级的为政之道息息相关。在历史的长河之中,思想活跃者在饮茶的过程中睹物思事,解疑破惑,可以更好的感悟、探索、总结当时的处世哲学,并影响着主流思维的发展方向,而已然成型的哲学思维,反过来又会作用于茶文化的发展,使之内容更为丰富,体现更为完善。

4 结语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茶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和哲学思维始终熠熠发光,无论是盛世还是乱世,都不曾有过间断。茶文化和中国哲学,都是我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即便到了生活物质高度丰富,思维意识高度活跃,哲学理论高度完善的今天,依旧可以发挥出其应有的当代价值。梳理茶文化和中国哲学发展的联系与脉络,其目的也正是为了促进二者的进一步融合和影响,从而进一步巩固中国传统文化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地位所在。

猜你喜欢
茶文化哲学茶叶
《茶叶通讯》简介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中国茶文化中的“顺天应时”思想
藏族对茶叶情有独钟
茶文化的“办案经”
菱的哲学
“一带一路”与茶文化传播
小包哲学
香喷喷的茶叶
便携式茶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