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环境下企业会计监督优化分析

2019-01-10 08:22严晟菲
中国市场 2019年36期
关键词:会计监督信息化环境

严晟菲

[摘 要]经济新常态下,财务管理会计工作复杂性逐渐增强,所面临的困难因此增强,加强会计监督,有利于提高会计管理水平,保障企业经济效益和战略发展目标的实现。在实际会计监督中,仍存在一定问题,影响了会计工作的质量与效率。文章以信息化环境为基础,探讨了会计监督的优化措施。

[关键词]信息化环境;会计监督;会计监督考核体系

[DOI]10.13939/j.cnki.zgsc.2019.36.192  信息化时代下,信息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等高科技技术层出不穷,技术的不断改善,带动了社会智能化发展,人工操作逐渐被智能化取代,工作质量与工作效率显著提高。在会计监督工作中,随着信息化的引入,也取得了显著效果。[1]不过,在信息化环境下,传统的会计监督仍有待改善,使其适应信息化环境的发展。基于此,本文就信息化环境下会计监督的优化展开探讨。

1 企业会计监督的概述

企业会计监督,其主要职能如下所示:其一,能够对会计人员的职责权限进行明确,确保切实履行职责。会计人员作为财务管理的主体,是会计监督的主要对象,因此,在会计监督阶段,必须对会计人员的责任权限进行明确,为提高会计工作的质量奠定基础。其二,能够保障资产保值增值。会计监督有利于清查企业财产,摸清家底,如清查货币资金、固定资产、企业存货、应收账款与应付账款,有效保障了会计工作的准确性与科学性。其三,能够对会计资料展开内部审计。在会计监督过程汇总,监督人员能够对会计财务的相关信息审计监督,以此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其四,有利于对重大经济业务进行决策与执行。[2]

2 信息化环境下优化会计监督的必要性

信息化环境下,会计监督的优化主要拥有以下优势:其一,经济迅猛发展,企业想要提高自身竞争力,增强自身经济效益,需要改善思维模式,创新会计管理,将全面管理与精细化管理融入会计管理中,为会计监督的开展与落实奠定基础。如此,有效降低财务问题的发生,还可发现其他方面的问题并予以及时解决,为会计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坚实的支撑。其二,信息化环境下,企业想要促进各部门的沟通,实现信息互联互通,建立信息共享平台,为会计工作提供准确、实时、全面的会计信息,以此发挥会计监督的作用。若会计监督仍采用传统方式,则在企业运行中,会计监督工作将很难快速发现潜在隐患并予以解决,监督职能难以全面履行,影响了其他工作的协调性。其三,在市场化经济下,企业面临着较大机遇与挑战,落实内部控制,提高风险应对能力,优化会计监督,规避各项风险,提高企业风险控制水平,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3]

3 信息化环境下企业会计监督中存在的问题

3.1 企业财务人员缺乏会计监督意识

在信息化环境下,会计监督不仅能提高企业财务的工作质量,还能保障企业经济效益。然而,在会计监督过程中,企业员工的会计监督意识普遍不足。一方面,管理者的会计监督意识不足。由于管理人员对会计监督的认知错误,认为会计监督主要用来制约自身职权,因此,在实际监督中,大多选择形式化监督。如某些企业管理者直接将监督工作放在会计人员身上,由会计人员身兼两职,弱化财务监督的地位。另一方面,企业会计人员缺乏监督意识。会计监督不仅是对会计工作的审计,也是对会计工作的引导,然而,在实际监督中,会计人员的配合度明显不足,影响了会计监督的落实,会计监督的作用难以凸显。[4]

3.2 会计监督考核的体系不健全

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会计监督作为会计工作的重点,将其引入考核中,有利于提高会计监督质量,对企业会计水平提升与经济效益增长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在会计监督实际考核中,仍存在诸多问题,而导致问题的原因如下:企业制定监督制度时,并未建立健全相应的激励机制、约束机制,在监督工作执行中,并不重视执行结果,未加强后期结果运用,会计监督质量受到影响。因此,会计监督考核体系的不健全问题较为明显,且影响了会计监督水平,对此,要以信息化技术为基准,针对性建立激励机制,提高会计监督人员工作积极性,推动监督工作顺利进行,全面发挥监督工作效能。

