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打造“绿色食品牌”正当时

2019-01-07 06:38
创造 2018年11期
关键词:绿色食品云南省云南

走进大山,层峦叠翠。茶园中的古茶树旁,放置着新型灭虫灯。这里是云南省大理州永平县龙门乡大坪坦村,全村茶叶种植面积达19600亩。家家爱种茶,户户有存款,是大坪坦村村民生活的真实写照。

永平县国土面积93.8%属山区,有“中国优质核桃基地重点县”“中国核桃之乡”及“云药之乡”等美誉。近年来,该县全面推进以“三品一标”农产品为主的绿色、生态与品质农产品发展,已培育9个农业龙头企业,3个农业现代庄园,23个家庭农场,578个农民专业合作社。一批有特色、高品质、口碑好的绿色食品正走出深山、“香”飘四海;绿水青山,正在变成金山银山。

永平县绿色食品产业的蓬勃发展,是云南省大力打造“绿色食品牌”的缩影。

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是云南省委、省政府立足云南省独特的自然资源优势,瞄准未来农业发展的总体趋势和消费态势,推动实现云南省产业转型升级、经济高质量发展目标的“三张牌”之一。

中国有13亿人口,食品安全是最大的民生,吃出健康,绿色食品当仁不让。云南生态资源丰富,当前云花、云茶、云蔬、云果、云咖啡等绿色、有机、生态农产品都是享誉海内外。脱贫攻坚征程中,发展绿色食品也已经成为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有力抓手。发展绿色食品产业,云南大有可为。在此背景下,全省聚焦茶叶、花卉、蔬菜、水果、坚果、咖啡、中药材、肉牛八个重点产业,云岭大地吹响了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的号角。

政府搭台 打响绿色牌

金秋十月,硕果累累。10月11日举行的第十四届中国昆明国际农业博览会上,琳琅满目的瓜果蔬菜、茶叶咖啡等特色农产品令人应接不暇。在“云岭鲜生”有机蔬菜展位前,一盒盒鲜嫩的生菜、胡萝卜、紫甘蓝、黄瓜十分惹眼。“我们的蔬菜已获得有机认证,全部可以生吃。”展位负责人介绍,该公司的有机蔬菜远销中国香港、澳门等地区,以及新加坡等国家,产品供不应求。

作为云南省农业领域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农业交流和农产品交易盛会,中国昆明国际农业博览会已经日益成为全方位展示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和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的重要载体。

利用高规格的大型平台,展示云南得天独厚的“绿色食品”,是云南省力推“绿色食品牌”的有效途径。

酒香也怕巷子深。市场经济语境下,产品宣传营销也是必不可少。2018年6月14日至20日,第5届中国—南亚博览会暨第25届中国昆明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在昆明举行,农业馆作为本届南博会的主题展馆之一,其所展示的云南高原特色绿色食品受到了国内外众多参展商的青睐,展会期间云南“绿色食品牌”签约项目多达86个。

为推动绿色食品产业发展,2018年6月下旬,由云南省副省长陈舜带队,云南省商务厅牵头,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农业厅、商务厅、招商局、港澳办等单位及云南农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组成的代表团赴香港参加了首届香港“一带一路”国际食品展、“一带一路”农食品产业及贸易高峰论坛,并举办了云南绿色食品招商引资推介会。

7月29日,中国(云南)—迪拜“绿色食品牌”推介会在阿联酋迪拜举行。

8月2日,第20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投资万里行之走进云南主宾省暨云南“绿色食品”招商引资推介会在昆明举行。

9月8日,云南驻菲律宾(马尼拉)商务代表处携云南八大绿色食品行业20余家企业的产品,在马尼拉世界贸易中心参加2018年第22届亚洲食品与饮料展受欢迎。

9月13日,在第15届中国—东盟博览会(简称“东博会”)的云南展区,不少市民和参展商因为这里的茶香和咖啡香而驻足。“这茶真棒!”来自坦桑尼亚的奥马尔在品尝了展区内的普洱茶后赞叹道。

10月20日,2018中国·昆明国际绿色食品投资博览会启幕,包括均瑶集团、大北农集团、上海来伊份公司、北京爱种网络科技公司等国内知名企业,以及埃及艾尔德食品公司、墨西哥沙姆洛克食品公司、巴西达人食品公司、JBS公司等国际知名企业,共近400家国内外知名企业汇聚春城,共同探寻绿色食品产业合作新模式,推动企业与产业在发展中共赢。此次投资博览会期间还举办了绿色食品投资洽谈、绿色农业高峰论坛、绿色食品展览展示和投资考察等活动,为国内外企业搭建国际性的产、供、销、科研及学术交流、商品贸易平台。其中,省投资促进局共遴选单个项目投资额5亿元以上的全省“绿色食品牌”招商项目55个,向参会企业宣传推介。

