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例护士意外针刺伤相关因素分析及改进策略

2019-01-07 09:53李华丽
健康必读·下旬刊 2019年1期
关键词:相关因素改进策略

李华丽

【摘 要】目的 通过16例意外针刺伤的发生原因进行回顾分析,加强管理,有效降低临床护士意外针刺伤的发生。方法 对我院2017年5月至2018年8月护士发生16例意外针刺伤进行统计回顾,全面分析发生针刺伤的相关因素,提出改进措施。结果 临床护士发生针刺伤的相关因素诸多,包括护士方面的原因和医院方面的原因等。结论 医院加强临床护士的规范管理,强化安全意识,规范操作行为等,能有效的防止意外针刺伤的发生。

【关键词】临床护士;意外针刺伤;相关因素;改进策略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retrospectively the causes of 16 cases of accidental needling injuries and strengthen the management to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accidental needling injuries in clinical nurses.Methods from May 2017 to October 2018, 16 cases of accidental needling injuries occurred by nurses in our hospital were retrospectively reviewed, and the related factors of needling injuries were analyzed comprehensively, and the improvement measures were put forward.Results there were many factors related to needle puncture injury in clinical nurses, including nurses and hospitals.Conclusion strengthening the standard management of clinical nurses, strengthening safety consciousness and standardizing operation behavior can effectively prevent accidental needling injury.

Keywords Clinical nurse; accidental needling injury; related factors; improvement strategy

【中圖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9)01-03--01

意外针刺伤是护士在工作过程中常见的职业暴露的重要环节之一。据美国疾控中心(CDC)估计,健康的医务人员(医师、护士、医务回收人员)患传染病80%-90%是由针刺伤所致,被针刺伤的医务人员中护士占80%【1】。在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的研究表明:62%~88%的锐器伤是可以预防的,强化安全首位意识,严格操作程序,可有效地将针刺伤对医务人员的危害降至最低水平【2-3】。现将我院2017年5月-2018年8月所有临床护士发生上报的意外针刺伤事件进行回顾分析,探讨改进策略。现总结报告如下。

1 对象及方法

1.1 对象

选择我院2017年5月-2018年8月所有上报意外针刺伤护理人员,共16名,其中临床护士10名,实习护士6名,年龄在17-32岁之间,平均年龄23岁。

1.2 方法

收集2017年5月-2018年8月科室上交不良事件报告表中,发生锐器伤护理人员的基本信息,包括:年龄、性别、职称、科室、上报时间、暴露部位、暴露程度、发生地点、暴露方式、潜在感染源种类、发生经过、处理措施、已采取的预防措施和科室的处理意见等, 进行汇总分析,找出导致意外针刺伤发生的相关因素,提出有针对性的整改措施。

2 意外针刺伤发生的相关因素分析

2.1 护士自身因素

2.1.1 护士职业防护的意识不够 护士自身防护意识缺乏,尤其年轻护士发生针刺伤概率明显。据相关资料显示低年资、工龄短、学历及职称较低的临床护士,更缺乏必要的职业防护意识【4】。

2.1.2 护士操作不规范 部分护理人员在患者治疗结束后拔针、处理针头、传递针头、徒手分离针头、注射后回套针帽增加了职业暴露的风险【5-6】。

2.2 患者因素 部分患者因疾病的影响而不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导致护士在进行操作的时候会因为患者意识不清、狂躁、恐惧而受到意外针刺伤。

2.3 环境因素 病房因素 部分病房狭小,床间距不符合医院建设管理要求,加之护理人员整理病房不到位,致使病房杂乱,护士处理针头的有效空间缩小,提高了护士发生针刺伤的风险系数。

