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吡格雷、阿司匹林及低分子肝素钙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2019-01-07 09:53陈建春
健康必读·下旬刊 2019年1期
关键词:低分子肝素钙氯吡格雷急性脑梗死

陈建春

【摘 要】:目的:分析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采取低分子肝素钙联合阿司匹林以及氯吡格雷治疗的临床效果以及安全性表现。方法:研究时间范围在2017年2月——2018年8月,病例是我院诊断为脑梗死的228例患者,将其按照随机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14例,所有患者入院后接受常规治疗。对照组采取拜阿司匹林口服联合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结合氯吡格雷口服治疗,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用药安全性。结果:两组患者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降低,但是观察组降低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明显,具备统计学地意义(P<0.05)。另外,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肝肾功检查结果对比也不具备统计学差异。结论:急性脑梗死应用氯吡格雷、阿司匹林及低分子肝素钙联合治疗十分有必要,其能够起到良好的溶栓、抗凝效果,预防发生再梗死情况,并且良好的恢复神经功能,改善机体症状。另外,联合应用并不会降低用药安全性。

【关键词】: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钙;氯吡格雷;急性脑梗死

Efficacy and safety of clopidogrel, aspirin and low-molecular-weight heparin calcium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Chen Jianchun

Sichuan Yibin City Gongxian peoples Hospital, Sichuan Yibin City 644500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efficacy and safety of 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 combined with aspirin and clopidogrel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Methods: the study period was from February 2017 to August 2018. 228 patients diagnosed as cerebral infarction in our hospital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114 cases) and observation group (114 cases). All patients received routine treatment after admission.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by oral administration of aspirin and subcutaneous injection of 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 calcium. On this basis, the observation group combined with clopidogrel oral treatment, analysis and comparison of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therapeutic efficacy and use Drug safety. Results: the NIHSS score of the two groups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but the degree of the decreas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significant (P < 0. 05). In addition,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 difference in the results of liver and kidney function examina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after treatment. Conclusion: it is necessary to use clopidogrel, aspirin and 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 calcium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Improve the bodys symptoms. In addition, combined use does not reduce the safety of drug use. .

Keywords: aspirin; 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 calcium; clopidogrel;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中圖分类号】R74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9)01-03--01

脑梗死是因为在各种致病因素的侵袭下,患者脑部血液供应出现障碍,从而患者脑组织出现缺血、缺氧额度情况,继而出现坏死,由于脑组织的损害导致神经功能的缺损,又称为缺血性脑卒中[1]。人体的大脑对于血氧的要求极高,一旦发生缺血、缺氧表现,大脑组织极度敏感,在缺血30s内即可出现代谢改变,1min后大脑内的神经元便会停止活动,如果缺血超过5min,脑组织就会出现梗死病变。即使此时脑血管内的再有血液回流,脑部的损伤依然会加剧,甚至还会出现再灌注损伤。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症状比较复杂,其病变程度与大脑损害的部位、梗死血管的大小、缺血的严重程度以及患者有无原发病有关。对于急性脑梗死,临床上一般主张尽早恢复大脑缺血区域的血液供应,同时防治缺血性脑水肿、预防以及治疗相关并发症为主[2]。基于此,本文重点分析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采取低分子肝素钙联合阿司匹林以及氯吡格雷治疗的临床效果以及安全性表现。旨在提高急性脑梗死的治疗质量,恢复患者的健康。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时间范围在2017年2月——2018年8月,病例是我院诊断为脑梗死的228例患者,将其按照随机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114例中男性和女性分别有67例、47例,年龄最小的42岁,最大的83岁,平均年龄为(59.3±6.6)岁,观察组患者114例中男性和女性分别有69例、45例,年龄最小的41岁,最大的85岁,平均年龄为(61.1±5.8)岁,观察组和对照组在性别、年龄方面的资料对比不具备统计学差异(P>0.05)。

1.2 纳入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所有经头颅ct或mri检查确诊为急性脑梗死,且不符合静脉溶栓治疗标准及不愿机械取栓患者,在mri检查中,患者T1、2驰豫时间延长,加权成像上T1病灶区域呈现低信号,T2呈现高信号表现。患者主观症状包括头晕、眩晕、恶心、呕吐、运动型以及感觉性双向失语,偶见昏迷。脑神经症状表现为双目向病灶一端凝视,出现中枢性面瘫、舌瘫、假性延髓性麻痹、吞咽困难等。躯体症状表现为肢体偏瘫、偏身感觉减退、步态不稳定、四肢无力、大小便失禁[3]。排除标准:排除精神障碍患者,排除因个体因素不能耐受治疗药物患者。

1.2 干预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接受常规治疗:保持呼吸道通畅,控制患者血糖、血压。有消化道出血症状应立即给予质子泵抑制剂,如有发热症状应给予物理降温。

对照组皮下注射5000IU低分子肝素。同时给予拜阿司匹林口服:每次100mg,一天一次,不能口服者将药物碾成粉末,用胃管服用[4]。

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结合氯吡格雷治疗:每次75mg,一天一次,不能口服者将药物碾成粉末,用胃管服用。