通过类似平台,云南的这抹“绿”将传递到更多地方。

企业领军 壮大产业链

2018年6月,云南农垦金汇粮油产业有限公司正式投产,该公司生产的“云菜花”品牌系列食用油选用云南高原非转基因油菜籽,采用传统工艺压榨,在保证香味浓郁的同时,最大限度保留油脂营养成分,从生产过程到最终成品,都体现着绿色食品的特点。

作为云南农业龙头企业,近几年,云南农垦集团在做好传统主业的基础上,也深耕高原特色农产品。云咖、云茶、云花等一系列与“绿色食品”相关联的关键词正逐渐成为企业新的标签。2018年4月,云南农垦集团出台的“绿色食品牌”3年行动方案规划了未来几年企业的发展方向。按照计划,3年后,云南农垦集团“绿色食品”年营业收入将达到300亿元以上,拥有年营业收入超100亿元的子公司2家,超50亿元的子公司3家,超10亿元的子公司5家。

为将云南的绿色产品推广出去,农垦集团还积极拓展合作渠道,与红星美凯龙签署了合作协议,合作建设“绿色食品”销售渠道和平台;与云南中烟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跨界合作推动“绿色食品”产业发展;与云勤集团形成合作意向,近期将签署合作协议,合作建设职工“绿色餐桌”。此外,与云南餐饮协会合作,成立“云南省绿色食品(材)暨滇味伴手礼‘百城万店’推广加盟”,开展滇味伴手礼“百城万店”推广活动。通过多种渠道,让云南的绿色食品走向千家万户。

云南农垦集团的发展事例再次证明,产业的发展需要政策支持和政府服务,也离不开带头企业的贡献。

云南省食品工业企业数量不少,但企业规模较小,真正有实力的大型食品企业很少。发展绿色食品大产业,就必须培育市场新主体。而培育新主体,一是要靠引进国内外大企业,二是要培育壮大本土龙头企业。2018年2月份以来,省政府每月一次的“绿色食品牌”专题会议,研究培育打造世界一流的食品领军企业、龙头企业,拟通过一大批大企业的带动来发展云南省世界一流的绿色食品产业。

2018年4月份省政府“绿色食品牌”第2次专题会议上,提出了“创品牌、育龙头、抓有机、建平台、占市场、解难题”6个方面的重要工作。其中就如何“创品牌”,如何增强云南省“绿色食品牌”产业的竞争力、影响力,提出了要开展绿色食品加工企业的评选活动,对获奖企业给予表彰奖励,目的就是通过优秀企业的评选表彰活动,来引导云南省食品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吸引国际一流企业到云南来落户。

在6月份第4次专题会议上,明确了评选“10强企业”和“20佳创新企业”。“10强企业”的主要衡量指标是主营业务收入和税收总额,“20佳创新企业”则是强调了创新和成长性的指标。

为引进和培育一批省内外大型优质企业,促进云南绿色有机农业及食品产业投资,加快实现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绿色化、有机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2018年8月,云南省财政厅、工信委、农业厅、林业厅、商务厅以及招商合作局联合印发了《云南省培育绿色食品产业龙头企业鼓励投资办法(试行)》,对投资绿色食品10亿元(含)的优质企业进行最高10%的一次性奖补。按此政策,投资领域涉及茶叶、花卉、水果、蔬菜、坚果、中药材、肉牛等重点产业的企业,经审查符合条件,投资金额达到10亿元(含)以上的企业,最高将一次性获得财政奖补资金1亿元。

9月13日,2018年云南省名优农产品品牌和优秀绿色食品加工业企业评选活动新闻发布会在昆明举行。会上公布,2018年起,将在全省范围内开展名优农产品品牌和优秀绿色食品加工业企业评选活动,助力云南省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

9月17日,2018年云南省优秀绿色食品加工业企业评选活动在昆明启动初评。经审核,符合条件可以参评的企业共有121户。其中,44户参评“云南省绿色食品加工业10强企业”,77户参评“云南省绿色食品加工业20佳创新企业”。

据省工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优秀绿色食品加工业企业评选等一系列举措,云南省将努力实现到2020年全省食品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3000亿元,培育年主营业务收入50亿元以上领军企业5户、30亿元至50亿元龙头企业10户、10亿元至30亿元骨干企业25户以上。

