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植国学古韵 打造德育品牌

2019-01-11 05:33宋长英山东临沂市罗庄区临沂第七实验小学
教书育人 2019年20期
关键词:国学道德校园

宋长英 (山东临沂市罗庄区临沂第七实验小学)

一、创设道德经典氛围——启智怡情

1.打造精品校园,文化寓德

“爱”的环境,以美育德。我们学校的独特校园文化博大精深,而又富有传统与现实双重育人功能,从三皇五帝到儒道之圣,上下五千年,东西南北中,名人荟萃,经典云集,儒、释、道、兵、法、墨……校园内的传统文化景观、历史遗迹景观、名胜微缩景观、自然风光景观、人文历史景观、民俗风情景观、环保主题景观等,形成立体的、多彩的、富有无限魅力的无声育人的大课堂。透过校园看历史,徜徉校园受教育,锦绣校园天地宽,处处起到开智悟道、文明其心、修身养性的感染力,校园美、校风美,人际关系和谐美满,它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起到性格的锤炼、人格的塑造、艺术的熏陶,发挥着极大的德育和美育的育人功能。学校充分利用石刻、楼顶、墙面、廊道、池塘等,将道德经典和传统文化融于校园的角角落落,一水一沧海,一石一世界,将德育形于表,内于心,导于行。

2.创设绿色校园,生命润德

学校对校园的绿化美化进行了精心设计和布局,郁郁葱葱的高大乔木,匠心点缀的花草,造型各异的绿化带,洋洋盈耳的鸟鸣,欢乐嬉戏的百鸟,校园里充满了和谐灵动的活力。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认识生物、亲近自然,接受了生命教育。

3.校园环境整治,环境浸德

学校因地制宜,充分利用一切可利用的空间设置经典道德国学内容。在教学楼内外墙、楼梯台阶、校园围墙上,或诗或画;利用学校校园网络、校园音响、文化园地、宣传栏、广播站等宣传阵地,定期开办古诗文专栏,为学生随时随地欣赏诗词文赋营造良好的环境。我们不但让学生的眼睛能看到,还让学生用耳朵能听到。我们把经典道德国学内容设为上课铃声,每天课间音乐播放古典曲目,大课间集体诵读、国学自编操、放学路队诵读等形式的设立,营造了浓厚的道德国学氛围。

4.班级文化创设,馨室启德

打造特色班级文化,创设个性教室。教室环境我们也要求体现班级特色,除了国学绘画、名句名篇,每个班级都辟有国学园,内容力求展示学生阅读道德国学经典的活动成果,如国学书法、读后感、手抄报等,使校园处处散发出浓浓的古典书香气息,努力营造“热爱道德经典,走近道德经典”的大环境。

二、实施道德经典诵读——养正毓德

课堂教学是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主阵地。我们充分挖掘德育课、学科课程、校本课程中的德育资源,向学生传递积极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全面发展。

1.德育课程,阵地育人

我们注重调配有经验的教师担任德育课教学任务,认真做到开齐开足德育课,制定德育课程计划,规范德育课程教案,积极推进德育课程改革,总结德育课程改革成果。极大地推动了德育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

2.学科渗透,润物无声

我们通过挖掘德育渗透点,完善德育考核制度,拓宽德育教学渠道,强化教学德育目标等方式,制定落实学科德育渗透方案,积极探索学科德育“润物细无声”之路,把经典道德国学教育渗透到各学科之中。如国学教育与语文教学水乳交融,古典名著丰富数学课堂,剪纸艺术、国画绽放于美术课堂,民乐旋律奏响音乐课堂,墨海书香飘溢写字课堂等。力求构建丰富的课程体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及爱国主义精神。

3.校本课程,个性德育

我们积极开展校本德育研究,开发开设“中华传统道德经典”校本课程,并在实践中不断充实完善相关内容,让德育与生活接轨,让德育与经典接轨。我们加大传统道德经典校本特色课程建设的研究力度,探索实施了升旗课程、节日课程、仪式课程、两分钟微课程、一刻钟国学习字课程、快乐大课间课程、放学课程等系列“小课程”,利用将传统道德经典与晨会、课间操、路队、仪式等非课堂时间完美融合。利用学校电子屏幕,开设一分钟电子国学课程,精选《弟子规》《三字经》、古诗词、儒家经典、格言警句等,每天在电子屏幕上滚动播出,让学生在进出校门的短短一两分钟里,受到润物无声的文化熏陶。通过践行活动和主题教育的途径,让经典文化根植于学生的心灵,为学生健康成长涂上亮丽的生命底色。

4.“5112”读书工程

我们着力通过传统道德经典阅读培养学生高尚品质,汲取先贤智慧,提高人文素养,铸造健康人格,夯实文化功底,发展记忆能力,开发智慧潜能。积极践行“5112”传统经典读书工程,具体要求是:每天至少读50页,每月读1本书,每年读12本书。这一要求是针对全体教师和学生的,既可以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又可保证学生达到课标所要求的阅读量。

