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饲在猪场暴发猪流行性腹泻的紧急应用

2019-01-09 06:29
猪业科学 2019年2期
关键词:病料产房后备

方 静

(重庆市江北区观音桥畜牧兽医站,重庆 400020)

猪流行性腹泻(PED)是由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肠道传染病,主要症状为精神沉郁、呕吐、腹泻、脱水等。该病在冬春寒冷季节多发,传染性强,仔猪死亡率较高,不同猪场的发病率有一定差异。2010-2013年PED在全国各地呈暴发流行,造成大量哺乳仔猪的死亡,给养猪业造成了极大的损失,严重影响了我国养猪业的健康发展。

1 PED简述

PEDV属于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多存在于猪粪中,该病毒受外界环境影响大,对消毒剂抵抗力弱,乙醚、氯仿等常规消毒剂可将其灭活。PED只发生于猪,不同年龄段的猪对该病毒均易感,7日龄以内的哺乳仔猪常在发生腹泻后2~4 d脱水死亡,病死率高于50%。发病猪、带毒猪、被污染的器具、饲料、环境等是主要传染源,主要感染途径是消化道。该病流行具有一定的季节性,冬春寒冷季节多发,天气炎热时也偶有发生。PEDV主要侵犯小肠,初生仔猪肠道绒毛很长且更新速度较慢,由于这一生理属性,初生哺乳仔猪比断奶仔猪更易感。初生仔猪感染后容易出现呕吐和严重腹泻,断奶猪、母猪表现为体温正常或稍高,厌食、精神沉郁,持续性腹泻7 d后逐渐恢复正常。根据PED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经胶体金试纸条初步诊断后,送实验室检测到PED病原即可确诊。

2 PED紧急应对措施

目前治疗PED暂无特效药物,一旦暴发可通过全群暴露即返饲操作和严格的生物安全措施控制PED疫情。返饲是将发病仔猪肠道病料剪碎后拌在饲料中饲喂猪群,让所有猪群感染PED,在最短时间里排毒结束,并产生抗体,提供有效保护,疫情最短可以在7 d内得到有效控制,避免猪群出现腹泻不止状况。返饲的本质是加强猪群适应微生物群落。

2.1 返饲准备工作

2.1.1 准备工作

制定返饲技术方案,包括详细的返饲时间、地点、目标群体、返饲剂量和工作人员,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和技术指导。

2.1.2 适应条件

当环境、仔猪、母猪检测出PEDV,出现腹泻的仔猪低于15%周批时,控制措施建议为隔离、限制流动,当出现腹泻的仔猪高于15%周批时,控制措施建议为全群暴露。

2.1.3 病料制备

猪场发生腹泻疫情,通过实验室确诊暴发PED且无其他病原后,收集腹泻仔猪的肠道做返饲病料。因仔猪腹泻24 h以内PEDV含量最高,所以最佳返饲病料建议取7日龄以内、出现明显腹泻或呕吐症状24 h以内的哺乳仔猪肠道;腹泻致脱水程度的仔猪肠道绒毛脱落,肠壁变薄,病毒量不足,做病料效果不佳。用组织研磨机粉碎肠道后按比例配置返饲病料,返饲比例与历史发病情况有关,首次发病的猪场返饲比例(即1头仔猪肠组织病料饲喂母猪的头数)可采用经产母猪1:10、后备母猪1:20。采集到的多余病料按照5头仔猪肠道/包冷冻保存转化为 生物制品资产”,用于逐批驯化后备猪。返饲病料需使用专门的冰箱盛放,避免与疫苗、药品交叉,冰箱放隔离舍专人管理,预防冰箱断电而造成病料失效。

2.2 返饲操作细节

2.2.1 确保全群返饲

返饲需做到全群返饲,包括妊娠母猪、断奶母猪、后备母猪以及公猪、断奶仔猪、育肥猪群,一次性大剂量返饲效果优于多次低剂量反复返饲。母猪群建议全群2遍返饲,中间间隔48 h,分别做好记录,第一次返饲后出现腹泻、不食、呕吐等临床症状的母猪群不需要再次返饲,未出现症状的猪群需要进行第二次返饲。对预产期在2周内和产房即将临产母猪进行返饲可能会有一定风险,但也必须返饲,确保全场母猪抗体水平一致,以杜绝PED在场内长期循环传播,有利于PED的净化。对后备猪也要按要求返饲,之后再引进的后备猪,严格执行生物安全管理措施,隔离返饲后再入群。

2.2.2 强化猪群管理

产房分单元隔离饲养,一个单元由一个人负责,单元内药品、铁锹、粪桶等物品仅限本单元内使用,不能外借;产房每天下班前按流程处理胎衣、死猪;产房停止对出生24 h以后的仔猪实施交叉寄养,即严格实行McRebel管理措施,可降低PED在舍内水平传播的风险,加快稳定疫情、净化PED。

10日龄以内的小猪出现腹泻症状的全部杀死,取肠道冷冻保存做病料。因患病母猪的母乳被吸吮后会让仔猪渗透压失衡,进一步加剧腹泻,建议将产房10日龄以上哺乳仔猪进行提前断奶后转场饲养,可有效降低哺乳仔猪死淘率。对断奶仔猪做好保温和清洁卫生工作,饲喂粥料,饮水中加入电解多维或者补液盐减少应激和脱水,另可加入一定抗生素预防继发感染。

