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场地和器材的开发与应用

2019-01-07 01:37李腾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9年15期
关键词:体育素养体育场地体育器材

李腾

摘  要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体育场地和器材开发与应用方面始终存在问题。从开发与应用现有体育场地与器材的角度出发,探讨小学体育教学对体育场地、器材设施的开发和管理问题,以期对解决小学体育场地与器材的利用问题提供参考。

关键词 新课改;小学体育;体育场地;体育器材;体育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9)15-0036-03

1 前言

小学体育是小学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关系到小学生身体健康、运动能力、心理健康和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了教育的现代化进程,部分教育装备资源成为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助推器。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场地和器材设施是保障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和课余身体锻炼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也是监督学校体育工作,评估学校体育教学质量和规范学校体育活动的重要内容。但是随着生源不断增加,体育场地和器材在开发和管理方面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很难满足小学体育教学的需求,这是当前小学体育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2 小学体育场地与器材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随着小学生学习任务和学习压力的增大,加之各种课外辅导班和兴趣班的开设,对小学生的身体素质也提出更高的要求,身体是学习的本钱这一觀念也逐步深入人心。因此,小学体育教学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体育教学在培养学生身体素质、运动能力、竞技意识等体育素养方面的作用,尤其是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体育教学日益受到重视。但是小学体育场地和器材开发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不得不引起重视。

体育场地配置不足  根据相关调查显示,我国部分城市小学尤其是二三线城市老城区的学校,体育场地严重不足,一个最为典型的情况是全体学生无法同时在操场上做广播体操,而要分批次进行。GB 50099-2011《中小学校设计规范》中明确规定,小学生平均运动占地面积为2.88 m2。

但是相关统计显示,我国大部分二三线城市小学无法满足这一标准[1]。

体育器材配置不足,开发不够  无论在农村还是城市小学中,体育器材配置不足的问题始终存在。将近50%的农村小学体育器材配置不足,而城市小学体育器材配置相对要好,但是体育器材的开发程度较低。

一是学校出于安全考虑,体育器材不在课外对学生开放,学生只有在课堂上才能接触体育器材;

二是体育器材配置规模有限,主要为球类、皮筋、跳绳等基础运动器材,而关于田径、器械体操和武术等项目配置器材严重不足;

三是破损器材和易消耗器材无法得到及时补充,废旧损耗器材的更新报废率较慢,学校体育器材购置缺乏专业指导和社会监督。

3 小学体育场地和器材开发与应用不足的主要原因

传统教学观念根深蒂固  新课改要求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教学目标。但是部分小学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依旧存在过于注重成绩,忽视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现象,尤其是体育、美术和音乐等小三门课在部分小学的教学体系中长期被忽略[2]。学校领导不重视体育教学,导致在体育教学中的资金投入、场地建设、器材购置等方面仍旧存在诸多问题。

体育教师教学态度不够端正严谨  一方面由于部分小学不重视体育教学,导致部分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在体育教学中沿用传统教学方式,不注重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的创新改革,不考虑对场地与器材的充分利用;另一方面,体育活动本身具有一定的危险性,部分体育教师出于学生安全考虑,在体育教学中注重知识传授,忽略对场地与器材的开发和利用,尤其是对于一部分新型体育器材,不注重传授科学的使用方法,学生盲目使用器材,容易导致体育器材损坏。

场地与器材缺乏合理的管理制度  根据相关调查统计,只有少数一线城市的小学配置了专门的体育器材管理这一岗位,针对学校的体育场地、器材和教具施行专业化制度管理;相当数量的小学并没有专业的器材管理员,学校的体育器材由不同的体育教师轮番管理,在体育器材存放、使用、报废和补充等环节缺乏专业管理,导致部分体育器材损坏、流失或无法及时修复,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和闲置,影响正常体育教学。

另外,体育器材的质量和安全问题也缺乏明确的制度保障,如近年来出现的中小学“毒跑道事件”,引起全社会关注。部分小学在购置体育器材时没有进行安全认证和质量认证,导致部分不合格的体育器材流入学校,给学生身体健康带来安全隐患。

4 推动小学体育场地和器材开发与应用的有效途径

加强和完善对小学体育的资金投入  随着小学体育的重要性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大部分小学在体育教学上的投入逐年增加。我国学校教育相关工作条例明确规定,各级学校要把体育经费纳入年度教育经费预算中[3]。因此,越来越多的小学加强了对学校体育场地、器材的经费投入,开始有计划地加强体育器材配置。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也在教学考核中对小学的体育设施投入情况加强监督和检查,逐步完善小学体育设施配置。

协调上课时段,提高体育场地利用效率  针对部分小学学生人均运动占地面积不足的现象,学校应当组织体育教师对学校现有的运动场地(包括操场、跑道、小广场和其他空地)进行统筹规划,并对全校学生的体育课程进行协调配置,开展分散教学,充分利用学校可用的体育场地。教师可以相互协调课程设置,在不同的场地上划分教学功能,通过协调布局的方式尽量让更多的班级可以同时活动,互不影响。学校在开展体育活动时也可以尽量错开高低年级,均衡使用体育场地。如巧用排球场、篮球场和足球场等,这些球场占地较大,很多教学内容可以在这些场地上进行,篮球场上可以进行排球教学,排球场上可以进行田径教学,开展折返跑、弯道跑学等。