2.4 医院因素

2.4.1 管理制度不健全 医院未建立完善护士操作的各项规范、流程,没有对护理人员日常工作进行有效指导。

2.4.2 培训不到位 在制度建立以后未定期对全院医护人员进行强化培训,尤其是新进人员的培训落实不到位,部分人员不知晓该如何按规范执行相关工作。

2.4.3 监督管理不到位 相关职能部门对全院医护人员的日常监管工作不力,对于部分操作不规范的人员没有进行及时的帮助、指导,导致部分人员工作随意,我行我素。

2.4.4 防护用品方面 医院在配置防护用品方面考虑到成本支出,配置的物品数量不足,不能满足临床医护人员使用。

2.5 穿刺工具方面

静脉留置针使用太少 由于医院未严格执行《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护理人员未彻底转变观念,对规范中提出的要求执行不到位,加上临床上使用的药物血管刺激性大,导致留置针使用情况不理想。

3 改进策略

3.1 加强护士的管理

3.1.1 强化护士的职业防护意识 据有关调查报告称,佩戴手套后发生针刺伤被感染的概率可降低50%【2】。护理部要强化各级护理人员安全防范意识,提高护理人员及实习生对针刺伤的认识,加强防范。

3.1.2 规范护士的操作行为 医院应该重点加强全院拔针环节的管理。拔针后立即将针头与输液器进行分离,坚决杜绝注射后回套针帽、徒手进病房拔针、输液针头插入输液瓶等不规范行为的出现。

3.2 防止被患者误伤 在为患者进行有创操作前,应准确评估操作环境及患者情况,遇不配合或对疼痛特别敏感病人应由2名护理人员协助配合,避免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晃动肢体,发生误伤。

3.3 改善医院环境 规范病房管理 护士应加强病房管理制度的宣教和落实,为护士腾出最大操作空间,缩短处理针头的距离。同时,护士在处理针头时也应评估病房环境,减少护士发生针刺伤的风险。

3.4 加强医院内部管理

3.4.1 健全管理制度 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医院各项规章制度、规范、流程,全院医护人员严格按照规章制度落实相关工作。

3.4.2 加强人员培训 在制度建立以后定期对全院医护人员进行强化培训,培训后及时评价医护人员的掌握效果和执行力,并加大新进人员和护理实习生的培训培训力度,确保人人知晓规范、执行规范。

3.4.3 加强监督管理 相关职能部门应深入临床对全院医护人员的日常工作行为进行监督管理、指导,对于屡教不改者依照医院管理制度给予相应的处理,提升护理人员对规范执行的依从性。

3.4.4 加大防护用品的投入 医院在配置防护用品方面既要考虑到成本支出,又要确保临床人员的使用需求,确保防护措施的落实。

3.5 正确选择使用输液工具

推广使用留置针 护理人员应确保留置针在使用期间的安全性和实用性,提高患者对留置针使用的依从性,降低护士拔针环节出现针刺伤的风险。

4 小结

在现有医学技术的水平,由于医疗环境的固有复杂性导致医疗不良事件不可避免【7】。导致护士职业暴露的因素多种多样。各级护理人员应不断强化职业防护的意识,加强职业暴露防控措施的落实,进一步规范工作中的操作行为,在确保自身安全的情况下努力为患者提供优质高效的护理服务。

参考文献

黄勋.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的与防御控制[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67-68

毛秀英,吴欣娟,于荔梅,等.部分临床护士发生针刺伤情况的调查[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6):422-425.

王彩霞. 护士针刺伤的危险因素及防范措施[J]. 基层医学论坛, 2016, 20(21):2968-2968.

龔光明.临床护士锐器伤调查调查分析及预防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5):680-682

花静,李家斌,王进,等、牟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现状调查分析及干预措施评价[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7.27(18):4286-4289

金宗英、党生文,李志,等。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的监测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7,27(18):4298-4302

韩怡茹,何剑琴.医疗不良事件中第二受害者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启示.[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8.34(10):877-880

猜你喜欢
相关因素改进策略
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分析与手术室护理干预对策
剑杆织机设计与人机工程相关因素分析
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的现状与改进策略
高中体育教学中不同教学内容传授方式改进的实践与探索
新能源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改进策略
初中英语“写作入门”摭谈
浅谈高校生物学专业遗传学课程的教学现状与改进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