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精准扶贫的茶文化旅游开发路径研究

2019-01-07 15:18
福建茶叶 2019年6期
关键词:茶乡贫困人口茶文化

代 莹

(长江职业学院,湖北武汉 430074)

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国制定了深度贫困地区贫困人口脱贫得时间表和路线图,并且提出了“精准扶贫”的扶贫策略和目标。与传统的扶贫模式有所区别的是,精准扶贫的扶贫目标更为明确,往往是以家庭为扶贫对象进行扶持。在形式上,也不是简单的给予生活上的帮助和经济上的支持,更多的是为家庭提供造血机制,创造有效的增收渠道,从根本上解决深度贫困人口的贫困现状。我国的茶乡多处山区和半山区地带,在很大程度上存在贫富不均的现象,一些不具备规模性茶园的农民,甚至没有能力管理经营茶园的群众,经济状况依然不乐观,仍属于精准扶贫的对象。茶乡生态资源和文化资源丰富,依托茶文化生态旅游的开发,能在发展茶乡主业的基础上,进一步为农民提供增收渠道和就业途径,从而实现精准扶贫的目的。

1 依托茶文化旅游进行精准扶贫的可行性

1.1 茶文化旅游,为精准扶贫提供机遇

精准扶贫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需要,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和深刻的民生内涵。我国之所以在现阶段提出了精准扶贫的任务,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以往的很多扶贫手段和措施,对于深度贫困人口的帮扶,缺乏针对性、持续性和彻底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扶贫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建立精准扶贫机制,精准识别贫困户,精准帮扶贫困人口。分析当下精准扶贫的对象,多为家庭成员年老或存在病残,劳动力缺失的情况。如何为帮扶这些人口找到制富途径,是精准扶贫的重要工作之一。

具体到我国的产茶区,自古以来产业格局单一,茶产业是主要经济收入来源。而产茶区的贫困人口,因为种种原因,无法胜任茶叶的种植、管理、生产和销等各环节的工作,也就失去了主要的经济来源,成为了重点扶贫的对象。茶文化生态旅游的开发,是一个系统而又庞大的工程,在餐饮、住宿、零售、纪念品的开发与制作、景区管理、景区维护、景区卫生管理各环节中,也会产生大量的就业岗位,从而满足当地贫困人口的就业需求。

1.2 精准扶贫为茶文化旅游开发提供新思路

最近几年,随着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对旅游需求的多样化要求。一些绿色、休闲、陶冶情操、放松情绪、放飞心灵的生态旅游,逐渐成为都市精英人群的旅游消费新动向。我国产茶区幅员辽阔,环境优美,历史遗存丰富,发展绿色生态的茶文化旅游,有着丰富的物质基础和文化基础。正因如此,很多产茶区已经开始尝试着进行生态旅游的开发。但是在思路上,大多延续的还是一般景区开发所常用的粗犷式思路,由此也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如过度开发对茶山自然景观破坏严重、外来人口的进驻对当地人文风情的破坏等等。

精准扶贫的对象多为当地贫困人口,对茶山的自然环境、对历史的遗存,对当地风土人情的熟悉程度,要远远高于外来务工人员。不仅如此,在人力成本上,本地务工人员的人力成本,也要远远低于外来人口。在进行茶文化旅游开发时,可以针对性的为精准扶贫对象设计提供劳动岗位,即解决了扶贫的任务,又有利于旅游的开发,可谓一举双得,从这一层面上来讲,精准扶贫对茶文化旅游的开发也提供新的思路。

2 茶文化旅游推动精准扶贫问题分析

之所以提出精准扶贫的目标,说明导致这部分贫困人口的原因是具备一定顽固性的。无论用哪种方式进行精准扶贫,都存在一定的难度。依托茶文化旅游的开发来推动精准扶贫,一些客观存在的问题也急需解决。

