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秀:振兴茶产业 实现绿富美

2019-01-09 06:35周伟斌
贵茶 2018年5期
关键词:西秀区安顺茶园

文-周伟斌

从贵阳市出发一路西行,约一个半小时就到了安顺市西秀区。到过西秀区的人无不对这里的茶园有着美好的记忆,青山伴秀水,山间叠翠绿,通往茶园的乡间小路上茶人来来往往,老百姓更是享受着青山绿水下的生态福利……如今,茶产业正成为西秀区新的名片。

资源禀赋 天生丽质

安顺市西秀区是茶树原产地中心区域之一,产茶历史悠久。明朝洪武年间,大规模“调北征南”的军屯、商屯活动,掀起了西秀区历史上茶叶的第一次发展高潮。由于屯堡军民主要来源于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等地,西秀区茶叶在品种、种植、管理、加工技术上与上述地区有较大渊源,再加之西秀区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造就了西秀区茶叶浓郁栗香、汤色碧绿、耐泡回甘等独特品质,为贵州成为贡茶生产地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据史料记载:“明朝洪武年间,有俗名丛茶,谷雨前采撷,名毛尖,色味俱佳,多产大水桥(现大西桥一带)”之说。

西秀主要产茶区平均海拔1100-1400米,年平均降雨量在1250-1400毫米,年平均气温为13.2℃-15.0℃,年降雨日数195天,无霜期平均在270天,土壤PH值在4.5-5.5之间,特殊的气候和地理环境,极宜茶树生长,有安顺“天生出好茶”的说法。1979年,西秀区出口绿茶“珍眉”在上海名茶评比中斩获一等奖,之后在全国各大茶叶评比中更是获奖无数,“安顺茶叶”一时间风头无两。西秀茶叶以内含物质丰富、品质优良而闻名省内外,全国的茶商蜂拥而至,安顺茶青被抢购回去,成为西湖龙井、碧螺春、安化黑茶、云南普洱等中国名茶的原材料。从此,“安顺茶叶”成为了好茶的代名词。

企业带动 产业升级

如今,茶产业作为西秀区经济作物种植中涉及人口最多的产业之一,是支撑西秀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近些年来,西秀区涌现出大量优秀的茶生产企业,贵州安顺市明英茶业有限公司就是其中的一家。这家创办于1998年,集名优绿茶生产、加工、营销为一体的现代化企业。在银山茶场拥有1222亩有机茶园、明英茶楼及4个自营销售点,品牌销往贵州、上海、山东、福建、浙江、湖北等省内外市场,形成强大的销售网络。在西秀区,集茶叶种植、加工、贸易、茶文化推介等为一体的综合外向型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还有安顺御茶村茶业有限责任公司。这个由贵州省制茶大师邵亦俊组建,依托原安顺茶叶果树场而建立的公司,自主研发开创自动化蒸青片茶生产线项目,解决了长期被滞销的夏、秋茶资源,增加附加值,成为安顺市茶叶产业一个新的增长点。并以“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合同订单发展模式,常年与茶产业生态园周边的农户签定合同,使周围涉及西秀、紫云两区、县的500余户农户,年户均增收10180元,辐射带动周边茶园10000余亩,平均每亩年均增收1375余元。由安顺御茶村公司牵头组建的安顺有机茶联盟,已有24家茶叶企业、合作社加入联盟。建设一个能够整合安顺地区20000亩可追溯体系管理下符合欧盟标准的有机茶园,使项目区 7000多户农民从事茶叶生产加工。

在省、市、区各级党委、政府领导的关怀和大力扶持下,西秀区如明英茶业、安顺御茶村茶业这样的龙头企业,纷纷开始走“创新带动名牌,名牌带动品牌,品牌带动龙头,龙头带动产业,产业带动农户”的“五带动”发展模式。应用先进实用的茶叶加工技术,实施源头管理、精细加工,完善产品质量建设,确保茶叶质量卫生安全。同时不断提升加工水平,扩大生产能力,增强龙头企业实力,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树立品牌,进一步开拓市场。这些优秀的茶企通过积极探索和实践建立稳定的茶园基地,增强联接农户、带动农民的能力,促进农民增收,推动贫困地区及农村经济的发展,为贵州茶叶产业发展和贵州农村经济的提速转型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政策规划 保驾护航