通过课外广泛读、课上深入读、师生品味读、亲子精华读,开展“每周一课,每日一读,课前一吟”和学校、班级、小组不同层面的道德经典“国学小讲堂”活动,做到读而常吟之,学而时习之。

班级每两周进行一次评比,评选优秀诵读小明星,在班报栏中展示表扬。期中和期末学校对道德经典校本课程进行评教评学。评教主要从教师执行课程表、备课、上课、目标达成、学生抽测等方面进行评价;评学主要从对本课程的学习态度、诵读的正确、流畅度和达成度方面进行评价。

三、践行民族传统美德——修身养性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犹如一个个快乐的音符,一支支美妙的乐曲涤荡着校园的角角落落,使七小校园里处处洋溢着喜悦、幸福与智慧。结合学校开展的国学经典教学,积极开展相关教育活动,采取多种形式,将德育融入校园,融入课堂,融入活动,融入家庭,融入社会,以活动为载体提升了学生的国学素养。

1.以经典为先导,引领自我教育

让墙壁、展牌说话,让标语唤醒,让榜样引导,让童谣强化,让读本导行,让艺术滋养,在活动中渗透,培养学生的基础文明和基础道德,营造健康、文明、和谐的校园环境,切实提高全体学生的道德人文素养。引导每一个孩子明理崇德,在爱的呵护下养成好习惯。培养衣冠整洁、文明礼貌、孝亲敬老、诚实守信、品格刚毅、知荣明耻、文质彬彬、仁爱宽恕、积极进取的少年君子。

2.以活动为媒介,社团活动品牌化

充分利用周一升旗仪式、光荣护旗手等载体,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传统美德教育,传统文化思想教育,真正让文明习惯落实在日常的每一次敬礼、每一个问候等细小的行为中。通过开展丰富的活动,挖掘兴趣专长,滋润品质。目前学校开展了包含传统国学教育的古筝、书法、篆刻、剪纸、国画、乒乓球等在内的二十多类兴趣活动小组,让每个学生都施展自己的才干,让每个孩子的潜质都能得到挖掘,每个孩子都有属于自己的特长。在活动的潜移默化中接受道德经典的熏陶,实现养成良好习惯、培养积极品质的目标。

3.以习惯培养为中心,夯实德育基石

培养学生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把传统道德经典与《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以及学校“星级班级评比”“十个文明好习惯”等结合起来,强化“修身立德12字方针”,让学生养成“知礼、求洁、尚品、乐动、晓忌、行齐”的良好习惯,提高道德素养。

4.以主题教育为载体,丰富情感体验

将教育活动与感恩教育、礼仪教育、诚信教育等德育主题教育活动、大课间自编操等常规工作相结合,运用“道理说服法、个别谈心法、情境陶冶法、实践体验法、集体感染法、榜样引导法、经验交流法、评价激励法、两难辨析法、教者示范法”等十种德育方法,通过学生的实践参与,解读传统道德经典,践行传统道德经典,赋予传统道德经典新的内涵,从而健全学生人格。

5.以节日为契机,弘扬传统美德

结合妇女节、母亲节、父亲节、教师节、老人节、感恩节等传统节日开展孝文化宣传和教育活动,办好孝文化节和每月第一个周日的孝敬日活动。开展“六个心”活动,即常问好,讲礼貌,让父母舒心;少空谈,多帮忙,让父母省心;求上进,走正道,让父母放心;勤学习,苦钻研,让父母开心;遇难事,勤商量,善沟通,让父母称心;遇矛盾,能宽容,让父母顺心。

6.以媒介为依托,拓宽德育渠道

通过校园网开辟传统道德经典教育专题栏目,动员社会各界学习并关注学校品德教育;通过“家校联系卡”、校讯通、微信公众平台等载体,增进交流、互通反馈、形成合力,推送道德经典内容,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子观念,指导家庭教育,提高家教水平。让学生对照《美德力行表》自查自评,通过行为习惯跟踪卡强化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利用《发展评价手册》记录学生成长足迹。学生在家与父母共同学习传统道德经典,并积极践行,促进家庭和谐。利用社区的板报和橱窗等阵地宣传解读传统道德经典,让学生充当义务讲解员,并积极参与社区其他公益活动,抵制各种陋习,促进社区文明建设。

开展传统道德经典教育活动几年来,学生每天口诵之,心想之,行践之,如此耳濡目染,提升了学生的人文素养和道德修养。学校国学教育与学生养成教育的协调发展,使学生日常行为习惯日趋规范。很多孩子心性修养在悄悄变化,“刻薄语、秽污语、市井气”难觅其踪,校园里不文明的行为越来越少。国学诵读活动已成为我校传承中华文明,弘扬民族美德的一种必不可少的思想道德教育手段,并逐步显露“教育无痕”的理想境界,为学生发展和生活幸福奠定了坚实的道德基础。

猜你喜欢
国学道德校园
“垂”改成“掉”,好不好?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奋斗鸡—我的国学日常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