另外,学校可以充分利用校外场地开展体育教学,如和政府、企业、社区、体育俱乐部等建立共同的体育活动场地,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同时,学校可以充分发挥地域优势,利用自然资源为体育教学提供更充足的空间,如爬山、越野跑等,既可以让学生进行身体锻炼,也可以举办体育实践活动。

加强制度管理,提升体育器材的开发和利用效率  学校一方面应当加大对体育器材的资金投入,另一方面应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加强对体育器材的开发和管理。

1)完善体育器材存放的物理条件。选择通风、干燥和明亮的房间作为体育器材存放保管室,对体育器材分门别类存放,购置货架存放不同的运动器材,让存放室一目了然,避免胡乱堆放。

2)可以设置专业的器材管理员。条件一般的学校可以指定专门的教师进行器材管理,根据具体每节课的内容严格器材借用情况,每节课后归还的器材要进行清点,学生自行借用的器材要登记核对,尽量减少器材的流失。条件允许的学校由专业的器材管理员在每节课后清点体育器材。在大型体育活动后,要定时定点清点体育器材,办理好借用交接手续,层层负责[4]。同时对学生讲解器材的管理制度,明确惩罚条例,约束他们合理使用器材,造成破损的器材要及时报备、维修,并让相关人员进行赔偿。

另外,教师负责对学生讲解器材的科学使用方法。在课堂上或者课余,教师应当向家长或者学生宣传体育器材对身体锻炼的重要性,让学生或家长接受器材锻炼,敢于尝试,敢于使用新器材。在每节课前,教师要根据课堂内容讲解器材使用方法,针对大型器材手把手地进行示范教学,让学生尽快掌握科学使用方法。

同时,加强对器材的维修和补充。对安排在室外的体育器材如跑道、排球网、篮球筐和乒乓球桌等要定期检查,一旦发现故障问题要立即修复,防止上课时造成安全事故。对室内存放的器材如乒乓球拍、羽毛球、海绵垫子等也要定期检查维修,如若发现开线、开胶等情况,由专业人员及时进行修补和恢复。对于定期检查出的损坏严重而无法继续使用的器材要及时报废、补充,不能盲目维修或将就使用,以免造成安全事故。

3)对学生进行相关教育。在校内宣传爱护公物、勤俭持家、维护校园教学环境的观念,让学生懂得珍惜校园物品,爱护学习环境,从而在日常使用中减少对体育器材的损坏。

教师带头,自制简易器材  新课改要求推进小学教学改革,小学体育教学改革也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因此,体育教学可以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上适当创新。教师要有创新意识,可以根据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特点,带领学生自制简易器材,尤其要善于利用身边的物品,尝试变废为宝,利用废旧物和生活物品自制器材展开教学[5]。例如:让学生利用布条和针线自制沙包,在课堂活动中进行扔沙包比赛;让学生利用羽毛、塑料袋等物品制作毽子,在课外体育锻炼中展开踢毽子比赛;让学生用废旧皮筋做橡皮筋。这些活动不仅能丰富体育教学内容,增强体育活动的趣味性,更能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充分调动体育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教师的工作态度对小学体育教学至关重要,体育场地和器材的开发利用更需要教师发挥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体育教师应当端正工作态度,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创新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率。体育教师一方面在教学中坚持安全和科学原则,引导学生正确使用体育器材;另一方面带领学生充分发挥体育器材的功能,实现一物多用,利用橡皮筋、跳绳、沙包和呼啦圈等开展多种体育活动。

5 结语

小学体育教学改革是小学教学改革中的重要环节,体育素养是学生综合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搞好小学体育教学,不仅能增强学生身体素质,培养学生体育素养,健全健康的体魄,推动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终身体育意识,为长期进行体育锻炼打下坚实基础。小学体育教学离不开对场地和器材的合理开发与应用。当前我国部分小学在体育场地和器材开发中存在诸多问题,各级教育行政机构、学校和教师应发挥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加大体育资金投入,完善器材管理制度,合理开发校外教学场地等措施,提高小学体育场地与器材利用效率,推进体育教学改革,提升体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何冰.小学体育设施资源的科学管理与开发[J].速读,2014(12):291.

[2]蒋清华.中小學体育场地设施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体育时空,2012(3):48-49.

[3]张吾龙,胡德刚.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体育场地器材均衡发展的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51(6):649-652.

[4]吴键.中小学场地器材配置的问题和对策[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2(10):6-10.

[5]石光旭,陈广毅.小学体育教学中体育器材的科学使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7(15):118-119.

猜你喜欢
体育素养体育场地体育器材
室外体育器材的维护保养研究
学校体育器材的使用与保管研究
安徽省学校体育场地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大学体育分层次教学的探索与实践研究
活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体育素养研究
90后大学生体育素养培养模式改革初探
活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体育素养研究
我国体育场地建设现状与发展对策
石狮市城市发展与体育场地建设的研究
我国第六次与第五次体育场地普查结果的比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