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大剂量服用他汀类药物的安全性顾虑

2019-01-09 09:28
保健医苑 2018年3期
关键词:调脂类药物胆固醇

欧洲心脏病学会2010年学术会上报告,欧洲多数国家的冠心病死亡率明显下降,其主要功劳来自于胆固醇的有效管理。他汀类药物作为调节胆固醇代谢的经典药物,可显著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

长期、大剂量服用他汀类药物的安全性顾虑

2005年完成的两项研究证实,在已接受现代治疗的稳定型冠心病患者中,更积极的他汀类药物治疗可以进一步获益,支持了强化降脂治疗的概念。自此,大剂量他汀类药物开始用于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患者。大量流行病学和临床终点研究也显示:他汀类药物治疗时间越长,临床获益越大。因此,多项指南建议,他汀类药物治疗要长期坚持,甚至终生服用。然而,自他汀类药物广泛应用于临床以来,关于其安全性的争论不断。尤其是他汀类药物长期、大剂量服用,其安全性引人关注。

药物相互作用:中国血脂指南指出,他汀类药物与细胞色素P(CYP)药物代谢系统有关的药物同用时会发生不利的药物相互作用。由于应用他汀类药物的患者常同时合并有高血压、心衰等心血管疾病,需同时服用多种药物。这些药物中,很多经细胞色素酶代谢,药物间相互作用很难避免。

肝脏安全性: 肝脏是他汀类药物发挥药理作用以及代谢和排泄的主要器官。而他汀类药物对肝脏的影响一直是临床医生和患者所关注的问题。对于我国这样一个乙肝大国,临床医生在选择他汀类药物时更需关注肝脏安全性。

肾脏安全性:心血管疾病患者常合并肾功能损伤,而他汀类药物对于肾脏功能的影响有所不同。某些他汀类药物可能还会导致患者出现蛋白尿等肾功能损伤,因此部分他汀类药物用于肾功能不全患者时需要调整剂量。

肌肉安全性:肌病是他汀类药物应用过程中最严重的不良反应,且多与剂量有关。若肌病未及时发现,仍继续用药,则可能导致横纹肌溶解和急性肾功能衰竭。

其他: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2012年11月发布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指出,研究发现他汀类药品可引起患者血糖异常。此外,他汀类药品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蛋白酶抑制剂同时服用,可能会使他汀类药物的血药浓度增高,增加包括横纹肌溶解在内的严重不良反应风险。因此,提醒医务人员和患者警惕他汀类药品血糖异常不良反应及与HIV蛋白酶抑制剂的相互作用。

他汀类药物与其他调脂药物联用

鉴于他汀类药物长期、大剂量服用的不良反应,建议可将他汀类药物与不同作用机制的降脂药物联合应用,在维持血脂达标水平的情况下,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可选择联合应用的药物包括依折麦布、贝特类、多廿烷醇、烟酸等。其中,多廿烷醇作为安全性获得多项临床研究证实的多效生物调脂药物,成为与他汀类药物联合应用的选择之一。

1937年,美国学者发现二十八烷醇,随后,库顿博士进行测试研究。1970 年,古巴人开始研究多廿烷醇,发明了特殊的提纯工艺之后,这一从甘蔗蜡中提取的调脂药物进入人们的视线。1991年,多廿烷醇在古巴上市。2001年,这一药物获得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认证,应用于临床。2002年,多廿烷醇进入中国。然而,我国临床医生对其了解甚少,鉴于此,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组织相关专家进行讨论,最终在2008年达成多廿烷醇应用的中国专家共识。该共识指出:①多廿烷醇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有明确的调脂疗效,可用于高胆固醇血症、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症或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症患者心血管病的预防,尤其适用于老年人,肝功能异常和不能耐受他汀类药物的高胆固醇血症患者;②多廿烷醇与贝特类药物合用时安全性良好,可与贝特类药物联合用于混合型高脂血症的治疗。

总之,血脂达标是抗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手段,而他汀类药物长期、大剂量应用,医生和患者都有对其安全性的顾虑。因此,他汀类药物与不同作用机制的其他调脂药物联用可以作为另一种不错的选择。

找不同答案

猜你喜欢
调脂类药物胆固醇
谈谈胆固醇
降低胆固醇的药物(上)
降低胆固醇的药物(下)
轻身调脂消渴片的指纹图谱建立、化学模式识别及含量测定
卷柏素对唑类药物体外抗念株菌的增效作用
这类药物值得警惕
胆固醇稍高可以不吃药吗等7题…
食欲不振喝点山楂茶
氟喹诺酮类药物临床常见不良反应观察
他汀类药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