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初中化学学习中“习得性无助”的心理干预策略

2019-01-11 04:42杨贤江苏启东市东南中学
教书育人 2019年10期
关键词:习得性化学课试管

杨贤(江苏启东市东南中学)

美国的心理学家塞利格曼(Seligman,M.E.P.)在1967年用动物进行实验,以证明动物在有害或令人不快的情形下所获得的失败经验对于它们以后处理特定事件的能力会产生破坏性影响,他们会对自己的命运被动和消极地接受,不会有任何的努力或抗争,这样的心理现象被(Seligman,M.E.P.)称作是习得性无助。心理学研究并证明,在人的身上也会有这种现象出现。

教师布置给学生学习的任务时,有些学生表现出来就是不主动,实施任务中一有挫折就弃置任务,有时候学习的任务其实和他们的能力是相符的,可他们也会表现出不称职的心态,这是由于过去过度的挫折经历,使他们认为自己是不称职的。那么,怎样强化初中化学中“习得性无助”的心理干预策略呢?

一、重视首堂课定位,培养积极的精神风貌

因为化学是初中生初次碰到的新课程,全体学生都在一个起跑线上学习化学。对待学生中有习得性无助心境的人,由教师悉心打造一堂让人欢欣鼓舞的化学课,能够消除他们对化学学习的畏难情绪,并以积极的自信心态取而代之。

例如,每次新班上课,第一堂化学课,教师要利用精彩的化学实验使学生学化学的兴趣被有效激发(含习得性无助学生),面向全体学生设定化学学习的更高目标,消除化学学习的恐惧心理,增强学生的化学学习积极性。对于习得性无助学生较多的班级,教师的设计可以对化学在初中优势学科中的主导地位进行集中讨论,鼓励学生对过去的学科造成的心理阴影予以抛弃,强调教师必能教好每个学生的化学,每个学生都能学好化学。成功地进行首堂化学课的心理疏导,对消弭学生习得性无助是重要的环节,第一堂化学课将为学生提供激情四射的学习动力。

二、疏导不良的情绪,强化学生进取的心理

教师应帮助学生了解他们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分析他们在化学学习过程中表现不突出的原因,引导学生正确归因,及时调整他们的学习行为和方法。这就要求他们转变错误的观念,及时调整学习方法,坚持不懈地科学地积累知识,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

例如,在讲授人教版初三化学上册“氧气”,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时,教师发现试管底破裂了。这样的机会教师不能放过。教师可以提问:试管破裂的原因是什么?用这种破损的试管可以很容易地制取氧气吗?此时,对于“习得性无助”的男生,激发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动机,缓解学习化学实验的焦虑;对“习得性无助”的女生的实验操作也可降低实验操作的难度,使他们能够独立完成实验,体验成功的喜悦。

三、注重心理的成功,造就学生成功的喜悦

在教学过程中,对于有“习得性无助”的学生,教师要设计多样化的活动,引导他们从学习环节上的失败走向一次次的成功,进而促进其潜能的挖掘,对长时间产生的自卑迹象予以克服。教师应该及时面对面地表扬学生的成功,这样他们才会认真审视自己的优点,感受被教师真诚的赞扬的快乐。因此,他们将更加注重优势的发挥,从而建立自信,获得成功的喜悦,再塑学习的兴趣。

例如,在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学习中,特别注意让“习得性无助”的学生对前面已学过的有关理论和元素化合物知识进行联系和两种物质的比较,让他们通过自主学习的个体学、查资料、互相讨论等弄清两种物质转化的化学反应和原因。这样,学生不仅掌握了知识,且在成功的基础上获得精神的愉悦,教师又能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应适时对学生的成果进行赞美,以利于激发他们体内的潜能。

总之,学生间客观存在个体差异。教师必须更深入地研究和探索策略,为其创设一个支撑环境的融洽,并对他们实施心理干预的有效性,为他们走出无助的深潭提供帮助。

猜你喜欢
习得性化学课试管
“素养为本”的高中化学课型研究
无土栽培在试管苗移栽中的应用探讨
例谈分数意义习题习得性教学误区
辅导员提高教学质量的新方法
——习得性乐观
有毒
那是什么
试管难题
在化学课堂实施分层教学的有效尝试
中小学生学业习得性无助感现状调查
异型试管在微型化学实验中的应用