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密蜂

2019-01-09 06:10蔡呈贵
中国蜂业 2019年6期
关键词:群势工蜂中蜂

蔡呈贵│文

江西上饶市信州区教育局,334099

有养蜂前辈做过这样的试验:将群势相当的20脾蜂均分成10群和2群两种方式用来采蜜,后者的总产量是前者的N倍。倘若用来繁殖,后一种分群法由于蜂王产卵力、蜂群哺育力、工蜂寿命和蜂群分蜂性等主要指标都优于前者。因此,强群密蜂是养蜂人常用的手段,更是快繁殖夺高产的重要措施。

一、养蜂要造“势”

群势群势,什么是势?我认为,中蜂每群3~4框、意蜂每群6~8框为基本群;蜂略多于脾为基本势。高于这一指标为强群,低于这一指标为弱群。强群在采集、抗病、抗盗、抗敌害、抗逆等方面优势明显。蜂群的势靠蜂王产卵力决定,产卵力受工蜂调节,工蜂的状态又可由养蜂人来调节。

二、优“势”的培植与应用

1.强势采集效益高

利用“弱群繁殖、强群采蜜”,或者说“繁殖期大量分群,培育大量的采蜜蜂;流蜜前合成大群,组织采蜜群。”然而,实践证明:由弱群育出的工蜂营养不良,体小质弱,合并成采蜜群后,与自己发展起来的同等群势蜂群相比,不仅采蜜出勤率低,且采蜜载重量也低,因此还是影响产蜜量。

2.蜂多于脾繁殖好

新手养蜂常犯的错误是往蜂群里加脾加础,弄得脾多于蜂,脾面蜂数稀疏。这是群势发展的大忌。一是幼虫多,饲喂蜂少,顾此失彼,造成营养不良,导致相当一部分出巢新蜂先天性残疾——爬蜂。即便能正常飞翔,也难得寿数;二是酷夏时节,由于脾多蜂少,工蜂扇风驱热很难涉及各个领域,过高巢温缩短工蜂寿命并波及幼虫伤热——烂子;三是春冬季节不利保温,造成冷伤,极易引发中囊病。脾多于蜂是养蜂的致命伤,无论任何时节,群势必垮。常年利用最佳群势,是养蜂的一个重要原则。超强趋弱都不利蜂群发展。不同季节有不同的最佳群势要求,而且同一时期,不同的地区,由于自然条件不同,最佳群势的标准也是不相同的。弱群越冬,如果通风,就会使蜂巢变冷;如果不通风,又会受闷,后果也不好。弱群蜂少,热源就少,所以保温能力差。蜂群为了维持巢温,就要多吃蜜多运动,不但多耗饲料,而且缩短了寿命。给弱群加强保温,就会伤热;不加强保温,子圈又会收缩。所以,弱群保温是件两难之事。越冬蜂交替后,弱群如果不加脾,就会限制产卵,浪费了哺育力。如果加脾,蜂王会在二三天内将脾产满卵,结果以后又“花子”。要到蜂数显著增多时,花子才会停止。

3.强势有利于抗病虫害

活框饲养中蜂,须强群加密集。中囊病是中蜂的大敌,一旦发病,施用药物几乎无效。最有效的办法是选育抗病蜂群培育蜂王,在春秋寒冷季节保持强群饲养。

常见蜜蜂在小隔板与副盖上栖息。这种蜂群,雌蜡螟一旦飞进巢箱内,几乎无栖身之地,产卵几率相对较小,克服了因南方饲养的中蜂普遍存在着的蜡螟乘虚而入产卵的缺陷。天气炎热时,弱群扇风、采水能力很低,如果养蜂人不能及时给蜂群散热,就会发生“空心”,如果做到给蜂群及时散热,就要花费大量管理时间。弱群不仅产品少,而且抗病能力低,容易患病。弱群护巢能力差,体现在“守不住”巢门。弱群的蜜蜂工作量大,所以寿命短。弱群幼虫日龄混杂,不好实行管理。

4.日常管理靠悟性

强群便于了解蜂情和及时调整,有时仅箱外观察就可以。但又不能随心所欲地操作,应以不影响蜂群正常生活为度。开箱看到蜂群安静,表明正常;如果蜂群跑动,表明应该尽量少开箱了;蜂群出现“刷刷”声,表明动作幅度太大;蜜蜂出现“示威”和攻击行为,必须立即停止操作。养蜂技术绝不仅仅是“缺蜜了喂点糖”那么简单,也不像有些师傅说的“蜜足蜂就好”那么容易。养蜂之道,不能全靠师傅口传心授,还靠自己观察、实践和感悟。

猜你喜欢
群势工蜂中蜂
保护和发展中蜂维护生态平衡
工蜂甲(上)
工蜂甲(下)
小保姆成长记
弱群自然合并的启发
勤劳的工蜂
意蜂蜂蜜和中蜂蜂蜜的区别
如何处理好分蜂与产蜜的关系
中蜂新分群的饲养管理
中蜂保护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