3.3 企业资金监督未形成实时、全程控制

在一些企业中,虽然建立了资金结算中心,但是因其与其他业务模块关联性较低,对财务数据整理、分析、汇报并不及时,导致信息不对称问题,使得信息与实况存在差异,影响了会计监督工作的成效。同时,会计监督未实现全程实时监管,仅是对信息数据与结构分析,若分析人员出现失误,将直接影响监督工作的准确性,监督效率难以保障。

4 信息化环境下企业会计监督优化措施

4.1 提高企业员工的会计监督意识

信息化环境下,会计信息明显增多,为会计监督提供了大量数据支持,保障了会计监督的质量。然而,工作人员的监督意识欠缺,制约了监督工作的落实与作用发挥。对此,提高工作人员监督意识,非常关键。首先,为提高管理人员的会计监督意识,应使其充分认识到会计监督的具体职能与重要性,强化管理人员的法律意识,使其严格依照法律规范执行会计监督工作。其次,为提高企业员工的监督意识,使其积极配合监督工作,应明确工作人员的职能,规范员工行为,使其能够主动配合监督工作,以会计监督规范自身工作,全面提高员工的会计监督意识,构建优良的会计工作环境,为会计监督的作用发挥奠定基础。

4.2 建立科学的会计监督考核体系

企业会计监督考核中,建立科学的考核体系,能够更好实现监督工作的目标,同时,对于监督工作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能够及时解决,降低企业发展风险,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在会计考核的体系建设中,应做好以下三点工作:其一,在建立考核体系时,应将监督人员的工作业绩包含其中,如发现并解决问题的数量、所降低损失的程度、所督促目标完成状况等;其二,在建立监督考核体系中,对于监督人员的业绩考核内容,应配合奖惩措施,对于业绩良好的监督人员给予奖励,对于业绩不佳的监督人员进行惩罚,提高监督人员的积极性,保障会计监督水平;其三,在建立监督考核体系中,鼓励其他工作人员加入会计监督和业绩考核中,以企业信息平台内的财务数据,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实现全员监督,提高会计监督质量,保障会计工作水平。

4.3 对企业资金运行进行全过程实时动态监督

首先,在企业进行重大项目时,为保障资金利用率,降低不必要的资金浪费,应建立专職负责的小组,小组人员应包括会计监督人员、企业管理者、执行部门管理人等,提高监督工作的高度与独立性。同时,实行管理责任制,若相关人员无法在规定时间完成指定目标,应进行惩罚,保障会计监督的有效实施。其次,对于企业资金,应进行动态全过程管理,提高信息对称性。在这一阶段,工作难度较大,复杂性强,建立数据库,指定专业人员管理,实时更新信息数据,明确信息汇报过程,并重视信息核查,全面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为全过程实时动态监督奠定基础。最后,加强对信息设备、软件的应用,如数据分析软件、信息安全管理系统等,实现会计监督的自动化,减少人工误差。

5 结论

总之,在信息化环境下,企业会计监督工作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影响了会计监督水平,阻碍了企业经济效益。对此,提高企业工作者的会计监督意识,建立科学的会计监督考核体系,对企业资金运行进行全过程实时动态监督,全面发挥会计监督作用,提高会计水平,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白云. 基于信息化环境下企业会计监督的优化[J].中国商论, 2018(31):136-137.

[2]范香媛 . 基于信息化环境下企业会计监督优化[J].财会学习, 2018(6):104.

[3]王林松. 会计信息化环境下内部控制优化的思考[J].财会学习, 2016(11):176.

[4]曹晓函. 信息化环境下中小企业会计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商业经济, 2017(10):135-137.

猜你喜欢
会计监督信息化环境
信息化环境下的高校财务管理创新模式的研究
浅谈财政监督工作思路
新常态下高校会计监督与会计服务关系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