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大熊猫的饲养管理与医疗保健要点

2019-01-08 04:12邓林华魏荣平王承东
野生动物学报 2019年1期
关键词:趾甲大熊猫

邓林华 严 啸 魏荣平 王承东 魏 明 黄 山

(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大熊猫国家公园珍稀动物保护生物学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实验室,都江堰,611830)

随着大熊猫(Ailuropodamelanoleuca)圈养时间的推移,老年大熊猫的数量在逐年增加,由此带来的老年大熊猫饲养管理问题也越发凸显出来;因此,研究老年大熊猫的饲养管理以及探寻老年大熊猫医疗保健方法,对于提高老年大熊猫的福利具有现实意义。截至2017年年底,人工圈养大熊猫数量已达518只,老年大熊猫数量超过50只,仅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保护研究中心)就有15只,且其数量还在逐年增加,多集中饲养于都江堰基地。本文就近几年我们在都江堰基地对老年大熊猫的饲养管理和医疗保健等方面进行的研究和经验做一总结,以供参考。

1 饲养环境

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都江堰基地位于都江堰市青城山镇石桥村区域,占地总面积约51 hm2。基地东临青城山环山渠及106省道,西侧群山环抱。基地内林木茂盛,种类繁多。基地主要职能包括大熊猫救护、养老、科学研究、科普教育等,在兽舍的空间布局、采光、降低环境噪音等方面充分考虑了大熊猫养老这一问题[1],为老年大熊猫的饲养提供了便利条件。

老年大熊猫的活动量较其他年龄段的少,对圈舍的实际利用面积不大,但需要一个环境丰富、幽静的栖居条件。我们将老年大熊猫集中饲养于非展示区内,兽舍分为内舍和室外活动场两部分,内舍配备睡床、饮水池和地秤,室外活动场地势平坦,除少量投食区外,其他区域均覆以草坪,配置栖架、饮水池,种植高大的乔木,增设娱乐设施等。

2 个性化的饲料与饲喂方法

老年大熊猫对竹子(尤其是竹秆)的咀嚼和消化能力降低,食物来源受阻,势必影响其营养乃至生命。我们根据个体的身体状况和对饲料的喜好特点,遵照“少量多餐”的原则,制定个性化的饲料与饲喂方法,提供适量的竹笋,确保每日粗饲料的摄入量,降低排粘频率。对于咀嚼能力降低者(牙齿磨损严重或脱落),我们将竹叶剪成1~2 cm的碎片,再与每餐所需投食的精料、果蔬类等混匀,放于盆中投喂,方便其采食(每日3次,每次3~5 kg碎竹叶,精料根据每只老年个体的体况,每日800~1 600 g不等)。对于消化能力降低者,除了提供碎竹叶外,还用流质配合饲料代替窝窝头,并添加安素等易吸收的营养素,确保每日摄入量足够和营养的均衡。

3 医疗保健

随着年龄的增长,自身的免疫功能退化,各种器官机能也随之退化,发生疾病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各种生理性病变都会让老年大熊猫发病。老年大熊猫常见疾病有胃肠炎、白内障、高血压、牙周病、癫痫、肿瘤等,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因此,需要我们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以延缓或防止疾病的发生。除了做好兽舍环境卫生、消毒、补充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定期驱虫等防疫措施以外,还需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3.1 定期体检,早发现早诊断

定期进行眼睛、口腔检查,查看眼球、口腔有无异物及牙周情况,定期对大熊猫的血液、尿液、粪便等进行检验,监测血压等;必要时麻醉后进行全面检查,掌握每只老年大熊猫的健康状况,做到对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尽量延续老年大熊猫的寿命。

3.2 定期修剪趾甲

由于老年大熊猫活动量小,趾甲磨损减少,导致趾甲过度生长,若不及时进行修剪,可嵌在甲沟,导致甲沟受损、变形,影响行走。要及时修剪过长的趾甲,恢复趾的正常生理功能。近几年我们在老年大熊猫的爱心培训中增加了修剪趾甲这一项目,引导动物在自然状态下即可完成,效果显著。