品牌培育 提升附加值

品牌是人们选择品质的重要参考,越来越多的人在消费购物中看品牌,因为品牌意味着产品品质的硬实力,也代表着生态环保理念等软实力。

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工作,前提是生产“好品”,目的是让“好品”成“牌”,目标是让“牌”成为“世界一流”的牌。

根据2018年云南省名优农产品品牌和优秀绿色食品加工业企业评选活动新闻发布会公布的内容,2018年起,将在全省范围内开展名优农产品品牌和优秀绿色食品加工业企业评选活动。

其中,2018年云南省名优农产品品牌评选活动,以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工作领导小组名义开展。农产品品牌评选活动围绕茶叶、花卉、蔬菜、水果、坚果、咖啡、中药材、肉牛8个重点产业,每个产业评选10个绿色食品产品品牌。2018年评选奖项设置“2018年云南省10佳茶叶品牌”“2018年云南省10佳花卉品牌”“2018年云南省10佳蔬菜品牌”“2018年云南省10佳水果品牌”“2018年云南省10佳中药材品牌”5项。根据产业发展实际,今后适时增加坚果、咖啡、肉牛产业的产品品牌评选。

申报云南省名优农产品品牌,要求产品在云南省境内生产,食用农产品应获得有机食品或绿色食品认证;申报企业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并规范运行,产品有严格的质量标准,建立产品自检或委托检验制度,产品质量可追溯,连续3年抽检合格率为100%;产品有稳定的销售渠道和较高的市场占有率,批量生产和销售已满3年,品牌知名度较高;申报企业无违反法律法规行为,生产过程必须达到国家环保标准,产品必须具有自主有效的注册商标和明确的包装、标识。申报企业发生环境保护和食品质量安全方面问题的,实行一票否决。依照评分指标计算得分,每个产业取前10名,授予“2018年云南省10佳名优农产品品牌”称号,由领导小组统一颁发荣誉证书,第一名可获奖金100万元。

据了解,下一步,云南省要把“七突出”作为自己的品牌建设目标,打造一批享誉国内外的云南名牌产品。

(一)突出顶层设计培育品牌。通过制定农业品牌化综合规划、产业品牌化发展规划、农业品牌化发展区域规划,明确发展目标、突出发展重点、完善发展措施,建立健全涵盖农产品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的品牌塑造推广体系。

(二)突出质量安全培育品牌。充分利用云南光热水土气这些农业生产所必需的天然资源优势,坚持生产组织标准可控,强化质量安全监管,把“丰富多样、生态环保、安全优质、四季飘香”四张名片推荐给全国、全世界。

(三)突出产品认证培育品牌。通过组织行业认证、综合认证、社会认证和国际认证,让更多优质农产品进入质监、工商等部门主导的质量管理、生产规范、名牌产品、驰名商标等认证认定,拿到国内、国际市场的敲门砖和通行证。

(四)突出文化创意培育品牌。坚持把农业品牌培育与文化创意有机结合,塑造鲜明的个性文化内涵。全国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可的11项世界重要农业遗产中,红河哈尼稻作梯田系统、普洱古茶园与茶文化系统两项隶属于云南。

(五)突出产业主体培育品牌。坚持按照以大企业打造大品牌、大品牌带动大产业、以大产业促进大发展的思路,认真筛选有发展基础、市场前景好、竞争实力强的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予以重点扶持。重点培育打造云茶、云花、云咖、云果、云菜等“云系”“滇牌”。

(六)突出管理服务培育品牌。通过提供平台支持、政策支持和环境支持,强化对农业品牌的推介、评选、推优等活动,设立品牌建设专项扶持资金,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完善品牌建设的激励机制,为品牌培育创造良好发展空间。

昆明国际农业博览会上的云南野生菌展位

(七)突出科技创新培育品牌。坚持引导企业把强化科技创新作为培育品牌的突破点,着力打造“没有围墙的研究院”,研发对重点产业有重大支撑作用的关键核心技术,开发新型产品,引领和创造市场消费潮流。

科技创新 释放新动能

前段时间,云南摩尔农庄生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的科技创新成果在世界级、国家级科技创新类大会上屡获殊荣,成为云南农业龙头企业的骄傲:9月12日,第十五届中国科学家论坛上,摩尔农庄被中国科学家论坛组委会评选为“中国价值投资科技创新发明成果”;9月13日至15日,第十届国际发明展览会上,摩尔农庄“功能性核桃乳植物蛋白饮料加工新技术”斩获“发明创业奖·项目奖”金奖,公司创新研发实力得到组委会的充分认可。

