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我国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2019-01-10 02:16赵祎
当代旅游 2019年8期
关键词: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互联网

赵祎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我国城市居民对到乡村休闲度假的需求也有了大幅提高,乡村旅游已经成为部分群体旅游的重要方式。本文以乡村旅游发展现状为背景,以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为契机,系统分析其制约因素,提出强化政府服务功能、打造特色旅游产品、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的建议,旨在不失时机地促进我国乡村旅游业持续健康、有序发展,以期稳固乡村旅游的战略性地位。

关键词:乡村旅游;乡土性;“互联网+”;可持续发展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乡村旅游具备了丰富的内容与形式,是集观光、休闲、教育、养生为一体的旅游活动。乡村旅游不仅具有娱乐休闲功能,同时兼具扶贫功能,其重要性不断显现。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党的十九大贵州省代表团讨论时强调:“既要鼓励发展乡村农家乐,也要对乡村旅游作分析和预测,提前制定措施,确保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

我国对乡村旅游的研究主要分为以下3类。在发展阶段方面,盘晓愚指出乡村旅游经历了初始期、产业形成期、全面发展三阶段(2018);邓爱民等主张乡村旅游分为初级、发展、升级、反思四阶段(2018)。在发展模式方面,王云才提出乡村遗址承接、主题意境打造等模式(2019);黄爱莲等认为国内有农家乐、高科技农业观光园、农业新村开发、古村落、农业胜景和景区发展6种基本的乡村旅游模式(2011)。在影响因素方面,王莹等提出政府支持、社区经营管理、区位环境、资源特色、消费特征共同对乡村旅游施加作用(2015);何景明分析了影响城市郊区乡村旅游的人文因素、资源因素 、管理因素(2006);唐德荣等具体分析了游客到乡村旅游意愿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游客生活形态、乡村旅游主题特征、乡村游旅游产品等方面(2008)。

一、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一)乡村旅游发展概况

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乡村旅游已取得较好的成果。据《中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研究报告(2016年度)》显示,2016年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接待游客近21亿人次,营业收入超过5700亿元,从业人员845万。其中,2016年国庆黄金周期间,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游客接待量占同期旅游人次的69%,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越来越成为市民出行旅游的首选。

(二) 乡村旅游分布地区

我国乡村旅游地区主要分布在城市郊区、景区边缘以及政策扶贫地区。城市的物质、信息首先涌入城市郊区,城郊旅游区位条件好,交通方便,花费少,适应了城市居民休闲旅游的需要;景区边缘乡村旅游依赖成熟景区的现实客源及便利的交通条件,展现出蓬勃的生机,

二、制约我国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分析

乡村旅游自产生以来呈现出野蛮生长的态势,这一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很多问题,使得乡村旅游的发展不断迎来新挑战。        (一)政府功能缺失

(1)基础设施不健全。乡村旅游发展成一个巨大的产业,政府公共服务在短期内还跟不上其发展步伐。乡村旅游对道路交通、景区基础设施以及公共服务有硬性要求,但仍有景区无法保证游客的基本需求,如青海湖缺乏公共洗手间,景区内只有牧民搭建的寥寥无几的简易厕所,很难给游客带去良好体验。

(2)融资难。我国融资渠道单一,专业融资机构缺乏,闲置资金进入旅游业的投资规模较小,政府扶持资金的能力较弱,都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乡村旅游的发展。

(3)监管不力。由于开发成本低,从业者很容易自发开办旅游项目,甚至不经过相关部门的审批、不具备经营条件的农户也对外开放,随意开业停业,任意定价,宰客现象普遍;开发过程中易对原有景观造成破坏;开发后遇到游客侵权投诉无人管理、互相推诿,得不到应有的保障,这种无序的旅游产品严重影响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二)旅游产品同质

当前乡村旅游活动趋向同一,几乎是千篇一律的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住农家院,这一系列活動基本集中在某个农家,如乡下探亲一般。旅游项目设置主题不清,特点不明,甚至存在照搬照抄经营模式的现象,有些直接跳过了对消费市场的调查和自身能力的评估,很难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如长岛景区的农家乐就是住大院、吃海鲜,缺乏购物、疗养、度假等带动性较强的旅游活动,也很难形成各自的经营特色。

