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自我效能感在初级笔译人员培训中的应用

2019-01-07 15:18王英莉
福建茶叶 2019年6期
关键词:笔译培训师口译

王英莉

(华北理工大学,河北唐山 063000)

1 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来源于认知心理学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Bandura)最先提出的,在其社会学习理论中占据核心地位。班杜拉的社会认知理论认为个体因素(以信念、情感等形式呈现)、人的行为和环境条件三者交互作用,从而决定人的表现和成就(Bandura 1986)。但班杜拉也提出,存在交互作用并不意味着三者具有相似的强度。不同环境下它们的影响力大小不同,而且某一因素需要一定时间才能发挥作用(班杜拉2003:8)。

自我效能就属于个人因素,以信念等形式存在,对人的行为施加影响。自我效能指的是个人相信自己能完成某项具体任务的信念。班杜拉(1977:191)提出,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在进行某一动作行为之前,对于自己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完成这一动作行为的主观感觉、自我判断或信念信心。

自我效能感理论自从提出以来,就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关注。与之相关的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涉及众多领域:职业发展、心理咨询、人力资源管理、学习等。与二语习得方面有关的研究也十分丰富。很多研究聚焦在自我效能感中的某一个因素,比如认知风格,对外语学习的影响。也有一些研究是研究自我效能感中多方面因素对二语习得某一侧面的影响。这些丰富的研究中,有很多都采用了调查问卷和测试的方法,进行了实证研究。更有一些学者紧密联系外语学习的先进科技平台,展开自我效能感的相关研究。

2 翻译自我效能感

翻译自我效能感,是自我效能感这一概念应用到翻译这个具体领域中。因此,翻译自我效能感指从事翻译的译者或译员在进行特定翻译任务这一行为的自我感觉、自我判断、自信程度。

关于翻译自我效能感,国外和国内的相关研究都比较少。翻译作为二语习得领域中的一部分,一些有关翻译自我效能感的研究主要强调了语言能力的自我效能感,而缺少了对翻译过程的关注。翻译自我效能感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口译方面。笔译相对于口译而言,周期较长,影响因素较多,使得很少有学者研究笔译人员的认知心理。澳大利亚学者Karen Bontempo&Jemina Napier(2011)以 110名口译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自制的调查问卷,测量了口译员的情绪稳定性,研究其情绪对口译能力的影响。我国学者陈楚艺(2016)利用吉尔的精力分配模式,从发言人、听众、译员三个维度来分析在口译实践过程中心理压力的来源以及这些心理压力对于译员现场表现的影响。

3 自我效能感的信息来源

自我效能从属的个人因素受到自身行为和环境的影响。班杜拉在此基础上又进行了细化,他认为自我效能有以下四个主要信息来源。对自我效能信息来源的全面分析有助于研究者从源头入手,通过对信息来源进行加工和控制来帮助个体提高自我效能。

一是自我能动力(enactive mastery)。自我能动力指的就是人们过去的成败经历,具有很强的影响力。成功的经历可以增强自我效能,坚信自己具有成功的能力,面对挫折也会坚持不懈。自我能动力对自我效能的影响最大(Gist 1989)。

二是替代性经验(vicarious experience)。替代性经验主要通过榜样和示范作用对自我效能产生影响。当人们看到和自己能力相当的人取得了成功,自己的自我效能也会增强。在这个过程中榜样的相似性是关键因素。比能力差的人做得好,或被能力强的人击败都不会对自我效能产生多大影响。只有看到和自己类似的人成功才能提升自我效能。

三是言语说服(verbal experience)。言语说服指的是通过对个体进行积极评价,提高个体的自我效能。个体如果获得鼓励和赞扬,自我效能就会加强;如果遭到贬低或批评,会感觉自己是个失败者,自我效能就会降低。但批评也分为贬低性和建设性两种。贬低性批评降低了人们的效能感,而建设性批评却会提供有益的帮助和指导,能起到维护甚至提高效能感的作用(班杜拉2003:148)。

四是生理和情感状态(physiological and emotional states)。班杜拉认为,身体状态差的人会觉得自己的身体条件难以承担既定的任务,所以自我效能较低;相反,精力旺盛的人自我效能较高。情感状态对自我效能的影响主要通过回忆来实现。回忆自己过去的成功经历可以诱发愉快的心情;回忆失败经历则会沮丧。心情当然不能短时间内快速对个体的自我效能产生重大的影响,但是它的重要性就在于它可以造成良性或恶性循环。

4 初级笔译人员培训建议

将有关翻译自我效能感的研究成果应用到初级笔译人员的培训中,可以提高初级笔译人员的自我效能,从而提高笔译人员的翻译能力和翻译质量。

4.1 培训前下发课程大纲。在培训之初,培训师要给学员发放本次培训的课程大纲。大纲上不仅要写清楚每次培训课程的内容或主题,也要列出上交每次笔译作业的时间点、最后考核的时间等等。大纲的安排既要对学员施加一定压力,激励其消化课上内容,也不能太过紧凑,造成无法吸收。

4.2 布置作业前提供建设性指导。培训师应在布置作业前对学员进行有益的指导或给予一些翻译策略或翻译方法方面的提示,提醒学员课上讲过的翻译策略和方法,点出作业的难度所在。这种建设性的指导可以让学员在策略选择上更加坚决,在完成作业时更加有自信,有助于提高其自我效能。

4.3 布置难易平衡的作业。因为目前传统的笔译教学都是围绕作业展开,一般是发作业、改作业、讲作业的一个线性过程,而且笔者研究发现作业太多太难会引发一定程度的焦虑,可能削弱学员的自我效能,所以在作业设置时要做到难易平衡。建议采用“难-易-难-易”作业顺序,体现学习的循序渐进,难易平衡,更加科学。

4.4 作业的题材也应该多种多样,尽量覆盖全面。学员的学习动机很大部分在于兴趣,如果笔译作业是有关自己感兴趣的内容,那学员的学习动机就会增强,从而自我效能感也随之增强。

4.5 给予具体细化的评价。笔者认为培训师可以在课堂上进行归因训练。简单地在课上告知学员“这篇比上篇做得好”是无法最大限度地提高自我效能的。因为学员如果将成功归因于作业难度降低或培训师标准放松的话,那他也不会因此提高自我效能。所以培训师应明确指出学员在哪里取得了进步。这样,培训师的表扬就更令人信服,学员的自我效能感能得到提高。这项工作也可以交予学员自己去做,会更有意义。学员可以选择两篇难度相仿的作业进行对比,看看自己在忠实、通顺、表达、文风等方面是否有所提高。

4.6 讲评采用“批评匿名、表扬点名”的方式。这种方式其实是在应用“言语劝说”和“社会比较”。在讲评作业时,培训师可以就译文中的错误和拙劣之处大致作一评论,不必点出作者。在指出学员译文中处理得当之处时,点名表扬该学员,人往往在受到表扬时更容易接受批评。这种批评不点名、表扬点名的方法使教学要求显得更为严格,更人性化。

猜你喜欢
笔译培训师口译
还剩几只
跨学科口笔译研究的百科全书——Researching 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ing介评
美国法庭口译制度研究及启示——以夏威夷州法庭口译为例
教育生态学视域下的英语笔译教学研究
如何有效应对当前市场对商务英语笔译的需求
对中国口译近25年来的研究综述
略论笔译与口译的区别
重新培养培训师
论心理认知与口译记忆
如何打造企业内部培训师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