绿色食品产业的大发展,尤其是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的打造,离不开科技创新。云南摩尔农庄荣誉的斩获,无疑是“科技创新是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最大推动力”的最好诠释。

满足人们对绿色食品的高要求,必须依靠科技创新来改进产品品质,也同样需要依靠科技创新来更好地推动育种技术突破,培育优良动植物品种,大力推进优质农产品生产技术进步等。

科研部门如何助力云南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用实际行动给出答案:“十二五”以来,该院通过国家和省级审(认、鉴)定、登记农作物新品种345个,国审品种数占全省的100%;新品种保护授权126项、专利授权及软件著作349项。全院年均成果转化面积2200万亩以上,新增产值30亿元以上。

在茶叶方面,云南省农科院选育的“云抗10号”“紫娟”“佛香”等品种推广面积200余万亩,约占全省无性系良种面积的90%。其中,“云抗10号”在全省推广种植160余万亩,成为云南省主要茶树良种。

在花卉方面,云南省农科院获新品种授权和标准的数量、推广应用均居全国第一,自主知识产权品种占全省的70%。成果覆盖全省80%的鲜切花种植区,并在国内主栽区及东南亚部分国家进行了大规模示范推广。

在蔬菜方面,云南省农科院开展了白菜、甘蓝、芥菜、白花、青花菜、萝卜、辣椒等蔬菜品种选育,育成新品种22个,年均种植面积超过150万亩。2018年入选云南农业蔬菜主导品种占全省的67%。

在水果方面,“十二五”期间省农科院选育水果品种25个。其中,柠檬新品种“云柠1号”“费米耐劳”及配套技术在德宏州柠檬产区应用覆盖率超过90%;红梨新品种及配套技术在云南主产区实现全覆盖。2018年入选云南农业水果主导品种占全省的100%。

在咖啡方面,云南省农科院咖啡新品种新技术在全省的科技成果转化推广覆盖率达90%以上,60余年的科学研究支撑了云南咖啡成长壮大。

在中药材方面,云南省农科院大力示范推广滇重楼、滇龙胆、秦艽、灯盏花、草果等10余个优良品种,推广滇重楼三段式栽培法、滇龙胆育苗技术等16项先进实用技术,技术服务覆盖全省所有中药材种植区域。

在甘蔗方面,云南省农科院育成“云蔗”系列新品种,研发温水脱毒技术、全程机械化和轻简化栽培等技术。成果助推云南甘蔗平均亩产从3.37吨提高到4.04吨,蔗糖成分从14.6%提高到14.85%,为云南甘蔗出糖率连续4年居全国第一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油菜方面,云南省农科院自育品种种植面积占全省的80%,并创新提高油菜“油用、菜用、花用、蜜用、肥用”综合利用价值,延伸油菜产业链。

在粮食作物方面,云南省农科院10个品种5项技术入选2018年云南省农业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为云南省粮食增产、农民增收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

此外,云南省农科院开展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认证工作,为云南名特优新品牌的打造提供了科技支撑和服务,让“云”字牌的高原特色农业新标签活力更增、产业更强、声名更响。

可以说,科学技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国家前途命运,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人民生活福祉。利用科技创新,在品相、品质与品牌上做足做好“品”字文章,不断提高“云南绿色食品”的信誉度、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打造世界一流的“绿色食品牌”就大有希望。

专家观点>>

“中国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现状与发达国家有一定差距。”中国农科院、西安交通大学EMBA特邀教授罗云晟认为,中国绿色食品行业发展整体可观,但增幅不明显。罗云晟就如何借政策地域之优势,发展绿色食品产业,提出自己的见解:绿色食品产业应牢牢抓住乡村振兴、精准扶贫政策的机遇,借助政府购买服务、大包制发展趋势以及本地化优势,聚焦创新,使产业发展更上一步台阶。罗云晟同时认为,构建梯形人才体系是绿色食品产业创新发展的核心。

云南拥有立体的气候、优质的水源、高强的光照、清新的空气、优质的土壤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这正是云南省绿色食品产业“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巨大差异化竞争优势,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员胡虹说,云南绿色食品产业在借势于地理环境、政策环境发展的基础上,还应丰富绿色食品多元化,以精深加工带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猜你喜欢
绿色食品云南省云南
云南茶,1200年的发现
民国初期云南省议会述论
云南邀您来“吸氧”
云南省会泽铅锌矿区深部找矿取得重大突破
云南是你避暑的最佳选择
对云南省“农危改”工作若干问题的思考
一图读懂云南两新党建
什么是绿色食品
《云南省少数民族古籍珍本集成》
我国撤销392个绿色食品产品标志使用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