1.3 评价标准

(1)应用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评价病患的症状改善效果,基线评估判断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在治疗后进行定期评估。基线评估超过16分的患者死亡几率极高,未超过6分则有极大几率恢复良好。评分范围为0-42分,分数越高,表明大脑内神经受损程度越重[5]。(2)记录并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发生副反应的情况,包括恶心、呕吐、皮疹、消化道出血、头晕等情况。另外取在治疗后取患者晨起静脉血,化验患者肝肾功,判定是否出现肝肾功损害。包括血清尿素(BUN)、血肌酐(Scr)、血β2-微球蛋白(β2-MG)、谷丙转氨酶(ALT):、

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中所有试验数据均运用SPSS20.0数据统计软件进行处理,其计量资料通过t来进行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分别为(11.2±1.2)、(11.9±0.9)分,对比不具备差异性。但在治疗后,观察组的评分降低为(5.2±1.7)分,而对照组的评分降低为(9.4±2.3)分,虽然两组患者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降低,但是观察组降低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明显,具备统计学的意义(P<0.05)。

2.1 安全性表现

在治疗期间,观察组出现2例恶心呕吐、2例皮疹、3例头晕、2例消化道出血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8%,对照组出现2例恶心呕吐、2例皮疹、4头晕、3例消化道出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6%。在安全性表现上两组患者对比不具备统计学差异(P>0.05)。另外,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肝肾功检查结果对比也不具备统计学差异,详见表1

3 讨论

脑梗死的主要病因是因为患者体内动脉出现硬化,特别是出现粥样硬化性斑块,从而导致体内脑血管管腔狭窄,血栓形成,同时伴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危险因素,此类硬化动脉经常为颈内动脉以及椎-基底动脉。

临床上对于急性脑梗死,主张超早期治疗,尽早选用最佳的治疗方案。包括早期溶栓、抗凝以及康复治疗,虽然现阶段对于早期抗凝治疗仍有不同意见,但是对症治疗的措施一直在临床上沿用[6]。氯吡格雷、拜阿司匹林以及抗凝药物的应用是针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其中阿司匹林对于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无可争议,阿司匹林最早是作为止痛药在临床中应用的,后来由于其拥有良好的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可以有效防止血栓形成,所以其在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中应用更多。阿司匹林能够良好的降低梗死患者发生在梗死的几率,同时也是预防中风的二级措施之一[7]。 低分子肝素钙对于血栓形成具有良好的预防作用,其应用于中度或者高度危险的血栓形成时期,是预防预防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的首选药物。最后,氯吡格雷的药理作用中,能够良好的预防以及治疗心脑动脉循环障碍情况,针对卒中、梗死症状以及各类外周动脉梗死性疾病都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这三类药物在脑梗死患者急性期应用,十分有必要。本文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前,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分别为(11.2±1.2)、(11.9±0.9)分,对比不具备差异性。但在治疗后,观察组的评分降低为(5.2±1.7)分,而对照组的评分降低为(9.4±2.3)分,虽然两组患者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降低,但是观察组降低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明显,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所以,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钙应联合氯吡格雷應用,能够提高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改善机体症状。另一方面,在治疗期间,观察组出现2例恶心呕吐、2例皮疹、3例头晕、2例消化道出血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8%,对照组出现2例恶心呕吐、2例皮疹、4头晕、3例消化道出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6%。在安全性表现上两组患者对比不具备统计学差异(P>0.05)。由此可见,联合氯吡格雷应用后,并不会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对患者机体影响较小,安全性较高。

综上所述,急性脑梗死应用氯吡格雷、阿司匹林及低分子肝素钙联合治疗十分有必要,其能够起到良好的溶栓、抗凝效果,预防发生再梗死情况,并且良好的恢复神经功能,改善机体症状。另外,联合应用并不会降低用药安全性。

参考文献

邓希兰.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及对血清炎症因子、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的影响[J].中国民间疗法,2018,26(10):87-89.

方林军.息风通络方联合氯吡格雷对急性脑梗死(风火上扰证)患者神经功能、炎症因子及血浆ET-1、GMP-140水平的影响[J].中国中医急症,2018,27(10):1740-1743.

蔡慧颜.低分子肝素钙、阿司匹林及其联合应用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其安全性分析[J].海峡药学,2018,30(07):189-190.

赵微.探讨氯吡格雷、阿司匹林及低分子肝素钙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36):108.

李亚娟.低分子肝素钙联合肠溶阿司匹林、硫酸氢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23):50.

孙丽峰.探讨氯吡格雷、阿司匹林及低分子肝素钙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12):128-129.

许俊.氯吡格雷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1,9(25):22-23.

李军民.氯吡格雷、阿司匹林及低分子肝素钙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0,13(10):46-47.

猜你喜欢
低分子肝素钙氯吡格雷急性脑梗死
加味桃红四物汤口服减少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低分子肝素钙用量的临床观察
血栓通联合低分子肝素钙在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中的效果观察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45例临床分析
急性脑梗死辨证分型与ADC、Hcy及hs—CRP的相关性研究
低分子肝素钙预防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
探讨氯吡格雷预防冠心病介入治疗心血管的临床疗效
小剂量尿激酶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早期应用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
奥扎格雷钠联合疏血通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评价及对血清TNF-a、IL-6和hs-CRP水平的影响
护理干预对减少心内科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不良反应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