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背景下的中国茶文化传播的意义

2019-01-07 15:18杨小波
福建茶叶 2019年6期
关键词:饮茶倡议茶文化

杨小波

(重庆医科大学外国语学院,重庆 400016)

1 “一带一路”倡议中的文化交流

为顺应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和社会信息化的潮流,维护全球自由贸易体系和开放的世界经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于2013年9月和10月分别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合作协议,简称“一带一路”(The Belt and Road,缩写B&R)。这项国家顶层合作倡议旨在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借用古代“丝绸之路”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旗帜,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2015年3月28日,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将“一带一路”倡议进一步推向深入。

坚持文明宽容,尊重各国自己选择的发展道路和模式,加强不同文化与文明之间的交流对话,求同存异、兼容并包、共生共荣,这是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的基本要求。“一带一路”跨越广阔的地域,包含不同的社会形态,不同的族群,不同的宗教信仰和文化,要让“一带一路”倡议成为促进人文交流的桥梁而非触发文明冲突的引线,让不同文明之间相互的借鉴和学习而非彼此冲突,加强和深化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和交流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沈冬梅:2015)。因此“民心相通”也成为“一带一路”倡议的工作重点之一。通过弘扬丝绸之路精神,在科学、教育、卫生、文化、民间交往等各领域展开广泛的交流与合作,不仅积极发展国家与地区间的经济贸易交流,而且夯实“一带一路”建设的民意基础和社会根基。正如法国前总理德维尔潘所说:“一带一路是政治经济文化上的桥梁和纽带,让人民跨越国界更好交流”。

2 中国茶文化的内涵和发展

中国茶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悠久的发展历史中形成了丰富的内涵、完备的形式,是在中国人民在日常生活、艺术创作和其他各种精神文化活动中沉淀和形成的深蕴中华文明内核的优秀文化。从历史上看,它对提升人们生活品质、增进人际互动、加强国际贸易和文化交往都起到过重要的作用。

中国人用“柴米油盐酱醋茶”来指代日常生活中的大小事务,足见茶叶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地位,中国人也是最早饮茶的民族,茶叶作为药料的饮用最早见载于《神农本草经》。在疾疫多发的巴蜀地区,茶类植物因为其止渴、清神、消食、除瘴、利便等功效逐步从药材发展成为日常饮料。

两晋南北朝时期,文人饮茶逐渐兴起,有关茶的诗词歌赋也相济问世,文人们赋予茶更加丰富的精神意义,茶便由此逐渐从日常生活领域走入精神文化领域。为反对当时的奢靡之风,一些有识之士提出“养廉”,出现“以茶代酒”之举。随着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兴起,饮茶又逐渐和参禅悟道等宗教活动产生千丝万缕的联系。饮茶可使人头脑清醒、思路清晰、心态平和,魏晋南北朝时期推崇玄学的清谈家们也逐步由好酒转而为好茶。此时的茶饮具备了显著的社会文化功能。

茶叶在隋朝成为全民遍饮的饮品,中国茶文化也在此时初步形成,陆羽于公元780年所著的《茶经》便是茶文化形成的标志。《茶经》概括了茶的自然性质与人文品格,探讨了茶叶的生产、加工、泡制、饮用和评鉴的技术和艺术,将饮茶作为一项高雅的艺术,创造了备器、择水、取火、候汤、炙茶、碾茶、罗茶、投茶、搅拌、酌茶、品茶等一套程式化的中国茶艺,并将儒释道精神融入其中。文人、官员和平常百姓通过饮茶来颐养性情、修养自身品德和情操,僧侣们通过品茶来修清入静、参禅悟道。茶文化的发展让茶器成为区别与其他日常器皿如酒器、食器的专用器具。唐朝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高度发达,与其他国家有着广泛而频繁的经济文化交往,不仅茶叶和茶具作为出口商品远销他国,深具中国文化精神的茶文化也通过来访和出使的留学生、商人、僧侣传播到其他国家。

宋代种茶规模大为扩大;汤社的成立标志着程式繁缛、法度严谨的中国茶道形成;茶道对仪式感和程式化的追求也让茶具制造鼎盛一时;茶业及其衍生经济高度发达。从市井摊档到都市茶馆,从宫廷茶宴到寺庙茶奉,中式茶饮经历了从药用、食用到雅玩、敬持的完整流程。

顺应元代对茶法去繁化简的做法,明朝官方政令废除繁缛,文人响应,民众跟随,施行简单易行的散茶制作和泡饮法,壶泡法全面兴盛。从明代中后期到明末清初,由于社会动荡,人心不安,大部分文人们消极避世、寄情山水、移情恋物,躲进书斋茶室自成一统,远离政治敏感。此时茶人们更加注重饮茶的器具与环境的构建,善于营造庭园艺术和品茗文化结合的茶寮空间,嫁接品茶玩物的长物精神,追求场景气氛与人文情绪的交融(施由民:2012)。手工业的蓬勃发展强化了这样的趋势,道教的兴盛和王阳明心学思想的传播也为其提供丰富的精神给养。

清代的茶法主要沿袭明代,同时融入满族元素,一方面承袭古法,另一方面去繁化简,更趋向于实用主义。此时茶叶产量大幅提高,制茶工艺的日臻完善,茶叶经营、消费的商业高度发达。城市茶馆林立,恢复其作为社会各阶层休闲交流场所的功用,茶与曲艺、诗会、戏剧、灯谜等民间文化形式深度结合,实现了茶文化的大众回归。清代茶叶和茶具的外贸达到历史最高水平,中国茶叶远销世界,成为西方人不可或缺的日常生活用品,明清两代长期实施“以茶制夷”的政策,世界上大量白银流入中国。

3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茶文化传播的意义

从以上论述不难看出,以茶叶和茶器为载体的国际贸易和交流由来已久,对中国和世界都产生过深远影响。中国茶文化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无论其内容还是形式,都深深烙上中国文化精神和审美情趣的烙印。儒家文化的克己内敛、中庸和合,佛教文化的空明了悟、明心见性,道家文化的修身养性、清静无为都成为其内化的品格(景庆虹:2012)。具有中国审美意蕴的茶器陈列和茶席布置也在形式上呼应了中国茶文化的中国品格。在实施“一带一路”倡议的今天,不仅仅应该加强以茶叶和茶器为载体的国际贸易,更应该通过不同渠道和层面向沿线各国宣传和介绍中国茶文化。这不仅能加强沿线各国对中国文化的理解,更能通过茶文化深入中国佛释道精神的内核,并在这样的精神的影响下跨越文明的隔阂,实现文明互鉴、达到文明共存共荣,架设起为相关国家民众加强交流、增进理解的桥梁,织就不同文化和文明之间对话与交流的新纽带,加深各国间的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信任。

猜你喜欢
饮茶倡议茶文化
全球发展倡议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
浙江向全行业发起廉洁自律倡议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中国茶文化中的“顺天应时”思想
饮茶养生De四季区别
茶文化的“办案经”
“一带一路”与茶文化传播
Happy Afternoon Tea
A Dialogue about Innovation in Global Economy Governance in Chongqing
花下饮茶,光阴含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