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45例临床分析

2016-11-30 12:45韩喜梅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27期
关键词:氯吡格雷阿司匹林

韩喜梅

【摘要】 目的 对进展性脑梗死患者联合应用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的临床效果展开观察与分析。方法 90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 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药物, 观察组患者则联合应用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治疗, 评价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经治疗,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3.3%,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后各凝血指标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联合应用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对进展性脑梗死患者展开治疗, 可明显的改善患者的症状及神经功能缺损, 对患者的预后具有明显的提高, 该治疗方法安全可靠、有效, 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进展性脑梗死;阿司匹林;氯吡格雷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27.126

脑梗死又被称为缺血性脑卒中, 指的是由于脑部动脉血管出现粥样硬化, 使得动脉血流供应停止或减少, 进而导致脑组织因缺氧、缺血而出现软化或坏死的一种脑科疾病。其中, 进展性脑梗死具有发病后的6~7 h内, 患者临床体征及症状不断加重的特点, 且患病机制较为复杂, 病情程度主要受到糖尿病、高血压、血管狭窄程度、纤维蛋白原增高以及血小板超常活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1]。目前, 临床针对此类患者, 主要采取联合抗血小板治疗方法, 并获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基于此, 本文以本院2014年2月~2016年3月收治的45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为例, 对其联合应用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的临床效果展开分析,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2月~2016年3月本院接受治疗的90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均确诊为脑梗死, 均在发病6 h内就医, 并且在发病后6~7 h内临床体征及症状逐渐加重。排除因水电解质紊乱、心源性栓塞、感染以及其他严重脏器疾病等引起的病情加重患者。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每组45例。对照组中男28例, 女17例;年龄36~78岁, 平均年龄(63.6±5.2)岁。观察组中男30例, 女15例;年龄34~77岁, 平均年龄(63.4±5.9)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临床常规治疗, 包括血小板治疗(阿司匹林300 mg/d), 应用脑保护剂、丹参及银杏等中药制剂, 并对患者的血糖、血脂、血压及纤维蛋白原等进行干预与管理。观察组则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 口服, 75 mg/d。两组患者均接受为期2周的治疗。

1. 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各凝血指标(凝血酶、凝血酶原、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及国际标准化比值)以及纤维蛋白原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观察与记录。疗效判定标准:以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对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进行评分, 评分减少程度>30%为显效;评分减少程度<30%为有效;评分未减少甚至增加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经治疗,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3.3%,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及凝血指标变化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的消化系统、皮肤黏膜疾病以及颅内出血等并发症, 在治疗期间, 对照组有4例出现腹部不适,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9%(4/45);观察组中有3例发生腹部不适, 发生率为6.7%(3/45),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各凝血指标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作为急性脑梗死中严重但又较为常见的一种临床亚型, 进展性脑梗死占所有脑梗死的25%以上, 其发病基础为动脉粥样硬化, 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一般在发病后6 h~7 d内进展, 属于难治性脑血管病。进展性脑梗死的发生与脑灌注压下降、血栓扩展、再灌注损伤以及脑水肿等存在紧密联系, 由于血液粘稠度升高形成板块, 从而导致患者出现程度不同的动脉硬化、大脑缺氧等症状, 进而引起神经元凋亡及坏死[2]。其中, 血小板为形成血栓的核心环节, 同时也是出现动脉硬化的始动因素, 因此, 就需对此类患者展开抗血小板治疗[3]。

经分析得知, 血小板活化的途径主要包括血栓素(TXA2)与二磷酸腺苷(ADP)的激活。当前, 临床常用到的一种抗血小板的药物即为阿司匹林, 其通过对环氧化酶进行抑制, 从而有效抑制TXA2的合成。氯吡格雷作为一种新型的抗血小板药, 属于噻吩吡啶类药物, 在肝内通过细胞色素P450生物转化产生活性代谢产物, 其作用机理是对血小板表面的ADP受体进行不可逆结合, 降低血小板膜糖蛋白活性, 阻断由ADP引起的血小板活化的扩增, 对血小板的聚集进行有效抑制, 从而发挥出理想的抗凝作用[4]。在联合应用上述两种药物时, 可能会加大患者出血的风险, 推荐将其应用在介入治疗之前或之后。但在本实验中, 联合应用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的观察组患者, 其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单纯应用阿司匹林的对照组(P<0.05), 这一结果表明这两种药物联用, 对脑梗死症状的加重及病情进展可起到有效的逆转及阻止作用, 在将进展期缩短的基础上, 挽救半暗带[5]。此外, 也有不少患者存在阿司匹林抵抗情况, 而氯吡格雷作用途径不同, 则可将这一不足之处进行弥补, 从而促进患者临床疗效的提高。但是, 相比于单独向患者应用阿司匹林, 单用氯吡格雷是否能够获得更为显著的治疗效果, 当前还未获得统一的意见。在本实验中, 患者连续2周联合应用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是安全可靠的, 但继续展开联合治疗的最长安全期限是多少, 还需展开进一步的实验与探究。

综上所述, 联合应用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对进展性脑梗死患者展开治疗, 可明显的改善患者的症状及神经功能缺损, 缩短进展期, 对患者脑梗死病灶的进一步扩大进行有效逆转及组织, 该治疗方法安全可靠、有效, 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杨西爱.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5, 23(9):121-123.

[2] 于光禄.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分析. 中国医药指南, 2016, 14(11):70-71.

[3] 吴境. 氯吡格雷联合拜阿司匹林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海峡药学, 2015, 27(7):160-161.

[4] 林智, 苗玲.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神经病学与神经康复学杂志, 2012, 9(2):68-71.

[5] 付联群. 阿斯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进展性脑梗死临床观察. 中国临床研究, 2011, 24(3):196-197.

[收稿日期:2016-06-06]

猜你喜欢
氯吡格雷阿司匹林
餐前还是餐后阿司匹林到底怎么服用
餐前还是饭后?阿司匹林到底怎么吃
能治病的“阿司匹林树”
一天一片阿司匹林,有病治病没病强身?
使用阿司匹林的8大注意事项,不可不知!
替格瑞洛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观察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应用小剂量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脑梗塞的临床研究
探讨氯吡格雷预防冠心病介入治疗心血管的临床疗效
小剂量尿激酶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