2.1 对茶文化重视程度欠缺,挖掘不够

对于茶乡的老百姓来说,对茶叶的品种、种植、生产等加工过程内的问题了然于胸。但对茶文化的深层次挖掘还远远不够。受教育程度的影响,他们在很大程度上,还是把茶当作单纯的物质来看待,并未将文化与茶进行关联,对茶文化甚至持的是排斥和不接纳、不认可的态度。尤其是精准扶贫的对象,受教育程度相对更低,对茶文化及茶文化的价值更是欠缺深刻的认知,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对当地茶文化的挖掘和利用。

2.2 缺乏政策支持和引导

尽管在国家层面,制定了精准脱贫的时间表和线路图,为此也配套出台了诸多的相关扶持政策和措施。但具体到某一项产业上,尤其是产业的具体帮扶措施和,距离政策落地还尚存一定距离。这就造成产业与精准扶贫对象都不积极的现象出现。作为茶文化旅游的开发方来说,安置精准扶贫对象就业较引入高素质人才而言,需要投入更多的先期培训成本和时间成本,若缺乏有力的政策支持,积极性很难保障。对精准扶贫对象来说,长期接受帮扶所形成潜意识里的惰性思维,也影响到主动就业的积极性,缺失了政策的支持和引导,很难主动投入到茶文化旅游当中。

2.3 扶贫对象基础薄弱,扶持难度大

最后是来自精准扶贫对象自身的问题,形成农村人口深度贫困的原因多种多样,有的是因病因残致贫,有的是劳动力缺失致贫,有的是家庭遭遇突然变故致贫,也有的是致富无门,安于临界生活状况。无论是哪种原因致贫,其共同的特点就是扶贫对象的基础薄弱,在扶持上存在相当大的难度。具体到茶乡进行的旅游产业开发中,安置精准扶贫对象工作,帮其建立自身造血功能的愿望是好的,但这部分人群具备长期、稳定的工作条件,也是在进行茶文化旅游开发时不得不考虑的问题之一。

3 精准扶贫背景下茶文化旅游开发路径

3.1 加大政策引导

无论是精准扶贫,还是以绿色生态为基调的茶文化旅游,在国家层面上都有相关政策出台。地方政府所需要做的就是,将政策如何尽快贯彻和落实,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做进一步的细化,出台更加细化具体的政策,引导精准扶贫对象就业的主动性,带动旅游开发者安置扶贫对象就业的积极性,在实现地方经济发展的同时,实现贫困人口的脱贫。

3.2 加大贫困人口培训力度

贫困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贫困人口的摆脱贫困,走向小康的信心和决心。这也是精准扶贫,为什么要先扶智和先扶志的原因。无论是地方政府也好,还是基层党员领导干部也好,还是参与精准扶贫的旅游企业,都要加大对贫困人口的宣讲力度,帮助他们树立信心,通过挖掘其自身潜力,借助政策和环境的外力,最终形成一股合力,共同推动着贫困人口的脱贫步伐。

3.3 科学设置 精准发力

茶文化旅游的开发,必然会提供出大量的工作岗位。作为经营者来说,在进行岗位设置时,对精准扶贫对象的自身条件、身体状况、家庭状况、工作能力及文化程度,进行综合的考量。在满足旅游开发的前提条件下,为精准扶贫对象量身定做工作岗位,让其在工作中能够发挥出自己的价值来,提升其责任感和自豪感,从而可以为企业的发展、当地经济的发展贡献出应有的力量。

4 结语

党的十九大提出,我国到2020年,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在政策的东风下,茶文化旅游的开发与精准扶贫进行结合方兴未艾。产茶区的政府、企业和当地群众应该形成合力,劲往一块使撸起袖子加油干,最终实现茶文化旅游开发和精准扶贫“双赢”的局面。

猜你喜欢
茶乡贫困人口茶文化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中国茶文化中的“顺天应时”思想
城乡统筹视角下茶乡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茶文化的“办案经”
“一带一路”与茶文化传播
隐形贫困人口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茶乡旅游开发中社区居民获得感研究
请到布依茶乡来
余海燕:茶乡飞出的“领头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