3.3 防暑、防寒

老年大熊猫对外界不良环境的适应能力降低,多“怕热畏寒”[2],在夏季高温时,必须做好降温(控制温度在25 ℃以内)、遮阴、保持室内空气通畅等,避免中暑等发生;可使用空调、冰块等降温方式。冬季外界环境温度低下,必须加强防寒保温,调整内舍温度在18~25 ℃、相对湿度在70 %左右[3],并保持地面干燥、勤换气;要适当晒太阳,既有利于其取暖,还能够在阳光中紫外线的作用下对体表进行消毒杀菌,同时有利于促进机体吸收钙质,因此在气候寒冷的冬季,每天温度较高的时候可到室外活动场晒太阳,同时增加其运动量,提高机体体质,增强抗病能力。

3.4 适当活动

研究表明,老年大熊猫对玩耍表现淡漠,多用嗅闻判断周围事物[4],我们多使用食物或气味等进行丰容项目的设计,定期为老年大熊猫提供不同的环境富集用品,保持兽舍环境处于不断的变化,有规律地增加每日运动量,既可加速机体血液循环,增强体质,同时能够刺激采食、增加采食量。

3.5 避免应激

老年大熊猫相对胆小,喜欢安静的环境,突然惊扰声、饲养环境改变等会发生应激反应,表现为烦躁不安、不停走动、拒食等,在日常饲养中应加强应激源的管控;若发生应激反应,饲养员须及时进行干预,以帮助动物尽快适应,避免应激造成的损失。

3.6 正常繁殖行为的表达

老年大熊猫虽已不参加人工繁殖,但仍可能表现出繁殖行为,特别是老年雌性大熊猫,在发情季节仍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发情行为,产仔季节还会出现假孕。对于这些正常的繁殖行为,要做好应对措施,促进体质恢复,避免发情或假孕对机体造成的不利影响。

4 总结

4.1 老年大熊猫的繁殖行为与饲养管理条件有很大的关系,由于饲养管理得当,保护研究中心的大熊猫“妃妃”(22 岁)、“海子”(23 岁)于2017年均顺利产仔,“海子”创下了圈养大熊猫产仔年龄最大的世界纪录;赵观禄[5]报道,通过精心饲养管理26岁的雄性大熊猫仍有爬跨行为。野生大熊猫在其身体发育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固定的取食行为,到了老年,这种模式逐渐解体[6];在圈养条件下,其取食行为会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故需使老年大熊猫的正常行为得以表达,增加生活质量。

4.2 制定老年大熊猫的正常生理指标等能够帮助管理者对大熊猫的体况进行正确评估,由于老年大熊猫个体数量少,有关老年大熊猫正常生理指标的文献极少,仅李才武等[7]、罗娌等[8]分别系统地报道了两家机构老年大熊猫的血液指标,其样本量较大,可作为目前健康老年大熊猫血液指标的参考,随着样本量数量增加,还需进行修正、更新。

总之,对老年大熊猫的饲养管理基本要求是:健康的体格、适当的活力、旺盛的采食能力;管理的关键措施包括精心的护理、合理的营养、优质的饲料、科学的饲喂方式、适当的运动等[9]。通过上述措施,老年大熊猫的活动量明显增多,食欲增加,排粘周期延长,我们要根据老年大熊猫的生理特征,坚持科学的饲养管理与疾病预防措施,逐步提高对老年大熊猫疾病预防的意识,对保持大熊猫种群整体的健康水平极其重要。此外,在今后的研究中,需加强对老年大熊猫食物的研制和饲养、生理指标等标准的制定,进一步提高大熊猫的福利。

猜你喜欢
趾甲大熊猫
我们都爱大熊猫
跑步人遭遇“黑趾甲”有因
寻找大熊猫
别让嵌甲困扰你
别让嵌甲困扰你
遗憾的大熊猫
大熊猫也消暑
最有名的大熊猫
我为母亲剪趾甲
趾甲内生—糖尿病患者易患并发症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