但受客观因素影响,安顺茶产业在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和瓶颈,如茶园面积分散不连片、茶园基础设施不完善、标准化加工能力不足、没有自己知名品牌等问题。

据西秀区茶办主任李亚林介绍,西秀区于2017年成立了茶叶投资有限公司,旨在高标准建设茶叶基地,精细化采摘机加工茶产品,严格把控生产环节,并搭建产品对外销售平台,服务茶企走出去,也引进来。因为从消费市场的发展前景来看,发展茶产业是满足市场需要的必然要求;从农业生产角度看,发展茶产业是结构调整的主要途径;从农民收入的角度看,发展茶产业是脱贫致富的重要手段;从产业链角度看,发展茶产业是带动产业化、经营化发展的有效载体;从文化旅游建设角度看,发展茶产业是倡导开发农业休闲、体验旅游的新热亮点;从生态经济建设角度看,发展茶产业是绿色西秀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扩大开放角度看,发展茶产业是提高西秀知名度的金名片。可以说,茶叶产业涉及面广、影响力大,既是区域性的传统支柱产业,农民的重要经济来源,更是在西秀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特殊地位的重要产业。加快茶叶产业发展,对推进西秀区经济社会发展、助力脱贫攻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御茶村茶业公司茶园

李亚林介绍,下一步将着力围绕以下工作,将西秀打造为国内外知名的有机特色茶产业精深加工及出口基地,不断研发新产品与拓展销售渠道,融合茶旅文化建设,让西秀区茶产业成为可持续发展的绿色产业,再创西秀茶叶辉煌。

一是科学适度规模发展。在突出山京省级现代高效茶产业示范园区建设的同时,重点打造从鸡场乡鑫堡村白茶基地—双堡山京畜牧场—双堡镇九龙山村—旧州镇茶岭村沿线一带,形成规模化连片种植的茶产业带。按照全市茶产业工作安排,在原有茶园面积的基础上,到2020年,通过品种合理布局,新增高标准茶园面积西秀区10万亩。

二是狠抓食品安全。加强茶叶“三品一标”认证和管理工作,开展茶叶可追溯管理,实现茶叶生产质量安全,确保茶叶健康发展,成为“全域有机” 示范区县。

三是做强企业。积极扶持现有企业,引导企业抱团发展,逐步走向集团化发展道路。积极引进国内外大型企业,快速提升生产水平,丰富产品,提高鲜叶下树率。

加快茶园林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加强银企合作,优化茶企生产发展资金贷款流程,使茶园可作为资产底押向银行贷款,解决茶企发展资金短缺问题。推进茶叶保险工作,实现茶叶生产有保证,降低茶企、茶农生产风险。

四是提升西秀茶产业知名度。通过培育公用品牌,加强宣传和招商推介,培育产地批发市场,发展壮大电商销售,拓宽销售渠道。

五是加快推进茶旅一体化发展。形成以茶兴旅、以旅促茶、品牌叠加、乡村振兴、协同发展,带动茶产业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全面发展。

六是积极开展茶产业文创工作。充分利用各种艺术形式,利用各种传媒渠道,讲好西秀茶故事,提高西秀茶的影响力。

未来,西秀区将发挥地域优势和资源优势,推动茶叶产业的深入发展,围绕茶叶产业规模化整合,以规模化统筹资金、技术、人才,打造本土知名品牌和龙头企业,以品牌效应带动本地区茶叶“走出去”,最终实现茶产品、茶文化、茶旅游为一体的高度融合,实现茶叶的产业延伸,良性整合发展。

猜你喜欢
西秀区安顺茶园
安顺学院获批新增两个本科专业
乡村振兴·安顺宣言
茶园飘香
情定安顺的“白衣天使”
周宁生态茶园
泉州市老教委赴西秀区考察交流
安顺市
西秀区开展留守儿童家长培训
红六军团威震茶园渡
茶园观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