用发病仔猪肠道病料,经灭活、加佐剂后制成自家灭活苗,返饲后14 d用自家灭活苗对母猪群加强免疫,4个月后重新开始PED商品苗普免计划。待产母猪产前6周用商品苗、产前3周用PED自家灭活苗加强免疫。为确保完成配种目标,产房提前断奶母猪需饲喂烯丙孕素到正常断奶日期时停药,注射前列烯醇溶解黄体,缩短发情周期;临产母猪于妊娠期111~116 d内分3个批次饲喂烯丙孕素5 mL/头,在116 d早上注射前列烯醇,确保母猪117 d分娩,减少死胎比例。后备母猪群返饲后14 d用自家灭活苗加强免疫,待入群后和母猪群一起开展PED普免。

2.2.3 加强生物安全

2.2.3.1 剔除易感动物

10日龄内仔猪是PEDV最易感的动物,为更快稳定疫情、净化PED,必须对产房内的哺乳仔猪进行清群,确保产房2周内无仔猪,10日龄以内的小猪出现临床症状的宰杀后取肠道病料冷冻保存,10日龄以上的小猪断奶后转场饲养。

2.2.3.2 做好环境减毒

加强全场清洁卫生管理,妊娠舍空栏后进行彻底清洗,并使用乙醚、氯仿等有效消毒剂对空栏消毒2遍,整个产床刷石灰浆,尽可能延长空栏时间。空栏保持干燥,装猪前用火焰喷枪消毒,并开烤灯。待产母猪转产房前用喷雾器全身消毒。每天清理2遍母猪粪便,产房单元内用消毒药连续擦栏1次/d、产房过道用清洗机消毒2次/d,配种间的环境减毒建议每周做一次集中冲洗消毒,待返饲母猪正常采食后可恢复配种工作,但仍需每天用喷雾器对舍内过道、猪群做好消毒工作。

2.2.3.3 严格执行隔离制度

人员、物资进出严格执行隔离消毒制度,配种间、产房和洗澡间完全分开,走道不交叉,工作人员每天洗澡、换消毒后的工作服才可进入生产区,洗澡间每天拖完地后用菌毒消熏蒸消毒;工作服、靴子每天清洗后消毒;公共工作结束后,不再进各自的单元。

2.3 评估返饲效果

返饲后,记录出现腹泻、呕吐、厌食、不食等临床症状的母猪,并计算比例,评估返饲效果。返饲效果与猪场历史发病情况、PED免疫情况有关,一般从未感染过 PED的母猪群出现临床症状的比例可达70%以上。也可在返饲后14 d采血,通过检测母猪PED抗体评估返饲效果,但该抗体水平不能完全反应哺乳仔猪能获得的抗体保护,临床意义不大。

2.4 恢复生产后的管理

继续加强生物安全防控,对产房粪沟及时清洁并彻底消毒,恢复生产之后的前3周,继续做好环境减毒。密切监测环境和粪便中的PEDV,每个季度采集场内污水监测病毒。新引后备猪在隔离场内隔离,并用1头仔猪肠组织病料饲喂20头猪的比例做返饲,并统计返饲效果,后备猪在入群前3周连续用棉签采集唾液拭子或肛门拭子样品检测PEDV,评判猪群是否排毒,防止传染给母猪群。

3 讨论

1)返饲是当前快速控制PED疫情的紧急应对措施,返饲后猪群抵抗力增强,能有效降低再次暴发PED的风险。返饲必须在短时间内快速完成,但不能作为免疫方法,存在散毒风险。猪场暴发PED时,需要综合判断猪场是否适合返饲。一般来说,对猪瘟、猪蓝耳病或者猪伪狂犬病等阳性猪场不建议返饲,建议使用灭活疫苗、在监测无PED的猪场购买阴性仔猪以及严格的生物安全管理措施进行PED控制;

2)我国猪场设计差异较大,隔离舍与其他猪舍的位置关系可能会影响返饲效果,一般新式猪场隔离舍距离母猪场有较远距离,新引种的后备猪可以直接在隔离舍隔离返饲;对于距离较近的猪场,建议外租场进行隔离返饲;

3)PED防控最大的生物安全风险来源于外部传入,需强化生物安全措施,确保引进后备猪群为PED阴性,新引种的后备猪需要在隔离舍隔离观察一周后并按要求进行返饲,检测合格后才可入场混养,同时重点监控和处置猪场内出入车辆、淘汰猪及断奶仔猪的出群,防止外源病原进入猪群;

4)提高猪场饲养管理水平,保证猪群日粮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供给;强制完成母猪基础免疫和3次/年的PED普免计划;搞好猪舍的环境卫生,保持较好的温度和干燥度,定期对圈舍、设备、用具、环境等进行彻底的清洁、消毒,可有效预防PED的发生。

参考文献略。(如有需要,请与作者联系。)

猜你喜欢
病料产房后备
宫底按压助产法在产房助产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后备制动系统可在紧急情况下为轮胎放气
后备母猪的选择和培育
一例混合感染猪病病原的实验室检测
我国冰球“贯通化”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基层兽医猪病料常用采集操作技术
猪圆环病毒2 型与3 型混合感染的PCR 检测
生孩子的时候能在产房吃饭吗
短道速滑后备人才培养现状与对策分析
产房外的此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