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特色型高校语言服务人才培养研究

2019-01-07 15:18李志远
福建茶叶 2019年6期
关键词:特色人才语言

李志远

(东北电力大学,吉林省吉林市 132012)

1 引言

伴随改革开放跨过四十个年头,中国已形成全方位的对外交往合作局面,尤其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中国更是以积极、主动之势参与到全球发展与治理当中。在与各国的深入合作中,对于高质量、复合型的语言服务人才需求也呈现上升之势。据调查显示,翻译目前仍是语言服务之重。那么在国家深入对外合作的时代背景下,翻译教学应如何改革,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语言服务人才则成为了摆在教育者面前的时代课题。

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作为目前我国应用型翻译专业人才培养的最高层次,理应首当其冲,调整自身培养体系,成为语言服务人才培养的前锋部队。我国MTI教育自2007教育部批准第一批承办院校之始已有10余年发展历史。截至目前已有253所高校获准开设MTI教育。在这253所高校中,行业特色型的工科院校占有重大比例,那么这些高校应如何在语言服务背景下打造自身特色,走出一条行业化的高端翻译人才培养路径值得深入研究。本文以东北电力大学为例,探讨行业特色型高校MTI培养的现实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

2 行业特色型高校语言服务人才培养定位

语言服务是以语言服务理念和语言经济意识为基础的一种现代服务。而语言服务业则指“通过提供语言、语言知识、语言技术及语言衍生品等来满足生活与商务需要,包括翻译、本地化、语言咨询、语言培训、多语信息情报、语言技术研发及应用等服务”(张慧玉2018:20)。由此可见,语言服务及语言服务产业拓展了传统翻译与翻译行业的范围,为翻译人才提出了更新的要求。因此,在翻译人才的培养上也有了区别于传统的内涵,延伸出了新的外延。

行业特色型高校顾名思义是指,具有显著的行业办学特色和突出优势学科的高校。目前中国主要的行业特色型高校涉及地质、矿业、石油、电子、医药、财经、电力、政法、林业等多个领域。这些高校在多年的办学中为相应行业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同时也形成了自身鲜明的办学特色和学科定位。以东北电力大学为例,学校始建于1949年,位于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吉林省吉林市,具有鲜明的电力行业特色和优势学科群,毕业生广泛分布于全国各地电力企业和部门。学校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始于2014年,相较于外语类和综合类高校,在学科积淀、师资队伍和生源质量上都有一定的劣势。因此,此类行业特色型高校必须找准自身定位,走出一条差异化办学道路,服务于地方及行业领域。而语言服务行业所需求的行业化、职业化、应用型人才恰为此类高校MTI办学提供了一个方向。

3 基于语言服务的行业特色型高校MTI教学改革刍议

语言服务业发展背景下对传统的单一知识型翻译人才培养提出了挑战。作为高级翻译专业人才培养的MTI教育理应顺应市场发展、及时作出调整,以培养出“翻译实践能力强、协作能力强、翻译技术应用能力强、熟悉语言服务行业、恪守职业道德和规范”(谢柯2018:101)的职业化语言服务人才。基于复合型、专业化、行业化的特征,东北电力大学根据自身优势和特色在传统翻译教学的基础上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第一、培养定位。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性培养方案(以下简称“指导性方案”)指出的培养目标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能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及提高国家国际竞争力的需要、适应国家社会、经济、文化建设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专业性口笔译人才。这一目标为各校设定符合自身定位的人才培养目标提供了依据。在此基础上,东北电力大学将MTI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设定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能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不断深入和国家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的需要,具有过硬的综合素质、良好的职业道德、较强的语言应用能力,具备熟练的翻译技能和宽广的知识面,能够在能源电力等领域从事英语翻译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专业性口笔译人才。从此培养目标上看,虽未直接提及语言服务人才的培养,但其“具有过硬的综合素质、良好的职业道德、较强的语言应用能力,具备熟练的翻译技能和宽广的知识面”等正是语言服务人才所要具备的基本素质。

第二,课程设置。课程设置是“培养人才的规划,它把达到培养目标所要求的教学科目及其目的、任务、内容、范围、进度和活动方式的总体规划体现出来”(潘懋元1996:349)。而“MTI培养应是一个语言技能+行业技能+职业技能+专业知识的综合训练体系”(敬菁华2017:294)。依此进行课程设计,显然已将语言服务的内涵融入在了MTI的人才培养当中。可以看到在东北电力大学MTI的课程设置中,已考虑到了此点。课程体系中既包含“翻译行业标准与规范”、“翻译项目管理实务”、“计算机辅助翻译”等语言服务相关课程,也包含“国际工程项目管理”、“国际电力建设市场概论”等知识性课程,可以说能够基本满足所在院校对应的语言服务就业市场。

第三、教学手段。语言服务行业的发展呼吁教学手段的变革。从前的翻译教学只关注文学材料以及教师课堂讲授翻译技巧、学生课下完成作业的方式已不能满足语言服务的要求。因此,在语言服务人才培养的背景下,必须革新教学方式。我校在教学方式上也做出了一定的尝试,例如培养方案中明确规定“采用课堂讲授、互动研讨、口译现场模拟、专家讲座等教学形式。口译课程运用同声传译实验室和多媒体教室等设备开展;聘请有实践经验的高级译员为学生上课或开设讲座。笔译课程部分内容采用项目翻译的方式授课,承接各类文体的翻译任务,学生课后翻译,教师课堂讲评,以加强翻译整体技能的训练。”在教学过程中有经验专业译员和真实案例的引入都有利于学生对于所在行业的了解。

4 结语

语言服务业的发展以及社会对于语言服务人才的需求呼吁传统的MTI教育进行转型升级,培养大批精语言、懂专业、复合型的语言服务人才。作为行业特色型高校中的MTI教育如何在此背景下发挥自身独特优势,形成自身的人才培养特色则成为了新的时代课题。通过对于东北电力大学MTI教育的相关分析可以看出,一些行业特色型的高校已经在语言服务人才的培养上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这些改革措施可为语言服务人才的培养做出其应有的贡献。

但是我们也发现对标语言服务行业及语言服务人才的标准,目前的尝试仍有许多改进之处。如目前行业类高校普遍语种较少,不能满足特定行业对于其他语种相关人才的需求;在开设诸多特色课程的同时也面临着相关语言类课程的减少,学生语言基础不够扎实、翻译水平有待提升等问题。再加之师资队伍、培养方案设计的体系性和平衡性等问题,使得行业型高校也面临很多自身的问题。因此,只有严格对标语言服务人才培养需求、进行深入的社会调研、有计划的增设相应语种、吸引不同学科背景的优秀生源、打造复合型教师队伍、深度融入企业参与才能培养出优质的职业化语言服务人才。

猜你喜欢
特色人才语言
人才云
特色种植促增收
语言是刀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我有我语言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