(三)经营者管理弱化

(1)粗放经营。每逢节假日,景区涌入大量游客,农家乐供不应求,游客对菜品的质量和服务的水准便放低了要求,往往会导致粗放式经营。

(2)经营人员素质较差。乡村旅游经营者一般是当地村民家庭经营,村民长期处在闭塞的环境中,文化水平受限,服务意识淡薄,缺乏系统有效的培训,与旅游接待服务的要求存在较大反差。

(3)运营模式单一。在乡村旅游的经营方面,以现场售卖乡村产品为主,乡村产品的销售渠道单一且传统;在乡村旅游过程中,电子支付系统与WiFi尚未全覆盖,很难为游客提供消费便利。

三、促进我国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政策选择

乡村旅游市场需求旺盛、富民效果突出、发展潜力巨大,是居民休闲度假旅游消费的首要选择,也是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重要力量。鉴于此,需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以使乡村旅游获取更大的发展空间。

(一) 强化政府服务功能

乡村旅游的发展离不开政府支持,现阶段,乡村旅游倒逼政府服务功能各项职能趋于完善。一方面,政府要采取措施加大对乡村旅游的投资力度。可以设立乡村旅游发展基金,支持重点乡镇的乡村旅游建设,用于完善基础设施、开展旅游宣传、给予经营户贷款贴息等;打造多元融资渠道,改变以往以政府扶持为主的模式,积极推动财政机构、招商引资、众筹等全方位筹资渠道为乡村旅游的开发建设投资助力。另一方面,要制定乡村旅游发展规范和标准,从旅游项目设立、审批到环保、交通、住宿、餐饮都囊括其中,方方面面都制定具体的服务标准和规范,保障乡村旅游市场规范化、标准化经营。

(二)打造特色旅游产品

由于乡村旅游产品的区域性,它承载着游客对乡村的独特情感,能够塑造出当地旅游的代表形象。为了强化其独特性,一方面要制定乡村旅游主题,突出其特点,明确自己的乡村旅游吸引物,增强自身可辨析度与认同感,在大众化背景下,锁定自己的小众化目标顾客。如以民俗为依托的丽江模式、以创意为主导的无锡泥人文化创意博览园以及科技引导的农业嘉年华模式。另一方面要加强对乡村旅游内容的开拓,旅游项目不仅要具备劳作性、娱乐性,还要有教育意义,以增加旅游产品的附加值。如设立亲子农业课堂,学习家禽喂养、农作物种植、果树栽培、垂钓等技术,学习食品制作工艺以及推介艰苦年代食品,尤其注重游客精神需求的满足。

(三)提高經营管理水平

(1)精细化发展。随着乡村旅游项目越来越多,经营者的管理水平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游客的重游率,在首次体验感不佳的情况下,消费者越来越趋于理性,往往不会选择故地重游,游客既能载舟亦能覆舟,因此必须严格遵守行业标准和规范,践行乡村旅游精细化发展。

(2)加强人员培训。要对从事乡村旅游的工作人员进行专业技能的培训,定期组织专题讲座、学术会议,组织其学习经营策略、分析市场动态、国家旅游政策以及環境保护等知识;重点培养农村能人和乡村旅游干部,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实用人才队伍。

参考文献:

[1] 盘晓愚.中国乡村旅游的发展阶段和新趋势[J].河北农业科学,2009(09).

[2] 邓爱民.低碳背景下乡村旅游功能构建问题探讨[J].农业经济问题,2013(02).

[3] 王云才.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的新形态和新模式[J].旅游学刊,2006(04).

[4] 王莹,许晓晓.社区视角下乡村旅游发展的影响因子——基于杭州的调研[J].经济地理,2015(03).

[5] 何景明.城市郊区乡村旅游发展影响因素研究——以成都农家乐为例[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6(06).

[6] 唐德荣,扬锦秀,刘艺梅.乡村旅游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重庆市497位城市游客的调查数据[J].农业经济问题,2008(12).

猜你喜欢
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互联网
全域旅游背景下海南乡村旅游发展的新范式
乡村旅游供应链优化探析
中小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全球资源治理中的中国角色与愿景
乡村旅游环境中不同污染源以及保护措施分析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